张之洞
出生地:贵州兴义
毕业院校:私塾就读 博览群书访名仕 自力成才
信仰:儒家
主要成就:洋务运动健将之一,发展军工重工业
代表作品:《劝学篇》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祖籍: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
恩师:胡林翼
弟子:杨锐、袁昶
出身:咸豐二年壬子科舉人 解元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字孝达,清代直隶南皮人。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的爱国情结很浓,几乎贯穿于他的一生,这从他办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出, 1884年春,中法战争前夕,奉命署理旋补授两广总督。任内力主抗法,筹饷备械,击败法国军队,这对于屡战屡败的中国而言 ,的确是一个奇迹,而奇迹的创造者正是张之洞。在甲午战争中,张之洞力主抗日,在当时,统治者都是消极应对,只有张之洞在极力的说服,虽然成效不大,但毕竟尽到了一个做臣子的责任和义务,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