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
出生地:广东花县
信仰:拜上帝教
主要成就:颁布《资政新篇》《立法制谕》
代表作品:《资政新篇》
历史地位:鸦片战争后第一位提出变法维新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广东花县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江西巡抚沈葆桢捕杀。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人物生平
洪仁玕,小名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官禄熻村人,是洪秀全的族弟,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历数,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以教村塾为生。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洪仁玕洗礼入教。洪秀全“出游天下”宣传教义时,洪仁玕的家人不许他同行,未得同去,后在清远一带任塾师。一面教书,一面宣传教义,发展教徒。洪秀全与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筹划起义时,洪仁玕在清远,没有参加。金田起义后,洪秀全驻军江口墟。洪仁玕率50人西上至浔州,太平军已移营,洪仁玕虽多次谋求去桂,都未成功。后来,洪、冯两姓族人在清兵围捕下在谷岭起义,洪仁玕赶到时事已失败。他被乡人捉住,挣脱绳索逃亡,于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到达香港。
在香港,他结识瑞典巴色会教士韩山文(Hamburg theodore),受洗入教,韩山文死后,他任伦敦布道师,学习天文,留心西方文化,通过学习,洪仁玕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新的飞跃,他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仅有农民意识的人,他已成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在他脑海里,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用发展资本主义来改造中国的方案,这就是日后他的《资政新篇》的由来。咸丰八年,他离香港北上,于咸丰九年三月二十日(1859年4月22日)到达天京。这时正值天京内讧之后,早期的领袖或战死沙场,或在内讧中被戮,翼王石达开又率兵出走,天王洪秀全猜忌异姓,朝中无人。天王倚重洪仁玕,不出一月,累累加封而至“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命他总理朝政。
洪仁玕受天王重用,很想有所作为。根据他对世界大势、西方文明的了解,写了一部《资政新篇》,进呈天王,主张接受西方文明,走西方强国富民之路。经天王批准刊行,成为天国后期的政治纲领和珍贵典籍。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把他的政治主张分为“设法”、“用人”两个方面。“用人”方面,他提出“用人察失”,“禁朋党之弊”,主要是针对当时太天平国在内讧之后上下离心、信仰崩溃、信心涣散而言,意在加强中央领导权。“设法”方面,他提出“以风风之,以法法之,以刑刑之”三种方法,主张“自上化之”,革除腐败,而着重立法,并举英、美、法等国为例,要求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走富国强兵之路。此外,还列举了二十八条应兴应革事项,包括发展交通、办理邮政、开采矿藏,兴办水利,奖励制造,开办银行与保险,普设乡官乡兵,设立新闻官,建立公库和税务机关,严禁贪污,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奖励慈善事业,禁止迷信,禁止饮酒及吸黄烟、鸦片,禁止溺婴、买卖人口及使用奴婢等。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在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允许外国牧师和科技人员来中国工作。他甚至提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可以说,他是当时(不仅仅是太平天国,也是整个中国)最为了解西方、了解世界,开明、务实的思想家、政治家之一。洪秀全在多数条文下,都批示“此策是也”,命令“遵刻颁行”。但由于社会条件未趋成熟,又处在敌我对峙的战争状态而不可能付诸实行,只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典籍。洪仁玕又撰《颁新政喧谕》,《克敌诱惑论》,《兵要四则》等文,合刊为《干王洪宝制》。
在进入天京前,洪仁玕从未接触过军事,但干王、天朝精忠军师的重任,却使他成为太平天国后期军事的主要策划者。他到达天京时,正值长江上游军事吃紧,湘军统帅曾国藩、胡林翼正凯觎安庆,清钦差大臣和春、帮办军务张国梁统率的江南大营又以长墙、深濠围困天京,形势危殆。洪仁玕认为在此情势下,“必向湖杭虚处力围其背,彼必返救湖、杭,俟其撤兵远去,即行返旆自救,必获捷报。”忠王李秀成用此计,与堂弟、左军主将李世贤分攻杭州、湖州。江南大营果然分兵回救,诸将遂破江南大营,立解天京之围。
闰三月二十一日,洪仁玕又提议东进攻取长江下游的苏州、常州一带,然后回师西征,两路大军分由长江南北两岸进军,合取湖北,以稳定大局。四、五月间,太平军占领苏、常。八月,开始西征,初期进展顺利,但由于主帅陈玉成、李秀成决心不足,打到武汉外围后先后自动撤退,西征功败垂成。十月,洪仁玕在香港时的故交、中国第一个在美国大学毕业的留学生容闳到南京拜访洪,提出聘用各部行政顾问、创办银行、设立实业学校和陆、海军学校、建设一支良好军队等多项建议,洪仁玕表示赞同,但谓尚需与在外统兵者协议才可实行。容闳失望离去。
在修订天国历法、改革考试制度、办理外交事宜等方面,洪仁玕也作了重要贡献。
咸丰十一年(1861)一月,洪仁玕率军自南京出发,图解安庆之围。四月间,在安徽境内与清军多次交战,均失利,退守桐城。旋回南京,因安庆失陷被革职,不久复职。同治元年(1862)上半年,洪秀全因某事对洪仁玕不满,令其将所掌外交事务移交章王林绍璋。此时洪的权力已大不如前。五月,他率军赴援安徽宁国府(今宣城县),屡战不胜,宁国陷落。同治二年,洪仁玕受洪秀全顾命,扶助幼天王洪天贵。年底,奉命出南京,催兵解南京之围,但各处军队多不应命。同治三年四月,洪仁玕集合数处驻军,驻安徽广德州(今德县)。六月十六(7月19日),南京陷落,幼天王出城南走,洪迎入广德,旋随幼天王往湖州(今吴兴县)附堵王黄文金。幼天王仍以洪仁玕为军师。洪仁玕与黄文金筹议放弃湖州,赴江西会合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等军,西上湖北,会合扶王陈得才大军,扰荆襄,取西安。七月二十七日,洪仁玕、黄文金等弃湖州西上,二十八日到达广德,转走浙江昌化县。时侍王等军已南下,消息隔绝。八月初五日,黄文金在昌化病死,军心渐散。洪奉幼天王南走,九月初九日到达江西石城县,当晚被清军席宝田部追袭,全军惊散,洪仁玕被捕,幼天王亦于九月二十五日被执。洪仁玕被捕后作自述,表示当取法文天祥,为太平天国尽忠。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十九日,天京陷落。忠王李秀成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冲出重围时被执。幼天王南走,洪仁玕迎入广德。此后,他与堵王黄文金等奉幼天王迤逦于湖州及江西建昌、抚州,安徽宁国,浙江昌化等地,一路为清兵追击。十月二十五日,与幼天王同时被俘 。十一月二十三日,洪仁玕就义于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