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亨派来的特使,把李亨已经在灵武即位的消息转达给唐玄宗时,他一点也不意外,马嵬驿事变时,他就已经预料到这一天很快就要来到了?
但唐玄宗不甘心放弃最高权力,而且他仍掌握着相当的权力,他为唐肃宗">唐肃宗举行册命之前,对中央政局做了精心安排,使其权力得以法律的形式保留下来,并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
这样,就在实际中形成了太上皇与皇帝两个政治中心?
双帝在位
安史之乱的爆发,对唐朝中枢政局产生了巨大冲击?
马嵬之变后,身为太子的唐肃宗">唐肃宗分兵北上,并于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七月甲子(十二日)即位灵武,此乃唐中央政治的一次剧变?
肃宗即位初,虽然制度文物未备,朝廷文武不满三十,但其政治意义在于:在玄宗避乱入蜀之际,灵武又出现了代表唐政府的中央朝廷?
只是未获玄宗的认可,其法统地位难免受到质疑,像肃宗命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领兵五千赴行在,李嗣业竟“缓师以观变”,没有立即奉诏而至?
肃宗即位当天就遣使赴成都,正是为早日得到玄宗的承认,弥补这一缺憾?同时,“肃宗即位之初,遣使乘驿,布于江淮,王命再通”,广造声势;正在河北?河东作战的朔方军节度使郭子仪奉诏归镇,使初即位的唐肃宗">唐肃宗得到军事上的支持,其意义非同小可?
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末句云“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就足见当时人的心情了?
更有意义的是,肃宗高举平叛旗帜,宣称“朕所以治兵朔方,将殄寇逆”,视平叛为头等大事,这得到各地百姓尤其是关中?河北一带敌陷区百姓的拥护?
这成为灵武朝廷存在的现实理由,也是后来与玄宗抗衡的砝码之一?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曾对此事评价说,乱世之中百姓各视朝廷去就为根本,故中央朝廷的重建,是有其政治价值的?
据《旧唐书》卷九《玄宗纪》,玄宗南下剑南途中,连续任命了剑南节度副大使崔圆?宪部侍郎房?巴西太守崔涣为同平章事?
这样,加上左相(侍中)韦见素,玄宗抵成都时已有四位宰相?再从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玄宗又以宪部尚书李麟同平章事“留总百司"的情况看,成都的朝廷无疑仍有相当的规模?更应指出的是,玄宗于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七月丁卯即肃宗即位后三月,颁布了《命三王制》。
八月初一抵达成都后,又颁布大赦制文:“朕用巡巴蜀,训厉师徒,命元子北略朔方,诸王分守重镇,合其兵势,以定中原……?”
仍然嘱意于布署平叛,并曾表达了“思与群臣重弘理道”的决心,未曾一刻忘怀其君王身份?上述说明,灵武即位伊始,唐朝就在实际上形成了两个政治中心?
这是安史之乱中京师沦陷,朝廷播越的形势下出现的特殊政治局面?在玄宗闻讯肃宗即位后,高力士曾如是说:“陛下躬亲庶务,子有黔黎四十余年,天下无事,一朝两京失守,万姓流亡,西蜀?朔方,皆为警跸之地;河南?汉北,尽为征战之场……?”
所谓“西蜀?朔方,皆为警跸之地”,正说明玄宗一统天下四十年的局面不复存在,而今形成了西蜀(玄宗)?朔方(肃宗)两两相对的局面?
不过,二元格局的正式形成,是在天宝十五载即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八月十六日丁酉,其标志乃是这天颁布了由贾至撰述的一道诏书--《明皇令肃宗即位诏》?
此诏系玄宗闻悉肃宗即位四天后颁发?他承认了肃宗即位事实,自称太上皇,但这并不意味玄宗从此成为政治摆设?
皇权终结#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严格地说,唐中央政治二元格局由衰竭而解体的过程,就是玄宗权力日益萎缩到丧失的过程?我觉得,这一过程是从玄宗重归京师后开始的?
这时,依照《明皇令肃宗即位诏》规定,玄宗的权力失去了法律依据与保障,并且,归京后处于肃宗的严密监控下?
这一切,都逃不脱皇权运作的一般法则?返京之初,玄宗于南内兴庆宫尚可自由活动,在长庆楼露面时,城中"父老过者往往瞻拜,呼万岁?但在肃宗的掣肘下,玄宗权力渐至削弱?
据载,玄宗曾有意以礼改葬杨贵妃,因肃宗宠阉李辅国不从而告罢?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冬十月幸华清宫,十一月即匆匆而还,如此不尽兴,原因无他,“从官嫔御,多非旧人”也?
这都透出玄宗已受某种监控的玄机?结果是,"明皇在南内,耿耿不乐?
每自吟太白《傀儡》诗曰:'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一作舞)罢浑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权力失落后的怅惘之态,跃然纸上?
即使如此,肃宗仍没有丝毫放松戒备,亲信李辅国“常阴候其隙而间之”,对兴庆官的动静严密监视,随时报告?
他曾对肃宗说:"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晓谕不能解,不敢不以闻"等?
所以,肃宗对兴庆宫中玄宗之活动非常清楚?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玄宗在兴庆宫召将军郭英等人“上楼赐宴"。
"剑南镇奏事官过楼下拜舞,上皇命玉真公主,如仙媛为之作主人",引起了肃宗的警觉?
回想天宝五载(公元746年)李林甫罗织韦坚?柳之狱构陷太子李亨时,就是借口地方军将皇甫惟明?王忠嗣与东宫交往而大做文章,如今玄宗也宴请地方军将,肃宗当然难以放心?
于是,在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七月丁未,发生了李辅国兵迫玄宗迁宫事件?据记载,逼迁前一天,玄宗兴庆宫中三百匹厩马被李辅国借口仅索剩十匹,足见不仅有预谋,而且布署周密?
当日清晨,玄宗还曾离南内到北内,肃宗借口“两日来疹病",竟未同玄宗谋面?
当玄宗一行欲由夹城返南内时,突发变故,"忽闻戛戛声,上(玄宗)惊回顾,见辅国领铁骑数百人便逼近御马,辅国便持御马,高公惊下争持,曰:“纵有他变,须存礼仪,何得惊御!’辅国叱曰:老翁大不解事,且去?
即斩高公从者一人,高公即拢御马,直至西内安置?
局面之惊险紧张,确乎令人心惊,匪夷所思?事后,"上皇泣曰:"微将军,阿瞒已为兵死鬼矣!诸书所载逼宫一事,均说是李辅国“矫诏"?“矫敕”所为,与肃宗全无干系?
从李辅国叱高力士“大不解事”以及肃宗事后对李辅国等人所说“南宫,西内,亦复何殊!卿等恐小人荧惑,防微杜渐,以安社稷,何所惧也!可知其内幕隐情就是为了防微杜渐,说穿了,就是担心玄宗寻机龙飞,再掌朝纲?
何况此际肃宗身体多病,而玄宗虽已76岁,依然宴饮聚乐,并未显出龙钟老迈,肃宗确实不能不有所防备!
因此说,逼宫之举是肃宗为进一步控制玄宗而布署的,李辅国自当秉承其旨意无疑?玄宗入居西内,遂每日“看扫除庭院,芟草木”?
不久,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被勒令致仕,高力士被削职除名?长流巫州?两位亲信远离而去,"旧宫人皆不得留左右,唐玄宗已完全成为肃宗控制中的孤家寡人?
此后的玄宗,精神郁闷,再无生趣,从此开始辟谷?风云一生的玄宗在政治生命终结后,心境百无聊赖,身体也迅速垮掉,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甲寅,78岁的玄宗郁郁而终?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