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首页 元朝 孛儿帖
孛儿帖

孛儿帖

  • 别名:Бөртэ(新蒙文),光献翼圣皇后
  • 民族:蒙古族
  • 生辰:1161年
  • 职业:蒙古帝国国母,正宫大皇后
  • 别名:Бөртэ(新蒙文),光献翼圣皇后
  • 简述:蒙古帝国国母
  • 所处时代:大蒙古国

    出生地:呼伦贝尔 额尔古纳市 莫尔道嘎镇

    主要成就:母仪天下、教育出四大汗国统治者、辅成吉思汗奠基业、镇守蒙古

    语言:蒙古语、契丹语

    夫君:成吉思汗铁木真

    人物简介

    弘吉剌·孛儿帖(1161-?)谥号光献翼圣皇后,姓博司忽儿翁吉剌,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人。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嫡皇后也是正宫皇后,年长一岁。

    居于第一汗尔敦(蒙古宫帐),地位最高、最得敬重、最得宠、年迈后亦如此。铁木真19岁时,为救20岁的妻子孛儿帖打响人生第一场战争!

    宅心渊静,禀德柔嘉,聪慧贤明,辅佐成吉思汗奠定蒙古帝国基业。元世祖至元二年十二月,追谥光献翼圣皇后。

    三贤圣母

    蒙古民众永怀歌颂孛儿帖兀真为“有日月一样的光明,大海一样的心胸”。

    蒙古族尊称“成吉思汗的十二代祖母阿兰高娃兀真、生母诃额仑兀真、正妻孛儿帖兀真,为蒙古三贤圣母”。

    子孙怀念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孛儿之金·忽必烈(又译孛儿只斤·忽必烈)为祖母孛儿帖兀真上谥号为“光献皇后”。

    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孛儿之金·海山(又译孛儿只斤·海山)为孛儿帖兀真加上尊谥为“翼圣”,自此变更为光献翼圣皇后。

    翁吉剌部

    德·薛禅与子按陈从太祖征伐有功,赐号国舅,封王爵,以统其部族。有旨:“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世世不绝。”世祖至元二年十二月,追谥光献翼圣皇后 [55] 。1237年,窝阔台汗有旨:翁吉剌氏“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世世不绝”。成吉思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耳、武宗、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泰定帝元文宗赤窟的曾孙昌吉驸马,世祖时出镇西宁州,因此这支弘吉刺人迁到了青海。赤窟的食邑在濮州,原郡名濮阳,故昌吉等先后被封为宁濮郡王、濮阳王。濮州治鄄城,所娶公主都封鄄国公主。又因昌吉新分地西宁州在岐山以西,其弟脱脱木儿又进封为岐王。图帖睦儿、宁宗、元顺帝妥欢贴睦儿的皇后都出自翁吉剌氏;翁吉剌贵族也相继娶历代皇帝和宗王之女。按陈死后,翁吉剌万户由子纳陈的后裔继承,因五户丝食邑在济宁路,属古鲁国地,故先后被封为济宁郡王、济宁王和鲁王,所娶公主都封鲁国公主。德薛禅的长子阿勒赤跟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功勋卓著,被封为河西王,死后追封济宁王。孛儿帖兀真所属的弘吉刺氏,成为蒙元时期最显赫的外戚,从中也可看出他对孛儿帖的信任。

    迎亲草原

    孛儿帖兀真出生在额尔古纳河北部的湖边,也就是今天的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的莫尔道嘎镇,此地很神奇,素来以盛产美女而著名。终元朝之世,继成吉思汗母亲诃额仑兀真及妻子孛儿帖兀真之后,翁吉剌氏又出现过十八位哈腾(又译可敦,夫人或皇后之意)。其中正宫皇后者有11人(蒙古帝国里正宫皇后才是后宫正主,其她所谓皇后等同嫔妃),被追尊为皇后者和称为皇后者有九人。弘吉刺氏的男子娶尚公主的有19人,其中13人被封王。所以当地人称此地为“迎亲草原”。

    夫人湖泊

    蒙古国呼和淖尔湖畔住立着蒙古帝国时期所有大汗和功臣们的雕像,陪伴在成吉思汗身边的依然是成吉思汗当年那位千里追寻执意要迎娶的姑娘,她就是辅佐成吉思汗一生的——孛儿帖兀真。呼和淖尔的映衬下,旁边一座山宛若一个心脏,传说它是成吉思汗孛儿帖兀真两个人心心相印的象征。由于成吉思汗孛儿帖兀真在这里步入婚姻殿堂,所以当地人把一大一小的呼和淖尔湖称为“大汗湖和夫人湖”。

    金顶大帐

    2009年7月,在蒙古国专门定做的“成吉思汗孛儿帖兀真成婚时的金顶大帐”,用货车运到呼伦贝尔,人们把它立在刚刚被专家考证出的位于呼伦贝尔北部孛儿帖兀真的家乡(现南蒙内)。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成吉思汗孛儿帖兀真的旷世姻缘和孛儿帖兀真对成吉思汗的重要影响。如今,能够在金顶大帐中举行婚礼是当地很多蒙古族青年人心中的梦想。

    功勋碑念

    嫁给成吉思汗之后,杭克拉湖(现蒙古国内)就成了孛儿帖兀真的老营之一,她常年操持经营着大汗的家园,为使帝国香火传承而鞠躬尽瘁。2000年蒙古国总统亲自为成吉思汗孛儿帖兀真这段历史立了功勋碑,功勋碑上鹿浮雕与湖边鹿雕像象征着忠贞的爱情,是维系家庭家族部落乃至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