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
外文名:Yisheng Mao
出生地:江苏丹徒
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
信仰:科学、真理
主要成就:主持修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中国土力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倡导者工科教育家
代表作品: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祖父茅谦为举人,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
茅以升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本……
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现为西南交通大学)。参加清华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以第一名录取留洋。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桥梁专业)。
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是该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
1916年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免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
1920年回国后至1930年,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副主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挂此职到1949年),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大桥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是中国桥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1937年12月23日,为了阻止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亲自参与了炸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大桥修复通车。
1937年至1942年任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代院长、院长。
1942年至1943年任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1943年至1949年任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
1943年当选中华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至1952年任由母校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组建的中国交通大学(1950年改称北方交通大学)校长。
1951年至1981年任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9年在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中,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并为周恩来总理指定为设计方案最终审定签字负责人。
1955至1957年主持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
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
1977年主持设计了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