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首页 近代 陈景润
陈景润

陈景润

  • 生辰:1933年5月22日
  • 简述:中国著名数学家
  • 外文名:chen jing run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职 业:数学家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数学系

    主要成就:“1+2”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丰碑

    代表作品:《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妻 子:由昆

    儿 子:陈由伟

    人物简介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汉族,无党派人士,福建福州人,当代数学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陈景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

    人物生平

    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1948年2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福州英华高一上春季班。

    1950年夏高三上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

    1949年至1953年,他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由政府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

    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

    1954年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5年2月经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6年,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

    1957年9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1960-1962年,转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任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被定为一级研究员。

    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