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厥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前573年,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晋悼公任韩厥为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韩厥迎来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在政坛混迹近40年之久的韩厥印证赵盾昔日的预言。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貌双全的名伎。当时金陵为都会之地,南曲旎丽之乡,繁华似锦,文人荟萃。秦淮水两岸,一边是南方会试考场江南贡院,一边就是南部教坊的旧院,也称“南曲”。由于文人荟萃,富丽繁华,众多才华出众的绝色美女,汇聚秦淮河。其中最为出色的八个人:柳如是、马湘兰、顾横波、董...
公元前682年,宋国大夫南宫长万弑杀宋闵公,拥立公子游为君。萧叔大心借曹国军队反击,杀死公子游,拥立公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在位时期,多次参加诸侯盟会,曾出兵援救郑国、邢国,安定周王室。公元前651年,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继位,是为宋襄公。人物生平即位平乱宋桓公,子姓,宋氏,名御说,是宋庄公...
每读明史至明末崇祯一朝,常意犹未尽,不曾想大明历史竟在崇祯十七年(1644)便戛然而止。当时,虽然明朝统治已经陷入崩溃的边缘,但是作为一个统治中国两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仍有复局之力:两京并存,藩王遍布,军队百万。令人痛心的是尚拥有一战之力的大明,竟最终以明皇自缢而结束这个曾经"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事实上,导致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主要有三个,此三人一个比一个出名,一个比一个可恶!看看你都认识几个?三国时期,最受大家喜欢的国家必定是蜀汉了,关羽、张飞、赵云这些大家非常赏识的猛将,都出自于蜀汉,诸葛亮这种流传千古的名臣,也出自于蜀汉,以至于大家谈起三国,都会不自觉的将自己带入蜀汉的角色,以此来品评三...
公元前333年,燕后文公去世,燕易王继位。公元前332年,齐宣王派兵夺取燕国十城,但通过苏秦游说,齐宣王便归还十城。公元前323年,燕易王开始称王。公元前321年,燕易王去世,其子燕王哙继位。为政举措燕易王在位初期,齐国夺占燕国十座城邑,但在苏秦游说之下,齐国归还十座城邑。燕易王在位末期,便开始称王...
犯人被判满门抄斩,其家属当然可以提前跑了,但逃跑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便真的成功逃跑了,也不代表安全着陆了。所谓满门抄斩,简而言之就是抄没财产,杀戮全家,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之一,一般只有罪大恶极者,比如谋逆罪,才会被判这种刑罚。在现代人的固有思维里,古代通讯手段落后,没有天眼等监控设施,而且地广人稀,道...
人物生平春秋时期,晋国是为第一大国,屡为中原盟主,制衡楚国。韩氏是晋国著名的六卿之一,其余五卿分别是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最早的祖先是韩武子万,系曲沃桓叔的儿子,曲沃庄伯的弟弟。韩万后人韩简是晋献公、惠公时期朝中大臣,秦晋韩原之战大将兼外交官。韩简孙子就是韩氏著名的韩厥。韩厥与儿子韩起...
三大阶段:万历皇帝在位一共48年,是明代16位皇帝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个,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在《明清史讲义》中,将他在位的48年一共分成了三个阶段。冲幼之期:这一阶段主要指的是张居正辅政的那十年。公元1973年,年仅10岁的万历登上了皇位,由与年纪尚幼,没有执掌政权的能力,李太后垂帘听政,同时还有冯保和张...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存在一个误区,热兵器强于冷兵器这是现代的一个共识,在如今的正面战场之上,热兵器已经几乎完全淘汰了冷兵器。然而这是热兵器发展了上千年之后的情况。这里先不说宋代的热兵器是不是真的远远领先与世界,哪怕是真的,在宋代热兵器其实也仅仅处在刚刚出现的阶段,而冷兵器却已经完全成熟了,所以宋代的热...
在古代,九锡其实是九赐,因为锡与赐是通假字。它是中国古代皇帝给予大臣的最高礼遇,主要包括车马、衣服、虎贲、乐器、纳陛、朱户、弓矢、铗钺、柜鬯九类物品。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都接受过九锡,因此,九锡成了篡逆的代名词,三国历史上便有四人获得过九锡。曹操公元196年,曹操采纳荀彧建议,迎汉献帝进入许昌,达到...
魏晋南北朝,一共快四百年的时间,安定一统的局面也仅仅只存在了几十年。剩下的几百年的时间,一直处于割据混战的状态。魏晋南北朝也很少被人提及,就是因为混乱不堪荒唐至极,没有留下有价值的史料。魏晋南北朝到底为何如此混乱呢?首先,社会制度的崩坏,导致了魏晋南北朝混乱。根据史料《晋书》记载,公元280年西晋统...
不知你们可否注意过,古人睡觉的枕头,一般都是瓷枕。那么疑问就来了,这么高这么硬的枕头,睡在上面,翻个身都很困难,这怎么可能睡得着呢?兴许你会觉得中国棉麻丝织自古就闻名于世,按理说流行的也应该这一类枕头才对吧,但是,古人在选择枕头这一块上,选择了以瓷器为主,这到底是为何?其实古人最初睡觉,用的枕头以石...
孙峻(219年-256年9月19日),字子远,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官至丞相、大将军。武烈帝孙坚之弟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任武卫将军封都乡侯,在设计诛杀政敌诸葛恪后开始...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从而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秦国、楚国、齐国、燕国、魏国、韩国、赵国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赵国和燕国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国。并且,在地理位置上,燕国和赵国也彼此相邻,促使今河北一带被称之为“燕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