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47年),字子昭,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召县)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初随太常将军刘嘉,后来投奔大司马刘秀,参加了剿灭河北农民军、平定关东刘永、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的作战。刘秀即位,历任强弩将军、泰山太守、琅琊太守,封新处侯。建武十三年,定封祝阿侯。建武十四年,为奉朝请。...
段志玄(598年-642年),名雄,字志玄,以字行,齐州邹平(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名将。段志玄早年与父亲客居太原,后从高祖起兵,隶属李世民部下,随其平定王世充,累升至秦王府右二护军。玄武门之变时,段志玄拒绝太子李建成的引诱,扶助李世民登上帝位,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贞观年间,段志玄担任西海道行...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伤首。旋即代武元衡为相。后亲自出镇,督统诸将平定淮...
史书是唯一一个可以相信的历史文献,也许其中有着太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又或者仅仅是一个片段的记载,但不可否认的是,史书是华夏文明数千年文学的累积,是先人赋予后人的珍贵遗产,华夏数千年的历史文献中,王朝更替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中国的王朝更替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更何况数千年的民族...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
卫伉,西汉汉武帝时期人,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西汉名将卫青长子,皇后卫子夫的侄子,名将霍去病的表兄弟和戾太子刘据的表哥。幼年的卫伉于前124年为宜春侯,8年后前116年少年的卫伉坐“矫制不害”免侯。卫青前106年去世后卫伉继承长平侯爵位,后来无符籍妄入宫失侯。征和二年前91年...
这还真不好说,毕竟他们三个人的身份不一样,如果硬要排名的话,那么也要从他们三个人的身份来说,因为身份的不一样,那么他们受宠幸的程度也就不一样。根据身份排名的话,那肯定是福康安大于阿桂,阿桂大于和珅。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细细分析。福康安,那可是私生子级别的,不管你是什么亲戚也好,还是兄弟也罢,总亲不...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被重点关注的。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每个朝代对于老人的问题都有各种政策。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社会中的一个大问题。而对于老人赡养的处理方式,也能够展现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现状。但在关于如何赡养好老人方面,唐代就做...
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唐代政治家、诗人,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宋朝文学家苏轼先祖。自幼聪颖,并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及第,授咸阳县尉,跟随名将裴行俭攻打突厥。武则天时期,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两度跻身相位。武后强权当政时,明哲保...
众所周知,秦朝只传了二世就灭亡,隋朝也是二世而亡。但是,这两个朝代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强,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国家。创立许多制度,比如:废分封制,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说起隋朝,首创科举制,这种采取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比欧洲国家领先一千年。但是,说起同样是二世而亡的西晋,为什么后时代人大...
高思继死于王彦章之手,高思继的儿子高行周发誓要为父报仇,高行周武艺高强,不在其父之下。后来,高行周与后梁军作战,高行周连杀尚让、齐克让和景祥三员大将,大战王彦章。当时,王彦章杀了一天,连挑十六员大将,人困马乏,往西阵上逃走,正好遇到了高行周,高行周二话不说,上前用虎掌金锤,将王彦章打得抱鞍吐血,王彦...
于是,佛教思想体系,在西夏社会的思想意识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和西夏政府大力提倡的儒学思想并驾齐驱。西夏统治者为了更好地治理封建国家,早就注意吸收儒学,至崇宗、仁宗时期使儒学得到空前的发展。简介西夏西夏,又称夏,该国人则自称大夏;系我国西北部的古国,为西藏党项族(Tangut)所建。领土在最盛时辖...
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4月30日),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王祥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在曹魏,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泰始四年(268年)去世,年八十五(一作八十九),谥号“元”。有《训子...
大清历史上的后妃多的数不清,有的仅仅留下一个某氏的记载,有的甚至连记载都没有,但有一个嫔妃不仅有记载,而且还因为她的特殊加封贵妃被历史铭记,这个嫔妃就是乾隆帝的颖贵妃巴林氏。颖贵妃巴林氏出身于蒙古镶红旗,父亲是都统兼轻车都尉纳亲。当时看到纳亲的名字,我以为是乾隆朝重臣钮祜禄·讷亲,这个人是太师遏必隆...
中国古代有句古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正是在这种强烈的防备心理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一般不会让异族人在朝廷之中担当大权。但这种现象也不是没有例外,唐代中后期以后,朝廷对胡人的重用,尤其是在边疆大军上,对于内附胡人的信重,几乎要超过对于国内的府兵。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天宝末年,胡将安禄山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