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众所周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清军几乎每战必败,然而,由于战术细节的缺失、官方材料的掩盖与私人著述的夸张,不少交战状况已经难以还原。不过,1842年3月10日凌晨的宁波之战却多少算是个例外,无论英军还是清军,都留下了不少生动细节。从此战当中,大约也可窥探为何清军纵然占尽天时地利,也往往输得一败涂地。
精心谋划的浙东反击战
1841年秋季,英军大举侵入浙东,先后攻陷定海、镇海、宁波三城,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人相继战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愤而自杀。
▲定海陷落
惨败消息传至京师,道光帝随即任命奕经为扬威将军,从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陕西八省调集大军,并在浙江就地招募勇壮,号称“征兵一万一千五百人,募乡勇二万二千人,用饷银一百六十四万五千两,筹划一载”期望一举剿灭“英夷”。曾参与守备西部边陲的奕经自然清楚各类勇壮多半会沦为喂饱大小官吏的手段,苏、皖、赣、鄂四省军队也不堪作战,倒是川、陕、甘三省“劲兵”相对精悍,且具备一定实战经验,足可寄予希望。
▲清军虎皮士兵
1842年3月6日(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凑足大约三千陕甘、四川机动兵力后,扬威将军信心十足地上奏:“各路人人思奋,敌忾同仇,尽可仰赖天威,一鼓战胜……攻剿三城,必须明攻暗袭同时并举,庶使逆夷首尾不得相顾……”道光帝自然不胜欣喜,批复道:“种种布置,详慎周密,朕心欣悦。谅将军等必能克期进剿,扬我国威,断不令该逆扬帆远遁!”伯纳德(Bernard)在他根据英国海军霍尔中校(Commander W. H. Hall, R. N.)笔记写成的《复仇神号航行作战记》(Narrative of the Voyages and Service of the Nemesis)中坦承:“必须承认中国人在宁波表现得极为坚定,极具个人勇气,而且他们的计划实际上也十分完备”。
▲英军复仇神号蒸汽战舰
▲穿鼻海战中的复仇神号
准备出征之余,奕经也不忘开辟“第二战场”,他从幕客中抽出多达二十五名“投效人员”渗透到宁波、镇海、定海三城打探情报,结连内应,又派出17支雇勇队伍潜入宁波,11支雇勇潜入镇海。虽然其中某些经验不足的幕客甚至被过分热心的乡勇当成“汉奸”扣押,但多方打探下也获得了不少颇有价值的情报,试举一例,亲抵宁波城内的幕僚贝青乔就轻易得出正确结论——“英夷在城者不及三百人”、“盘踞宁城,约只二三百人,盖其大队夷兵均在定海”!
兵微械寡的占领军
贝青乔的估算与英军实况完全吻合,当时,疫病和分兵导致英军兵力缺额严重,且其主力仍留在以定海为中心的舟山群岛,因此,即便在宁波之战的最紧要关头,全城英军在最重要的反击方向上也只能拼凑出144名官兵而已。宁波城内的英印军队驻军单位大致为第18、26、49步兵团各一部和马德拉斯炮兵一部。即便在定海驻军主力赶来支援后,据1842年3月15日战前报告,第18团也仅能出动201人、第26团156人、第49团305人。占领军配备的火炮系2门四又五分之二寸榴弹炮,这是一种黄铜质地的轻炮,炮身仅长1尺10寸(约56厘米),重349磅(约158千克),炮膛长15.21寸(约39厘米),内径4.4寸(约11厘米),携行弹药中75%系榴弹、10%系霰弹、9%系榴霰弹、6%系燃烧弹,由于过于轻便、威力有限,它早已消失在欧陆正规会战场合,只能充当“山地榴”,用于道路艰险的殖民战争。
▲四又五分之二寸榴弹炮示意图
▲现代人仿制的四又五分之二寸榴弹炮
与声势浩大的清军相比,宁波、镇海城内的英军可以说是兵微械寡,其兵力也难以把守城垣,守军戒备更是不足:军官们整日骑着矮马闲逛,士兵中的酗酒、嫖娼、斗殴现象自然也层出不穷——时人传说:“宁波娼家哭不止,来年养出小鬼子”。坐镇定海的占领军总指挥郭富(Gough)中将在呈递伦敦找出种种借口:“宁波城墙周长接近五英里,城门外郊区庞大,因此,我军不可能在如此庞大的城墙上部署步哨,应对进攻时只能仰仗频繁巡逻,但敌军的行动安排得非常出色,中国军队直到真正进攻城门时才被发现”,英军18团团史则踢爆内幕:“(战前的)宁波守军人人都知道麻烦就快来了,只有临时上任的守备司令(莫里斯中校)是个例外”。
▲日本画家歌川贞秀绘制的英军纪律涣散状况
▲正在下乡劫掠的英军
事实上,早在夜袭宁波发生前,不少已经和英军军需混熟的当地商人和帮工已经泄露了清军大举出击的说法,不过,由于指挥官的麻痹大意,英军实际上并没有采取什么针对性措施。
鏖兵紫薇街
3月10日凌晨3时许,清军从西门、南门两路同时夜袭宁波。其中,游击黄泰等人率领堪称陕甘绿营精锐的“甘肃提标五百人”突向宁波南门(即长春门)。据贝青乔记载,其时英军“夷人守门者不及二十人”,清方此前埋下的潜伏雇勇则趁乱出击,守军炮兵指挥官蒙哥马利(Montgomerie)中校在战报中写道:“南门遭到内外夹击,估计有大批敌军将其攻占。”工兵少校贝尔(Bell)也承认:“(城外)敌军主攻西门和南门,又同时从城内发起攻击……南门守军住在城墙下方,并没有住到城墙上面,中国人从水门攻进城,而且显然还有此前一天躲藏在(城内)房屋里的部队前来汇合,敌人就这样成功夺下了南门,守军则沿着无遮无掩的城墙垒道撤退……得胜的中国人突入了市场,在那里遇到了从窄巷里涌出的第49团某连。”这段记载大体与中方所述相符,贝青乔提到黄泰部的五百提标“遇夷兵于紫薇街”,紫薇街是从宁波南门通往城中心的通衢大道,两旁商旅辐辏,甚至建有财神殿一座,这里自然便是英方所述的“集市”。
▲《宁郡地望图》中的宁波南门
清军为了追求夜袭效果,一意轻装行进,不仅并未携带各类火炮,就连火枪也没带上几把。不过,猝不及防的英军守备司令莫里斯(Morris)也只能抽出远不足百人的49团麦克安德鲁(McAndrew)连前来应付,而且尽管蒙哥马利中校指挥2门榴弹炮和若干临时充当步兵的炮手匆匆赶赴南门,也没能赶上战斗。于是,冷兵器的清军便和仅有步兵的英军列成纵队在紫薇街上狭路相逢。
▲《宁郡地望图》中的紫薇街
英军连长麦克安德鲁上尉事后向莫里斯讲述了战斗细节,后者也将其录入战报:“抵达街道(紫薇街)后,他(麦克安德鲁)发现敌军不仅控制了南门,而且已有大批兵力突入深处城市中心的市场。他立刻展开街巷射击,还朝着敌军纵队前部发起多次刺刀冲击,最终使其蒙受惨重损失,并将其逐出城市。”所谓“街巷射击”(street firing),也就是适用于街道、小巷等狭窄空间内,连10人都未必能并肩行进时的轮流射击方式。当某个连纵队开始街巷射击时,连长一般会命令“停!”,最前方的第一排排长随即依次下令“预备、瞄准、射击、收枪、向左向右、向后、快步”,令第一排完成射击并从纵队两侧转移到尾部装填弹药,随后第二排继续前进,完成同样的射击动作,如此反复循环下去,令火力连绵不断。也难怪奕经会在奏折中胡说什么:“逆夷惊觉,迎门放枪……该逆等均携有手枪,长不过数寸,一发双声,循环不断”。
在如此这般的连环轰打面前,缺乏火力的清军显然不能坐以待毙,但他们的反击始终无法突破敌军,倒是屡屡在英军的刺刀冲击面前溃散。贝青乔便提到“(黄泰部)守备徐宦最为猛烈,挺枪先进,群夷环击,刃出于胁,尤奋杀英夷十余人,并生擒一人而死”,此处记载尽管习惯性地夸大了战果,却也生动展示了单打独斗的清军猛士如何在英军刺刀丛林面前受挫。最终,“相持两时许……我兵鏖斗益急,奈无后援,伤亡渐多,(黄)泰遂率众退出南门”。奕经则一如既往地甩锅本地壮勇,“本地响导伏勇,胆小怯懦,即纷纷退后,继至勇壮不知前路情形,踊跃攻进,遂至前后壅塞,立脚不住”。破晓时分,蒙哥马利终于率领炮兵抵达战场,却只能听到英军的欢呼声,原来,麦克安德鲁已然率部重夺南门。
惨败西门
蒙哥马利随即率部赶往西门(即望京门),虽然清军在此处投入了“最为骁勇”且头戴虎皮帽的金川屯兵,英军起初也仅有18团的29名官兵把守,可占据绝对优势的清军还是只能勉强攻入瓮城(月城),却始终未能突破西门。其原因既在于西门备战相对认真,发现清军踪迹五分钟后即已严阵以待,且有两个连前来援救,也在于一个战前因酗酒而被关进西门监狱里的18团列兵、爱尔兰酒徒迈克尔·库辛(Michael Cushin)。夜袭伊始,缺乏人手的英军便把库辛放出监狱,此人干脆拆下门闩当成兵器,在城头短兵相接中大肆逞威,又带着十余名同伴投掷条石,总算是击退爬城清军,替后续部队争取了射击空间。
▲《宁郡地望图》中的宁波西门
正当清军在瓮城内进退维谷之际,英军勉强用此前就地征用的矮马将2门榴弹炮从南门拖到了西门战场,趁机展开曲射,榴弹当即在瓮城内肆意炸裂。蒙哥马利中校在战报中平淡写道:“榴弹投射得非常好,很快就将敌军逐出火力范围”。倒是贝青乔不知英军用了“开花弹”,误以为乃是此前在瓮城内埋下地雷,于是竟留下了这等记述:“初,英夷与西门月城内潜掘深阬,设伏地雷火炮,及屯兵进攻……甫及月城,机动炮发,我兵苍黄四走”。奕经则似乎只知道炮火自天而降,在奏折中信口胡诌道:“屯兵即争先奋勇扒城,攻门而入……夷人即从楼上抛掷火球火箭,蔽空而下,较前尤多,竟至无处躲避”。
▲英国画家想象的英军爱尔兰团与身披虎皮的清军交战
击退瓮城清军后,蒙哥马利收拢西门部队,计有官兵144人,他随即决心趁势出击,计划杀入郊区,将城外清军一举击溃。
随后的战斗已是毫无悬念,笔者此处只需摘引蒙哥马利战报即可:“我们杀出城门,沿着狭窄的郊区街道行进,一段时间内几乎毫无抵抗,可在距城大约半英里的地方,我们遭遇了大批敌军。目力所及的整条街道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一团。敌军先头部队(其中有一个惹人注意的达官贵人骑着马)挥动着刀剑和长矛,相互欢呼激励,显而易见,他们就算不朝我们冲过来,也是决心坚守阵地。要是他们真的冲过来,那我们这小股兵力就一定会被横扫的……我们向前推进,纵队先头部队开火,后续部队继续就位开火,指导推进到距敌12-15步为止,到了这时,榴弹炮已被带到前线,三份迅速发射的霰弹带来了极好的效果。在榴弹炮抵达一线前,我还下令……包抄敌军侧翼,(包抄部队)遇到了一些障碍,从附属建筑物里冲了出去,徒涉了齐腰深的河渠。这一机动令敌军彻底陷入失败,他们极为混乱地溃逃了。”
▲东方画家想象的英军与清军交战
于是,这般占尽天时地利的宁波之战,便以如此的惨败告终了。
参考文献:Adye, Ralph Willet, The Bombardier, and Pocket Gunner. London,1813.Bell, Mark S., China: Being a Military Report on the North-eastern Portions of the Provinces of Chih-li and Shan-tung, Nanking and Its Approaches, Canton and Its Approaches: Together with an Account of the Chinese Civil, Naval and Military Administrations, and a Narrative of the War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Simla and Calcutta,1884.Greton, George le Mesurier, The Campaigns and History of the Royal Irish Regiment from 1684 to 1902. Edinburgh and London,1911.Bernard, W. D., Narrative of the Voyages and Service of the Nemesis. London,1845.Gooding, S. James, An Introduction to British Artillery in North America. Ottawa,1965.Russell, John, Instructions for the Drill, and the Methods of Performing the Eighteen Manoeuvres. London,1804.The United Service Magazine,1842, Part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5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中国史学会主编、齐思和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3册,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
鱼朝恩(722-770年),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唐朝时期宦官大臣。天宝末年,净身入宫,供职小黄门。安史之乱发生后,护送唐玄宗出逃,侍奉唐肃宗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永泰年间,封为郑国公,权倾朝野。大历五年,唐代宗联合宰相元载,坐罪赐死。鱼朝恩出现,...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
公元前236年,正式继位,品行不端。屡遭秦国攻打,接连丢失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番吾等郡。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兵压境,命令将领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听信宠臣郭开谗言,杀害李牧,罢免司马尚,令宗室赵葱、颜聚代替,导致赵军大败,国破家亡。受俘进入秦国,发配到房陵深山中,谥号幽缪。人物生平继承王位赵王...
家人卦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意思就是:家人卦六二。不可随心所欲。要主持家庭中的饮食。正固吉祥。《象》说:六二的吉祥,是柔顺且随顺的原因。“遂”是如愿以偿的意思。“中馈”指的是家中饮食方面的事。这里为什么会提到主持家庭的饮食呢?下卦,又称内卦,六二在下卦中位,就是在...
第一个是中学生素材必备人物——司马迁。“赢得生前身后名”,对于古代的士大夫而言,史书上的美名有时候比身家性命、尊严都要重要,所以古代沽名钓誉的人也不少。司马迁之所以成为中学生写作文最爱举的例子,无非是因为他先遭受宫刑,后写出了《史记》。《史记》在古代被一部分人视为对汉武帝的“谤书”,例如三国时期的司...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郡安丰县(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太元二年(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官拜大将军、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说起太监这个职业总是有所偏见。毕竟这些身体残缺的人,大多数精神上或者心理上也是有些扭曲,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让人不解的极端行为,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也很正常。不过,毕竟这个特殊群体也是社会的一员,理应得到报酬。为皇上的亲戚们辛苦了整整一年,到了年末多领些福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唐朝宰相。戴胄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戴胄被擢升为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数次犯言直谏,后改任尚书左丞。629年(贞观三年),戴胄代理吏部尚书,主持选官,次年又以民部尚书之职参预朝政,成为宰相。633...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自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开始相互战争。齐国和鲁国相邻,都处在山东境内,经常发生一些小冲突。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躲过鲁国的截杀,率先回到齐国即位,是为齐桓公。鲁庄公不甘心,趁着齐桓公刚刚上位立足未稳,发兵攻打齐国,这便是乾时之战。战争以鲁军战败而告终,愿赌服输,鲁国只得承认...
北方兵革时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国家又对佛教执行严格的限制政策;南方则各国相安,社会比较安定,帝王都热心护教,因此两方的佛教,一则勉强维持,一则续有发展,其情况各不相同。简介北方从后梁到后汉,各代对于佛教多因袭唐代的旧规,也例行诞节诣寺行香、斋僧、僧道对论、赐紫衣师号、度僧等事,但对僧尼的管理则...
公元前302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掀起秦齐争霸的斗争。发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吞并富有的宋国,自称东帝。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周室,自称天子。公元前284年,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破齐国七十二城,齐湣王出逃莒城,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人物生平继位初期公元前301年,齐湣王刚即...
三国其实就是三个主要的割据势力,之所以成为国,不光是各自称帝,而且在军事外交方面都是按照大国的方式办事,比如蜀汉最弱但也能制约西南少数民族,孙吴也对海盗及南方蛮族进行打压,曹魏最强,直接打的北方游牧民族没脾气,匈奴都俯首称臣。所以三国名副其实,虽然最后江山落到了司马家,但继承了曹魏强大实力的西晋王朝...
古代流放的罪犯,都是发配到边疆,来往几千里不说还有各种危险,可是衙役们为何抢着押送犯人,这其中有什么猫腻?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尧舜时期流放之刑出现,一直到清末才被废除。流放之刑远古以来出现的比较少,到秦汉时代才逐渐形成体...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屋内的人正在休息,屋外一位杀手轻轻用手指戳破了窗户,点燃迷烟,塞了进去,屋内的人便被迷晕了。当你看到这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古代的窗户是纸糊的,纸糊的窗户又怎么能遮风挡雨呢?请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哦。最开始人们是用兽皮遮挡窗户的,在冬天里可以保暖,夏天却十分闷热。到...
殷峤(6世纪-622年),字开山,雍州鄠县(今陕西户县)人,祖籍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唐朝开国功臣、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秘书丞殷僧首之子。出身陈郡殷氏,少有学行,工于尺牍。初仕隋朝,起家太谷县长,政绩卓著。太原起兵后,补任大将军掾,从平西河。迁为渭北道元帅(李世民)长史,联合刘弘基屯兵...
周亚夫(公元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人物生平继承爵位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
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耿直敢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后为赵王刘如意相,刘如意为吕后所杀,周昌自觉辜负刘邦,郁闷不乐,三年后去世,谥号悼。人物生平追随刘邦周昌是沛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
盔甲是古代行军打仗必不可缺的一样东西,同刀、剑一样,是士兵们的武器。古代的盔甲同我们现在的枪支弹药一样,都是属于国家管控的物品。古代政府不允许平常百姓家拥有盔甲,盔甲是作为国家、政府专用的,属于部队专用物品。如果普通百姓私下制作盔甲,就同走私盐铁一样,是要被致死罪的,严重的话,家人甚至还会被牵连。可...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楚灵王出生于上郢(今湖北宜城东南)。楚郏敖四年(庚申,公元前541年),楚郏敖生病卧床,于是,芈熊虔借口入宫探病之时,用束冠的长缨将楚郏敖勒死。于公元前540年自立为楚国国君,更名为虔。立都于上郢。他即位时,是楚国与晋国平分霸权的时候。埋下祸根楚灵王三年(公元前537年),大会诸侯,...
在世人的眼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是国家之中最幸福的人之一,他们甚至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实际上,皇帝的生活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幸福,倘若他们想要当一个名垂千古的明君的话,便需要昼夜不分的工作,倘若他们想要享受生活的话,便必须承担可能带来的后果,或许是早逝,亦或许是王朝的覆灭。不过,在古代的...
关于历史的纷争非常之多,这正是因为历史没有确切的答案,而对于历史的记载却是出入良多,正如史料记载中对于皇帝的评价,在明清两朝时期就出现了很多皇帝嬗变的案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数明英宗了,在明朝的官方正史中所记载的明英宗可以说是一个至善至美的英明君主,可是到了明清交替之际,关于明英宗的官方正史记载出现...
古代皇帝解除武将的方法很多,有和平的有血腥的。在历史上比较好的就是宋代解除将领的办法,和平的,并且这些将领基本都得到了良好的待遇。有句成语叫做“杯酒释兵权”,说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下属将领也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最终成功让带兵的将领交出兵权。下面我将从几个方...
韩侂胄(hántuōzhòu)(1152年11月6日-1207年11月24日),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权相。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宋神宗第三女唐国长公主之孙。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1194年),与...
首先中国是个大陆型的国家,虽然也有靠海或者江河湖泊的地方,但是那些地方占地面积并不大,所以中国根本还是个农业型的国家,渔业资源也并不丰富,古代的造船技术和现在相比也是差距巨大,只能造一些体积小的船只,那种可以远洋航行的船只制造难度大非常消耗资源,所以造的不多,人们也无法像现在一样进行远洋捕鱼作业。所...
宋共公十三年(公元前576年),宋共公去世。华元做右师,鱼石做左师。司马唐山杀死太子肥,又打算杀死华元,华元要逃亡到晋国,鱼石阻止了他,到了黄河又折回来,杀死了唐山。于是,立宋共公的小儿子成为宋国国君,是为宋平公。宋平公三十年(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再次发起弭兵之会,在宋都举行十四国之弭兵会...
公元前813年,卫釐侯去世,太子余继位,是为卫共伯。和受到其父卫釐侯宠爱,卫釐侯赐给他许多财物。和用这些财物收买武士,在卫釐侯的墓地前攻袭卫共伯,卫共伯躲进墓道里自杀而死。卫国人拥立和继位,是为卫武公。卫武公在位时期,施行康叔政令,使百姓和睦安定。后因勤王有功,升为公爵。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