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  苏洵曾骂王安石是穿乞丐衣吃猪狗食?儿子苏轼立场如何?

苏洵曾骂王安石是穿乞丐衣吃猪狗食?儿子苏轼立场如何?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775

熙宁元年(1068)七月,苏轼苏辙兄弟在老家服丧期满。两人将照看坟茔等家事委托给亲朋,便程上京了。苏轼当时还意识不到,此行竟成与故乡的永别了!往后,无论他怎样心驰神往,始终未能重晤他那可爱的故乡。两人先到成都,然后经过剑门关,踏上蜀道。翻越秦岭,到达长安时,正逢春节。到了熙宁二年(1069)二月,兄弟二人抵达汴京。

与早先他们离开京城时相比,这时宋朝的政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赏识他们之旧臣名宿早就风流云散。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英宗病故。虚岁20岁的太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神宗年轻气盛,正打算大干一番呢!熙宁二年二月,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并建立专门的变法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准备实行“变法”。

<a href=苏洵曾骂王安石是穿乞丐衣吃猪狗食?儿子苏轼立场如何?" />

《清平乐》剧照,宋仁宗

为什么要变法呢?原因说穿了就是四个字,“积贫积弱”。宋仁宗的晚年,宋朝开国已有一百年左右,朝廷收入减少,又要承担养兵、养官和“岁币”的负担。农民在朝廷、地主、高利贷者的剥削下,生活也越来越困苦。庆历三到八年(1043—1048),中原和河北发生过几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成为不祥的信号。统治阶级中头脑清醒的人士对此忧心忡忡。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虽告失败,“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变”的诉求却成了社会的风尚。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要求变法,说如果不进行变法,有发生汉末黄巾、唐末黄巢这样农民大起义的危险。

“万言书”之后十年,王安石终于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伯乐”。宋神宗王安石“一切委听”,“既全以威福之柄授之,使之制作新法”。在皇帝的支持下,熙宁初年的王安石真是意气风发,对清除积弊、减轻剥削、富国强兵的事业充满了信心。从熙宁二年到六年(1069—1073),他陆续推行的新法,包括青苗法、保甲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马法等等。这么许多新法,在短短五年中间推行出来,没有争议倒是奇怪的事情。所以有风波、有争议恐怕才是正常的。

<a href=苏洵曾骂王安石是穿乞丐衣吃猪狗食?儿子苏轼立场如何?" />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法大潮中,苏轼又是什么立场呢?其父苏洵在世时,极度厌恶王安石,据说还专门写了那篇著名的《辨奸论》,骂王安石是穿乞丐衣,吃猪狗食,天天黑着脸还敢妄称读书人。作为苏洵一手培养起来的爱子,苏轼王安石这位变法主事者的态度不受影响绝无可能。

但另一方面,苏轼本人,又是以改革派的面目登上政治舞台的。他早年所写的《制策》《思治论》等论文,针对现实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提出一系列改革政见,体现出一种要求“涤荡振刷”的锐气。当他步入仕途进一步接触实际以后,更加坚信必须实行大胆的改革。实际上,苏轼王安石强烈不满现实,要求尽快实行改革的精神是一致的。两人都认为,国家目前的和平安定只是表面现象,只是一种苟且偷安,其中酝酿着严重危机,一致认为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积弊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一致希望通过全面深入的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正因如此,后来南宋的朱熹老夫子才会说,王安石所要改变的东西,当初苏轼也同样想要改变。苏轼的弟弟苏辙甚至就在“制置三司条例司”里做事,这无疑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轼对“变法”的态度。

苏轼王安石的政见之间,又存在微妙的差异。最明显的一点是,仁宗时期,国用不足已成为当政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王安石主张“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通过理财扩大国库收入。筹划新法的机关不用别的名称而称为“制置三司条例司”,“三司”指度支(财政)、户部、盐铁,都是理财的部门。王安石的用意是很明白的。

<a href=苏洵曾骂王安石是穿乞丐衣吃猪狗食?儿子苏轼立场如何?" />

《清平乐》中苏轼形象

反观苏轼虽然也曾提出“丰财”的主张,但令他担忧的是,在上者充裕国库的要求,易置民众利益于不顾,偏向于剥民兴利,导致苛政。而在苏轼看来,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已经很沉重,无法承受朝廷增加税收的压力了。他心目中施行仁政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措施就是轻徭薄赋。熙宁二年,苏轼一度当过开封府推官,“决断精敏,声闻益远。”这年十二月,宋神宗下令开封府减价购买四千盏浙灯,苏轼对此强烈反对,还特意上了《谏买浙灯状》。在他看来,官方压价收购宫灯,是与以此为生的制灯之民争毫末之利,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计;更何况宫灯对于宫廷之人而言,不过耳目之玩,本来花钱购买就没有太大的必要,而为了满足宫廷玩赏去侵占灯民应得之利,这就更没有道理了,因此他建议取缔这种减价强买之举。还好,神宗接受了苏轼的建议,买灯之事即行罢止。此事虽然不是直接针对“新法”的,但已经表明了苏轼主张尽量节省朝廷不必要开支的态度,特别是反对“官”与“民”争利的行为。这自然决定了苏轼或迟或早是要与王安石主持的“变法”彻底分道扬镳的。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