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拖雷曾有改写元朝历史的机会吗?

拖雷曾有改写元朝历史的机会吗?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541

拖雷曾有改写元朝历史的机会吗?下面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凡事先确定是不是,再考虑为什么。先不说拖雷是不是真的“甘愿”,“赴死”二字就很值得推敲。如果称其为“赴死”,显然说明拖雷在死前就知道自己会死,但还是倔强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换句话说,摆在他面前的明明还有其他选项,可他还要偏偏选择死亡。若真是如此,拖雷“赴死”倒有几分“求死”的意味了。可真的会有这么傻的人吗?就算有,这样傻的人会是重兵在握、战功赫赫、曾经蒙古可汗候选人的拖雷吗?

仅从史书记载来看,拖雷之死确实比较突然,且谜点重重。拖雷去世时只有41岁,两个哥哥都还在世,算是英年早逝。相关史书中,关于“拖雷之死”这一事件的始末记载有多种说法。虽然各种记载详略不一,甚至始末各异,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是基本也大致可概括为“代死”与“病死”之说两种。而所谓“甘愿赴死”之类的说法,恰恰是由“代死”之说延伸出来的。

(一)拖雷之死与“代死事件”

据《蒙古秘史》记载,拖雷窝阔台饮“萨满之水”后不久便死亡了,因此人们怀疑拖雷之死与“代死”事件有关。当时蒙古正与金国交战,蒙古大汗窝阔台,也就是拖雷一母同胞的三哥却突然病倒,“昏愦失音”,病的不轻,还怎样治都不见好。找来巫师卜算,巫师说大汗得病是因“金国山川之神为”,要想痊愈需以“亲人代之”。然而,此时正赶上在外行军打仗,陪在窝阔台身边的亲人只有拖雷拖雷表示,当年父亲选接班人,在我与三哥之间选择了哥哥,并嘱咐我要好好辅佐,哥哥忘了的多提醒,哥哥睡着时唤醒,如今若是没有了哥哥,我还提醒谁去?百姓又谁管呢?岂不是正称了金人的意?如今就由我来代替哥哥承受这些痛苦吧,只希望哥哥能照顾好我的妻儿。拖雷将巫师准备好的符水一饮而尽,出去遂死了。

按《秘史》的上述记载来看,拖雷之死完全是代窝阔台而死。然而,同样记载了这桩“代死事件”的《史集》却称,拖雷在喝完巫师的符水之后并不是立即死去,而是请得允许,前往自己的辎重处去,“在路上生了病...蛇年(1233年)去世了”。《元史》也称拖雷在饮过符水之后还曾“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死,寿四十有阙。”可见,拖雷之死也并非完全是“代死”,也有“代死”和“病死”并存的说法。

从以上三部历史文献的成书年代看,《秘史》最早。《元史》和《史集》是非蒙古文著作,并且在蒙古本土外的中国和中亚地区产生。这些时间和地理跨度都有很大差距的三部著作中关于“拖雷之死''的记载,无论其文本结构和还是叙事内容,具有惊人的相同。从它们所记载的表象和话语层面上考察,都无法找出“窝阔台害死拖雷”这类的文字依据。

(二)拖雷之死或另有隐情?

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说拖雷“变得从早到晚耽溺于杯中物,于是他害了病,两三天尚未过去,他就一命呜呼。”彭大雅的《黑鞑事略》中记载“伪四太子驼栾(指拖雷)自河南归,病死。”根据志费尼所述,拖雷因酗酒成性,染疾而死。显然,志费尼持“病死”之说,而彭大雅也不例外。而且,在志费尼与彭大雅两者的表述中只字未提拖雷之死与窝阔台有关联。

《多桑蒙古史》的记载中称:1232年5月,窝阔台拖雷曾经真定、燕京向北,出古北口返回蒙古。在经过长城之后,窝阔台突然“得疾甚剧”。但是不久窝阔台就痊愈了,并与拖雷一起回到了斡难河源。同年10月,拖雷便在斡难河源因病去世了。同样认为拖雷死于疾病的还有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书中的相关论述主要是来自《世界征服者史》一书。当中介绍拖雷是一名一心只知道征战的将领,他十分勇猛,但是同时嗜酒如命,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其中还明确指出拖雷早亡的原因就是酗酒。

不纠结以上各文献在细节描述上所存在的差异,单单从观点来看,以上记载的共同之处在于,“拖雷之死”属“病死”,而不是其他。根据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和格鲁塞《草原帝国》记载,拖雷之死属“醉死”。如果说“病死''是比较笼统的说法,那么“醉死”就是比较具体的说法了。总地来说,以上是关于“拖雷之死”这一历史事件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历史记录。按照传统民族志的概念来讲,这些记录都能证明,拖雷并非死于窝阔台之害。

(三)拖雷之死是政治斗争造成的必然悲剧

虽然拖雷之死说法不一,但是他的悲剧确实并非偶然,是当时蒙古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讲就是窝阔台拖雷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矛盾之一,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时列会者多归心拖雷”。拖雷他身为幼子,更符合蒙古部族以往的继位传统,并且他自己能力也很突出,功劳卓著,确实是德高望重,有口皆碑。而在继位之争中胜出的窝阔台,则仅仅仰仗于其父成吉思汗的遗命,以及瓦察合台耶律楚材等少数宗王、重臣或名相的支持,方得登大位,与拖雷相较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他们的父亲在反复斟酌后,还是选择了窝阔台作为汗位继承人,但是由于大部分人深受蒙古旧俗的影响,许多人心中依然更倾向于幼子继承的观念。在之后的许多年里,这样的观念依然是存在的,甚至在后来人想要推举蒙哥继承汗位之时,还曾提及此事并引以为据。话说回来,哪怕是在成吉思汗离世后的前两年,汗位也因争议虚悬两年之久,在此期间负责监摄国政的仍是幼子拖雷,而非指定接班人窝阔台。直到1229年秋,在蒙古部族的选汗大会上,“宗亲咸会,议犹未决”,经过一个多月的选举商议,继位人选依旧是难以决出。最终还是部分势力强大的宗王、大臣施压之下,拖雷不得以做出让步,窝阔台才得以继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三点:一是支持按照旧俗拥立拖雷的应该大有人在,二是当时拖雷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妥协的,三是窝阔台以及背后支持他的宗王大臣确实有让拖雷妥协的实力。

矛盾之二,拖雷继承了成吉思汗的绝大部分遗产尤其是军队方面。拖雷控弦十万,战将千员,兵多将广,实力雄厚。况且拖雷本身军事能力超群,自幼便跟随父亲征战,战功赫赫。在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时,拖雷就独当一面,曾经统领偏师接连攻克数城,威震中亚。之后,在征伐金朝期间,拖雷为了对敌人形成包抄之势,曾经率军涉险,出奇制胜。在1232年春的金战争中,拖雷更是以不足4万的兵力与金朝20万军队展开决战。当时正赶上天降大雪,天寒地冻,金朝士兵们饥寒交迫,战斗意志薄弱,趁此机会,拖雷当机立断下令猛攻,结果金军大溃。经此一战,金朝军队损失惨重,精锐殆尽,于是,拖雷乘势南下,连克十余州郡,金朝潼关守将被迫献关投降。自此,金朝大势已去,灭亡已成定局。

俗话说“功高震主”,拖雷拥有用兵如神的军事才能,这是窝阔台所不能比拟的,而手握重兵则更让拖雷如虎添翼。拖雷的辉煌战绩以及日愈高涨的威望,使得虽为大汗的窝阔台,既嫉美又疑惧,可是又不能明言。窝阔台与日俱增的危机感就是拖雷悲剧的必然根由所在。

再从侧面来看拖雷悲剧的必然性。虽然拖雷战功不少,但窝阔台也不是一无是处。《秘史》记载,窝阔台曾经自述“四功四过”:四功为灭金国,设驿传,开井渠,清吏治;四过为嗜美酒,括民女,害功臣(朵豁勒忽),树围栅。当然,作为蒙古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反省、检点功过,这点实属难能可贵。但实事求是地来看,窝阔台所提到的所谓“四功四过”,有立人设的嫌疑。仅以“灭金国”为例,这是成吉思汗多次亲征,以及木合黎长期经营直至老于兵闻的必然结果,但是窝阔台依然把功记到自己头上。窝阔台这样装模作样地自省一番,原因何在?估计窝阔台的真实意图就是要宣扬功绩,为自己正名吧。这也符合窝阔台巩固自己汗位的政治需要。

总之,“拖雷之死”这一悲剧不仅仅是蒙古皇族内部惨烈政治斗争的必然反映,也折射出新生的大蒙古国,拨开其强大的外表,内里已经开始孕育深刻的危机。“拖雷之死”像一颗种子,它在黄金家族当中生根,萌生出不和与仇恨的根苗,并随着时间的发酵,使得黄金家族的裂痕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解体与分裂。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