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  大明王朝掘墓人闯王李自成传奇

大明王朝掘墓人闯王李自成传奇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282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89,《明朝史话》连载14,欢迎收看。

明王朝发展到后期,危机四伏,摇摇欲坠。张居正没有回天之力,东林党人更是一筹莫展,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一场震撼神州大地的农民反抗斗争,终于在天崇祯年间掀起,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明帝国这座封建大厦,经不起这场风暴的冲击,梁倾柱摧,终于哗啦啦地土崩瓦解了。

李自成是这场农民起义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之一,腐朽的朱明王朝终于在他手里被推倒……

01、暴风雨的前夜

崇祯朝的时候,社会矛盾极端尖锐。当时的社会,就像遍地堆满了干柴,只要有一星点火花,就会引起一场冲天的烈火。

到天七年(1627)三月,斗争的烽火在陕西澄城县首先点燃。当时,陕西灾荒严重,知县张斗耀不顾百姓死活,勒逼租赋。饥民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

第二年,王嘉胤又在府谷县聚众起义。农民反抗斗争的烽火从此熊熊燃烧,形成燎原之势。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奋起投入了这股斗争洪流,并在斗争中锻炼成长。他所领导的起义军成了明末农民起义的中坚力量,在推翻朱明王朝统治的斗争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02、放羊娃出身的闯将

李自成出生在陕西省米脂县李继迁寨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因家庭贫穷,他在十几岁时给地主放过羊、做过工。二十岁那年,父亲在贫病交迫下死去,仅有的一点薄地也变卖一空。

为了糊口,李自成到本县银川驿当马夫。崇祯三年,明政府大幅度裁减驿站经费,移作军事费用。李自成在这次裁驿中丢掉了职业,生活无计。

正当此时,他又遭到地主艾举人的迫害。原来,驿卒的收入微薄,为了生活,李自成向艾举人借债。高利的盘剥使得他债台高筑,如今又丧失职业,艾举人眼看他无力偿还债务,便串通县令,把李自成抓起来,给他戴上沉重的枷锁,在烈日下游街示众,不给饮食,想把他活活折磨死。亏得原来同在驿站的穷弟兄们搭救,他才得以逃脱。

李自成被抓之后,一个在衙门里当差的恶棍又霸占了他的妻子。这一连串的迫害使得他怒火中烧,再也忍受不了,终于杀死艾举人,投奔不沾泥张存孟的起义军。

李自成从小练就一身好武艺,臂力过人,善于骑射,又有胆略,在义军中当了个队长。崇祯四年(1631),张存孟战败降明,李自成毅然率部离去,投奔高迎祥,表现了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

高迎祥是明末农民起义早期的杰出领袖,自称“闯王”,李自成在他的部下称“闯将”。

农民起义的形势风起云涌,起义队伍迅速壮大。明朝统治者不断调兵遣将,疯狂镇压。崇祯七年(1634),明朝特设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总督,专办围剿起义军事宜。

官军对义军采取包围战术,七月李自成败退陕南,误入兴安(今安康县)的车厢峡。峡长40里,山势陡峭,峡口被官军封死;又碰上大雨连绵40天,弓矢湿烂脱落,马匹缺料死亡,处境非常危险。

李自成采用顾君恩的诈降计,用财宝买通明朝总督陈奇瑜的左右,表示愿意投降。出峡后,却立即与官军厮杀,重又纵横于陕西、甘肃、河南三省。

崇祯皇帝大怒,把陈奇瑜削职逮捕,充军边地;把陕西巡抚练国事罢官逮捕,遣戍广西;并把五十几个有关的将官全都逮捕下狱。

之后,洪承畴调任五省总督。这时,大部分起义军转战会集于河南。明廷命洪承畴东出潼关入豫,与山东巡抚朱大典合力围攻,企图将农民军扼杀于中原。

为了制订统一的作战计划,打破明军的围剿,起义军于崇祯八年(1635)正月举行了著名的荥阳大会,商讨拒敌方略。参加会议的有13家72营的大小首领。当会上出现意见分歧,争论激烈,得不出个结果的时候,李自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慷慨激昂地说:“一个人犹可以奋战,何况我们有十万大军,官兵是无能为力的。”接着,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分兵定所向”的战略方针。

众首领见发言的是一位年轻的将领,都投以敬佩的目光。大家对他的“分兵定所向”的方略连声称好。在这次会议上,李自成初露锋芒,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荥阳大会按李自成提出的战略方针确定了作战计划,组成五路大军,分头出击。其中由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一路军队,以明朝的中都凤阳为主攻方向,突破明军的东部防线,攻下凤阳,焚毁明朝皇帝的祖坟,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崇祯皇帝听说祖坟被毁,急得在北京穿着孝服哭祭,并杀掉凤阳巡抚杨一鹏出气。

农民军这次有组织的分兵作战,变消极防御为主动进攻,打破了明朝军队的围剿。

崇祯九年(1636),高迎祥在战斗中被俘,于北京牺牲。李自成被部众共推为闯王,成为起义军的领袖。

崇祯十年(1637),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策划一个“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他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这四个省区为围剿农民军的主要战场,称为“四正”;又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六个省区为辅助战场,称为“六隅”;这十个省区有十个巡抚指挥“专讨”农民军的主力,称为“十面张网”。

为此,崇祯皇帝不惜增兵加饷,妄想“克期剿灭”。他多方抽调兵力,对于棘手的粮饷问题,则采纳杨嗣昌的建议,加派剿饷280万两,还下诏说:“暂累吾民一年。”

在明军的凶残围杀下,有些起义军被消灭了,有的义军头目则向明政府屈膝投降。崇祯十一年(1638)四月,农民军主力之一的张献忠部就在湖北谷城接受了明政府的招抚。

农民起义的形势急转直下,李自成部的处境十分困难。同年十月,李自成部在潼关南原遭到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的优势兵力的合击,经过浴血奋战,仅李自成刘宗敏等18人突出重围,隐伏在陕西商(商县)、洛(洛南)山中。

03、闯王来时不纳粮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重新起兵,李自成也在商洛山中打出“闯”字大旗,重又活跃在陕、鄂、川边境。

第二年,李自成抓住明朝的主力部队被张献忠拖在四川的有利时机,挥师打进河南。这时,河南正闹着特大的蝗灾、旱灾,老百姓饿死的不计其数。起义军的到来,饥民如鱼得水,从者如流,队伍迅速扩大到几十万人。

随着斗争形势的高涨,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也怀着不同的目的参加到起义军队伍中来,如举人牛金星">牛金星和李岩、李牟兄弟俩都在这时候加入起义军。

李岩,河南杞县人,本名李信,是个举人。面对严重的饥荒,他恐怕发生不测,作了一首《劝赈歌》,奉劝富家同赈济,并带头捐了200石粮食赈荒,幻想用放粮济贫的方法来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饥民暴动的发生。

但是,贪鄙吝啬、目光短浅的豪绅不但听不进劝告,甚至勾结官府,诬告李岩收买人心、图谋不轨,把他逮捕办罪。幸亏城里饥民劫狱,李岩才被解救出来。

残酷的斗争把李岩推向农民起义军一边,出狱后,他率领饥民,投奔李自成

李岩对起义军的最大建树就是帮助李自成建立斗争纲领。他针对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和赋税苛重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均田免粮”的纲领。这一纲领触及到封建经济基础的最根本问题一一土地制度,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用口号形式明确提出土地问题。它反映了遭受残酷剥削的农民的经济要求,对于动员农民参加起义起了极大的号召力。

李岩还把这一纲领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谣,让起义军战士到处宣传。歌谣唱道:

吃他娘,穿他娘,

吃着不尽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起义军每到一地,都宣布“三年免征”或“五年不征”,并支持农民夺回被地主霸占的土地。同时,起义军还针对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提出“割富济贫”的口号;针对明朝统治阶级对工商业者的残酷掠夺,提出“平买平卖"。这些口号起了争取民众,扩大斗争力量的作用。

在建立斗争纲领的同时,起义军加强了纪律整顿,规定军队自带帐篷,不住民房;行军时要爱护群众的庄稼,有让马匹践踏庄稼者要处斩;至于烧杀淫掠,那更是罪不容诛,宣布了“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和“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口号。

李自成严于律己,他不好酒色,粗衣淡饭,与部下同甘苦。起义军的内部上下平等,首领与士兵经常是亲切地一起席地而坐;在首领之间也是同座共食,彼此以“兄弟”、"尔我”相称,对李自成则亲热地称他为“老李”或“大哥”。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起义军攻破洛阳。崇祯皇帝的叔父、福王朱常洵被捕获。李自成指着那个体重300多斤的朱常洵,向围观的群众激动地说:“王侯贵人这些混蛋,平日刻剥穷苦百姓,让咱们冻饿而死。今天我宰了他,为大家报仇!“

接着,闯王又宣布把福王仓库中的数十万石粮食和数十万金钱发给贫苦百姓。众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远近的贫苦人民纷纷赶来分享胜利果实。

起义军在洛阳一带迅速发展到100多万人。

洛阳战役是李自成起义军由弱到强,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进攻的转折,它揭开了中原大战的序幕。紧接着,起义军三打开封城,在河南战场上纵横驰骋,杀死3个明朝总督,消灭几十万明朝军队。仅两年时间,起义军彻底摧毁明朝在河南的军事力量,占领了河南全省。崇祯皇帝气急败坏,把督师丁睿削职下狱。

04、埋葬朱明王朝

崇祯十五年(1642)底,李自成攻下湖北重镇襄樊。次年三月,义军在襄阳建立政权,改襄阳为襄京,李自成称“新顺王”。

中央设置上相国、左辅、右弼为内阁,下辖吏、户、兵、礼、刑、工六政府;六政府设置侍郎、郎中、从事等官。

地方建制分省、府、州、县四级;省一级当时尚未设官,省以下,各要地重镇设防御使,府设府尹,州设州牧,县设县令。在军事制度方面,设权将军和制将军等职。

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李自成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下一步的战略进攻方向。会上,左辅牛金星">牛金星建议先取河北,直趋京师;而礼部侍郎杨永裕却主张顺流东下,先取金陵(即南京),断京师粮道,再出师北伐。

军从事顾君恩提出第三种意见,他说:“金陵势居下游,难济大事,其策失之缓;而直捣京师,万一不胜,无后退之路,此策又未免失之急。依我所见,关中乃大王桑梓之邦,而且百二山河,已得天下三分之二,应该首先攻取它,建立基业。然后旁掠三边,借其兵力,攻取山西,再趋京师。这样,进战退守,万全无失。“

李自成听他说得有理,频频点头,便采纳顾君恩的意见,起义军于这年十月攻破潼关,十一月破西安,分兵取甘肃、宁夏等地。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宣布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改西安为西京,并且调整和加强了中央政权机构,以天佑殿为最高行政机关,设大学士,添设六政府尚书。同时,大顺政权也恢复封建的五等爵号,大封功臣,初具开国规模。

二月,李自成乘胜前进,指挥大军东渡黄河,出兵山西,攻克太原。此后,义军兵分两路向北京挺进,一路由故关(今河北井陉西南)、真定(今河北正定)、保定北上;李自成率主力经大同、宣府而下。

三月中旬,大顺军主力部队拿下北京门户居庸关,十七日抵达北京城下,开始了攻坚战。崇祯皇帝在宫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慌忙召集群臣问计。众大臣相对哭泣,无言以对。

十八日,义军更加猛烈攻城,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迎降,外城遂破。

十九日凌晨,皇城也被攻破。崇祯帝于宫中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前来应召,大营兵将也皆逃散,连个人影都不见。崇祯帝孑然一身,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他见大势已去,走投无路,迫不得已,爬上万寿山(今景山,又称煤山),吊死在寿皇亭旁的一棵槐树上,衣襟上写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复面”等字为“遗诏”。

历史上的亡国君主,往往是被人责骂的,崇祯帝却例外,他倒颇得后人的同情。清初曾有人以“血渍衣襟诏一行,殉于宗社事煌煌”的诗句来咏他的殉国行为;一些封建文人又每每以“宵衣旰食”、“忧勤惕励”一类的言辞来赞颂他的勤政。

钦定《明史》的编者则以“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为崇祯帝国破身亡辩解。

诚然,崇祯皇帝的运气不佳,他承神宗、熹宗之后做皇帝,明朝已到了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是,他本人“举措失当,制置乖方”。他刚愎自用,喜迎恶吠,贬斥谏臣;生性猜疑,苛刻寡恩,宠信宦官,无知人之明;不顾民生,横征暴敛,刻于搜刮。这样的王朝,碰上这样的皇帝,不亡更待何时!

三月十九日上午,李自成头戴白色毡笠,身穿蓝布箭衣,骑着乌龙驹,在夹道群众的欢呼声中,由德胜门进入北京城。

统治中国276年的朱明王朝,至此宣告灭亡。

05、功败垂成

大顺政权虽然攻下了北京,但是,并没有在北京建都的长远打算。在襄阳讨论进兵方略时,顾君恩就说得很明白:在关中“建立基业”。为什么选择在关中呢?因为它是“大王桑梓之邦”。

其实,陕西不仅是李自成的故乡,也是大顺政权的许多主要将领和一部分士兵的故乡。正因为这样,大顺军攻下北京之后,并没有积极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巩固,而却忙于搜抄明朝库藏的金银和拷官追银,把搜抄和拷掠所得的金银熔铸成饼,用骡马运回西安。

李自成曾说:“陕西,父母之国,形胜之地,我将在那里建都。富贵归故乡,就是十个燕京,也比不上一个西安。”可见大顺将士的乡土观念是多么深啊。这种乡土观念正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分散、保守、狭隘等特性的具体反映。

李自成个人在进入北京之后,仍然保持着农民领袖的本色。他衣着朴素,饮食简单,和下面的将士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城初期,对士兵的纪律约束很严,士兵若有淫掠行为的,立行凌迟处斩。因而,城中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形势的迅猛发展和起义军取得的巨大胜利冲昏了大顺将士的头脑。在繁华的都市里,一些将官的生活开始腐化,像刘宗敏这样的大将,不想着带兵去攻打残存的敌人,而却热衷于在京城中拷官追赃。

刘宗敏、李过、田见秀等将领都住进明朝大官僚的豪华府第。有的人甚至过起笙歌燕舞的享乐生活,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牛金星在这方面表现得最突出。

进京后,牛金星">牛金星热心的是讨论登极礼仪,教习登极仪式,不断地劝李自成即位。他身穿玉带蓝袍圆领,手里摇着用洒金写上“内阁”字样的折扇,坐着八抬大轿,往来拜客,遍请同乡,俨然是一派太平宰相的风度。

下层的士兵,抵不住城市腐朽生活的侵蚀,军纪开始败坏。有不少人认为天下太平,斗志消沉,战斗力大大不如以前。

在那人人都陶醉于胜利的赞歌声中之时,唯有李岩头脑比较清醒。他目睹各种不良倾向的冒头,曾向李自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追赃的事应由刑官负责,而且要区别三种不同情况处理:

贪官发刑官严追,没收全部财产;抗命不降的,刑官追赃完毕,还要办他的罪;清廉的免刑,让他自输助饷。

他建议把各营兵马撤到城外守寨,听候调遣出征,一切军兵均不许借住民房,恐失民望。

但是,作为领袖的李自成,缺乏长远的政治目光,对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调整大顺政权的政策措施。李自成没有采纳李岩的建议,对大顺将官的日渐腐化和军纪松弛的现象,没有采取断然的措施加以制止和整顿,也不能抓紧战机,乘胜追击残敌。

李自成对山海关方面的吴三桂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吴三桂是明朝驻守宁远的总兵,所部有兵4万,其中有5000是精兵。这支军队是用于防御满清的。三月初,当大顺军以破竹之势向北京进军,明王朝垂于灭亡之际,崇祯皇帝再也顾不得“弃地”之嫌,下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令他撤兵入关,进京勤王。

吴三桂率领所部进至永平府(今卢龙一带)地区时,北京已经被大顺军攻陷,崇祯皇帝自杀。吴三桂的财产、爱妾陈圆圆、父亲吴襄都在北京家中,因而,他不敢贸然行动,便和山海关总兵高第汇合,屯兵关下,密切注视形势的变化。

李自成派遣明朝降将唐通带着金银、锦帛到山海关对他们二人进行招降时,吴三桂和高第都接受招降,移交山海关镇城的防务,由唐通所部8000人接管。

吴三桂还奉李自成之命,率所部进京朝见新主。他走到半路,碰到一个从北京家中逃出来的家人,向他报告说:“家中老太爷(吴襄)被大顺权将军刘宗敏抓去拷打追银,陈娘娘(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抓走了。”

陈圆圆原是吴三桂最宠爱不过的,她本是苏州名妓,吴三桂见她色艺无双,把她从一个外戚家里要了过来。现在他一听说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抓走,顿时怒火冲天,咬牙切齿地骂道:“不灭李贼,不杀权将军,此仇不可忘,此恨亦不可释!”于是,立即率兵奔回山海关,打败唐通,占领关城。这就是史家常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之事。

吴三桂为号召地主阶级和标榜自己是明朝忠臣,就打出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令三军戴孝发哀,传檄远近。同时,他自知兵力单薄,不是大顺军的对手,就在“报君父之仇”的幌子下,和满清勾结,请求清朝出兵。

大顺政权在对待吴三桂的问题上,一面对其招降,答应封他父子为侯,一面却拷其父亲,掠其爱妾,这表明大顺领导人之间在执行政策上有脱节现象。

吴三桂投降大顺政权,本是为了保护家小和财产,并企图利用手中掌握的军队,在大顺朝定鼎之际跻身于新贵之列。然而,大顺政权却直接侵犯了他的切身利益,促使他另寻保护,倒向满清一边。

吴三桂反叛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李自成批评了刘宗敏的举措失当,对吴襄进行抚慰。随后,山海关方面告急的情报也不断传来。李自成连忙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出征的方略。会上,李自成首先征求刘宗敏的意见。

“山海关,弹丸之地耳,不足当京师一角,用靴尖就能踢倒它,何须兴师动众。”刘宗敏带着轻蔑的口气说。显然,他是无意带兵出征的。

李自成听了不太高兴,他寄希望于自己的侄儿李过。但是,李过也推脱着,不愿带兵出征。

会议不得结果,军情紧迫,李自成决意亲自出征。他带了六万军队,于四月十三日,匆匆从北京出发,赶向山海关。吴襄崇祯帝的太子朱慈烺也带在军中,目的是想让他们露面做一些挽回工作。但是,这一次招降并没有达到目的。

四月二十二日,大顺军在山海关一片石遭到吴三桂和清兵的优势兵力夹击,惨遭失败。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败归北京。本来,李自成就没有长居北京的打算,从当时北京的经济、军事等客观形势来看,大顺政权想久居下去也是不可能的,仅粮草一项就难以解决,进京只数日,粮草就发生困难。山海关一败,清军入关,军事形势转为对大顺军不利,北京更不是大顺军的立足之地。

于是,李自成于二十九日在武英殿即皇帝位后,第二天便率领部队撤出北京,向本来就准备作为基业重心的陕西转移。

从进京到撤出北京,前后只有42天。

五月初二,清军在摄政王多尔衮的率领下,由吴三桂引导,开进了北京城。随后,吴三桂又带领清兵紧紧追击大顺军。

军事上的失利,使整个形势急转直下。地方上的明朝降官和地主纷纷发动叛乱,河南各地的叛乱事件不断发生。大军撤到山西时,李岩、李牟兄弟俩自告奋勇,要求带兵回河南,平定叛乱,稳定局势。

牛金星">牛金星却向李自成进谗言说:“李岩雄武有大略,必非能久居人下者。河南乃天下形胜之地,又是李岩故乡,给他大兵是使蛟龙得云雨,一定控制不了。他不等军令,不推荐其他将领,自己要求带兵前往,是想乘机窃取权柄称雄。不如想办法除掉他,免留后患。”

李自成不辨忠奸,令牛金星">牛金星设计除掉他们兄弟俩。牛金星">牛金星设下酒席,于帐后埋伏壮士,请李岩、李牟赴宴。于是,兄弟俩双双遇害。

刘宗敏听说李岩兄弟被害,咬牙切齿地痛骂说:“牛金星">牛金星这家伙无一箭之功,竟敢擅杀两员大将,如果落在我手里,一定把他碎尸万段!”

从此,大顺政权内部分裂,将相离心。刘宗敏带领自己的部众离开李自成,前往河南。

到后来形势更加不利时,那个口口声声诬陷李岩“蓄叛已久”的牛金星">牛金星,自己却投降清王朝,当起大官来了。

李自成带领部队且战且退,入据西安,准备凭借黄河和潼关天险,据守关中,重整旗鼓。但是,穷凶极恶的清兵分两路猛追不舍,一路从山西进军榆林、延安,由陕北南下;一路从河南直取潼关。

顺治二年(1645)正月,潼关失守,北路清军又占领延安。李自成为了摆脱腹背受敌的处境,不得不放弃西安,带领部队南撤,经襄阳,入武昌。

这年四月下旬,当撤退到通山县的九宫山地区时,李自成率领20余位将士远离营房,上山察看地形,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突然袭击。李自成和20余位将士全部牺牲,年仅39岁。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明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