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  《大决战》里的胡琏,真的被评价为“狡如狐,猛如虎”吗?

《大决战》里的胡琏,真的被评价为“狡如狐,猛如虎”吗?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772

歼灭黄维第12兵团的双堆集战役,是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重头戏,也是整场战役走向胜利的关键之战。因此,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剧《大决战》里,会拿出9集的篇幅,来浓墨重彩地展现这场战役。

在《大决战》第40集,双堆集战役已进入尾声,黄维第12兵团覆灭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可就在这时候,第12兵团副司令胡琏主动从南京前往双堆集,协助黄维防守。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国军将领中实属罕见。因为,在大难到来时,争先恐后逃命才是国军将领的普遍现象。

胡琏,陕西华县(今陕西华州区)人,生于1907年11月16日,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淮海战役爆发之前担任第12兵团副司令,中将军衔。

在担任第12兵团副司令之前,胡琏是第18军(整编第11师)的军长。第18军位居国军五大王牌军之列,是一支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骨干将领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堪称是嫡系中的嫡系。抗日战争结束后,第18军经过整编,成为整编第11师,拥兵3万多人,全员装备美式枪械,拥有坦克、重炮等重型装备,成为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的劲敌。

从整编第74师在孟良崮战役全军覆没后,国军五大王牌军先后被我军消灭,第18军是最后被消灭的一个王牌军。由此可见,胡琏在指挥作战上,的确有过人之处。

坊间传言,胡琏被评价为“狡如狐,猛如虎”。这是真的吗?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军的确很重视胡琏和他的第18军,在各类电文里多次提到他们,共计7篇,分别是《对付胡琏张轸部北进的措施》《钳制敌11师等部以利刘邓主力休整》《陈锡联部主要任务是钳制18军》《钳制敌第18军保障粟军胜利》《一周内不使敌18军越过睢杞县》《同意刘陈邓歼击胡琏一部》《询问一三两纵能否向西参战》。

在1949年7月2日发出的《钳制敌第18军保障粟军胜利》电文中提到:“午东日敌吴胡主力全力展开,向我阵地攻击直至黄昏,有反复攻击至八九次者,我毙伤敌人不少。人夜我因十八军既已调回,已无歼敌一部之可能,故决心将主力收缩于舞阳周围及郾城西北地区,分造五个团始终保持接敌战斗,吸住敌人。”

在1948年7月8日发出的《对付胡琏张轸部北进的措施》电文中提到:“如果胡、张继续北进企图集全力先击破我粟部,则你们应率全军北进援助粟部;如果胡、张停止北进则你们亦可停止北进,惟正式休整计划须待蒋全般部署明了后方能决定。”

从电文发出的时间来看,这些电文基本上都是豫东战役期间。胡琏的确率领第18军参加了豫东战役。但这些电文里面,都没有“狡如狐,猛如虎”之类的评价。

经过反复搜寻,发现“狡如狐,猛如虎”的出处,来自于一本叫做《胡琏评传》的书籍。书籍的作者叫王禹廷。王禹廷是甘肃崇信人,早年因为家庭贫困参加了国军,最高官职为北平联勤第五补给区司令部运输少将处长,在平津战役里参与起义。王禹廷晚年潜心研究历史,写出《胡连评传》《细说西安事变》《冯玉祥与西北军》《北伐统一与内讧(中原大战)》等书籍。

在《胡琏评传》提到,第18军一个姓范的旅长曾经说过:“他在豫鄂边区司令员魏凤楼的指挥部中虏获的文件中,有一份毛亲笔发下的通告:18军胡琏,狡如狐,猛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

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一份电文、文章、文件,显示我军对胡琏有“狡如狐,猛如虎”等评价。

在史学研究上,有“孤证不立”的说法,只凭借《胡琏评传》中的一份转述证据,是无法让“狡如狐,猛如虎”的说法成立的。

其实,胡琏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名声较大,但最高官职只是第12兵团副司令,且大部分时间没有赴任。胡琏与华东野战军打交道时,只是第18军的军长。在国军中,像胡琏这样的中将军长还有很多。王耀武张灵甫黄维等人的名气都高于胡琏。我军怎么可能专门针对一名军长,作出“狡如狐,猛如虎”一类的评价?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我军没有对胡琏作出“狡如狐,猛如虎”的评价。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