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  黄百韬:粟裕劲敌,死在淮海战场,十年后儿子杀人,拿他勋章换命

黄百韬:粟裕劲敌,死在淮海战场,十年后儿子杀人,拿他勋章换命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166

1948年11月6日,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联手,发起淮海战役。是日下午,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电令欲向徐州撤退的黄百韬第七兵团,在新安镇暂停撤退,等候并掩护海州方向的第四十四军李延年部,待其到达新安镇后,再合兵向徐州撤退,电令同时要求,四十四军归第七兵团指挥。

接到这道电令,黄百韬颇为踌躇。

黄昏时刻,第九靖绥区司令长官李延年,偕总统府参军、战地视察官李以劻,由海州乘车赶到新安镇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司令部。

始一见到李延年黄百韬便指着敌我态势图,表达了他的看法:“共军主力已有十余个纵队南下,粟裕的部署就是想先打我第七兵团,我第七兵团现在所处的战略地位十分不利。我如在这里打,则孤军无援,如侧敌西进,到不了徐州便会遭遇强敌。徐州方面工兵团迄今未来架设运河浮桥,如此十几万人马一下子怎么过得去?”

李延年说:“现在看来,转进太迟了,要赶紧行动,不能再贻误战机。”

黄百韬气愤地说:“国防部作战计划一再变更,先让我们走,又令我们停。这样贻误战机,处处被动,真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大战初起,黄百韬的神经绷得很紧,并且有些悲观情绪。对阵的另一方,华野的实际军事主帅粟裕,神经绷得也很紧,但对战事的看法却颇为乐观的。

此时,粟裕的战役部署很明确,动用华野全部主力共计十一个纵队,全力围堵黄百韬,争取在五天之内将黄百韬兵团彻底解决掉。

黄百韬的动作很快,围歼并不容易。

考虑到兵团五个军如果拥挤在一座运河桥上,必定会耽误时间,黄百韬命令,第六十三军陈章部,先期从新安镇出发,南向窑湾方向急行军,务必从窑湾镇抢先渡河。

华野司令部扑捉到敌第六十三军这一新动向后,当即命令华野一纵火速追击。一纵的速度很快,敌六十三军仅推进四十余里,即被追上。一场激战下来,敌六十三军大部被歼,残部逃至窑湾,军长陈章负伤渡河后,见全军行将覆灭,最终拔枪自杀。

七日凌晨,得知第六十三军被灭,黄百韬惊恐之余,火速命令第七兵团各部立即行动,加速西撤。但是,由于张克侠何基沣战场起义,让开运河防线,华野各纵已成直扑之势,黄百韬根本甩不掉。

八日下午二时许,黄百韬兵团第二十五军、第一百军狼狈逃至运河东岸。眼见追兵又至,黄百韬急令两个团阻击掩护,这才率兵团司令部抢过了拥塞不堪的运河桥。

过桥之后,黄百韬立刻做出断臂之举,他下令炸桥毁船,活生生地将担任掩护任务的两个团隔在了对岸。

没有了退路,这两个团的士兵乱成一团,在哭喊叫骂声中统统做了华野的俘虏。

华野参谋长陈士榘追击渡过运河后,经古邳向西北斜插至离碾庄约五公里的土山镇,设立前敌指挥部,指挥六纵王必成部、九纵聂凤智部、十一纵胡炳云部,由南向北,积极配合陇海路北的四纵陶勇部、八纵张仁初部,十三纵周志坚部,由北向南,合围西窜的黄百韬兵团。

侥幸逃过运河后,黄百韬兵团被钉在了碾庄。此地距离徐州只有一百余里,这一点让黄百韬稍稍喘了一口气。安顿下来后,黄百韬命令通讯兵架起电台,并用大难不死的口气向刘峙报告了战况:“连日战况惨烈,各部损失约九千余人,仰赖钧座德威,幸未遭匪算,兵团脱离险境,现已到达碾庄。”

在碾庄,是走是停?

当时的黄百韬,意识到这个是严峻的问题,但他没意识到这事关第七兵团以及他个人的生死。

九日清晨,黄百韬召集各军主要将领开会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此时多数人已成惊弓之鸟,都主张兼程前进,快速抵达大许家,以保兵团安全。但第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却认为碾庄有完备的防御工事,稍事休整,更利于兵团下一步的行动。

此议一出,第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立即跳出来,大声反对说:“西进一里好一里,豫东战役时,二十五军与七十二军只隔二十里,炮火相接,最终冲不开共军的阻隔。现在不快走,被围就来不及了。”

正在商议时,黄百韬接到空军侦察通报:“共军约有三万余人,正从离碾庄圩西北约二十里宿羊山跑步南下;另有万余人正从铁路南向西疾进。”

看到这个情报,黄百韬意识到碾庄一刻不能停留,于是立即下令,部队火速西进!火速西进!

然而,此前的一夜犹豫,黄百韬已经失去了西逃的机会。十日,华野十纵逼进徐州东北的东贺村,七纵控制大许家、单集之间地区,十三纵攻占曹八集,彻底切断了黄百韬逃向徐州之路。后面的四纵、六纵、八纵、九纵,亦不顾一切渡过运河追击过来,到了十一日,华野各纵大军如铁桶一般,死死地将黄百韬兵团围困在碾庄。

得知黄百韬被围,更因第七兵团存亡事关大战全局,蒋介石第一时间给黄百韬写去了亲笔信,为其壮胆:

焕然司令弟勋鉴:

此次徐州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之关键,务希严督所部,切实训导,同心一德,团结苦干,期在必胜,完成重大之使命,是为至要。顺颂戎祺。中正。

在华野统帅粟裕眼中,无论敌第七兵团骨头多硬,多么难啃,十四万华野大军围歼七万残敌,他黄百韬注定是在劫难逃,死期能够算准的。

但是,这一次,黄百韬在碾庄作困兽之斗,竟然再次给粟裕制造出了巨大的压力和麻烦,战至11月15日,华野围歼大军在兵力火力皆优的情况下,居然没能取得决定性进展。

见战事胶着,西北坡接连来电催问,何时能够拿下碾庄?

粟裕虽有信心,但战场态势还是让他前后三次推后了预定结束战斗时间:11月15日粟裕电告“预计17日晚可全部解决”,11月16日又电“巧(18日)晚总攻黄兵团所在地碾庄”,11月18日再电“求得马日(21日)晨全歼该敌”。

粟裕原先预计五天之内必能解决黄百韬兵团,但现实却是围攻了八天,黄百韬依旧在碾庄顽抗。能让一代战神失算,进而陷入被动,由此可见黄百韬不是一般的凶猛善战。

在国军将领中,黄百韬非黄埔出身,是少数几个从杂牌军起家的。少年时代,黄百韬曾给北洋军阀李纯当过传令兵。由于他做事勤谨,既懂规矩又善逢迎,李纯很赏识他,以至于将自家心爱的干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有了这层关系,黄百韬顺势向上走,进入李纯主办的金陵军官教导团第五期学习,毕业后在江苏省防部队先任排长,后任连长。

奉系张宗昌攻占江苏后,由于狗肉将军当过金陵军官教导团团长,同黄百韬有师生之谊,黄百韬便投靠了张宗昌。在张宗昌手下做旅长的这段时间,黄百韬借军阀混战,练了自家本事。1928年,张宗昌部第六军军长徐源泉投靠蒋介石黄百韬俊杰识时务,一道投诚过去,成了杂牌军师长。

蒋介石对待杂牌军,向来是要解除军权的。黄百韬也不例外,很快就被送进陆军大学第三期,名为深造学习,实为解除军权。

然而,黄百韬却利用在陆大深造的机会,积累了自己的军事底蕴。抗战期间,黄百韬调任军委会任中将高参,期间因为一篇获奖军事论文,受到贵人何应钦的赏识,何应钦推荐他出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参谋长。

因为是杂牌军出身,黄百韬起初并不受顾祝同信任,参谋长没干多久,即被外放到第二十五军当杂牌军长。然而,许多人都没想到,杂乱不堪的第二十五军在黄百韬手里,几经锤炼,竟然脱胎换骨,很快成为国军的一支劲旅,极其善于近战、夜战。

因为自知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没有靠山,黄百韬统兵打仗,向来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客观地讲,换是只想保住官位,只想升官发财的庸将,黄百韬这个做派,恐怕早已成了炮灰。但是,黄百韬真真有些骁勇悍将的意思,自1941年开始与粟裕交手,多少次,他居然不落下风,关键时刻甚至能够逆袭。

孟良崮战役,正是因为黄百韬的凶猛增援,华野一纵差点丢掉最后一道阵地,叫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残部逃出生天;不久之后的南麻战役、临朐战役,又是他黄百韬拼死增援,最终使解放军彻底丧失沂蒙山根据地,华野由此进入最困难,最黑暗的艰苦时期。

胶东扫荡是黄百韬军事生涯上的辉煌亮点,当时他的整编二十五师雄踞胶东,胶东解放军几乎无力与之抗衡,即便是对阵刘伯承,黄百韬亦有不俗表现,能打下赫赫战功。

豫东战役,国民党方面叫黄泛区大捷,是黄百韬军事生涯的巅峰顶点。豫东战起,本来国民党军已近全线溃败,关键时刻,黄百韬竟敢率兵团猛插进来,因为黄兵团的攻势太猛,结果粟裕只得被迫撤围,将所围困的国民党放出。

放出之后,粟裕不甘心,旋即集中优势兵力开始围攻黄百韬。谁曾想,形势危急之时,黄百韬曾国藩“凡善弈者,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中得到发,竟然亲率一营,反守为攻,发动了不可思议的逆袭。

兵团司令亲自带队冲锋,除了黄百韬,国民党军战史上再无第二例。

逆袭冲锋成功后,黄百韬联合邱清泉第五军采取大迂回战法,黄百韬在前方与华野对攻,邱清泉绕到背后猛击,结果造成华野大败,被俘多达几千人。

因为此战战功显赫,战后蒋介石亲授了黄百韬青天白日勋章。

然而,悍将要青史留名,还需站在大势一边。

淮海战役打响,纵使黄百韬再有悍将之名,面对大势已去,他迎来的也只能是穷途末路。

1948年11月19日22时,在粟裕必胜的意志和精心部署下,华野集中上百门大口径火炮以及优势兵力,对碾庄黄百韬所部展开了最后的总攻击。

这场大激战一直持续到11月22日上午,华野三个主攻纵队历经50多个小时的殊死拼杀,终于压垮了敌人成建制抵抗,中午时分,三个纵队合力围攻敌人最后两个据点小费庄和吴庄。

眼见十几万大军灰飞烟灭,已成光杆司令的黄百韬,脱掉中将军装,换上又脏又臭的破棉袄,与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廷宴,一同狼狈逃窜。

逃至一个茅草棚时,黄百韬问当地的一个老乡,这是什么地方?

老乡告诉他,这里叫油坊。

黄百韬听完,长叹一声,我大限已到!

杨廷宴安慰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黄百韬说,你哪里知道,我有个小名叫黄豆,现在掉到了油坊里,还有救吗?

黄百韬躺在茅草棚中,望着硝烟弥漫的天空,发出了最后的感叹:我有三不解,死了心也不甘。第一,我为什么那么傻,用四个军在新安镇等一个军,白白浪费两天时间,不然我早到徐州了;第二,我在新安镇等了两天,为什么不命令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多架一座桥,我也跑回徐州了;第三,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东进援助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掩护我西撤?古人语,胜利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助。我们做不到,我们是打不过共产党的。

说完,黄百韬拿出随身携带的“总统府出入证”,在背后写上“黄百韬尽忠报国”,然后交给杨廷宴,请其转交蒋介石

做完这一切,黄百韬掏出手枪,朝自己开了一枪,然后颓然倒在血泊中,全身不停地抽搐。

杨廷宴不忍看下去,补了一枪,黄百韬这才彻底咽气。

黄百韬自杀后,为了保全长官遗体,杨廷宴找到当地一个老乡,谎称说,我俩是一个村子的,出来当兵时家里人让互相照应,现在他被打死了,不把他埋了我怎么对得起他家里人!

老乡问,死的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杨廷宴说,是个伙夫头。

老乡听了,带着他的儿子,把黄百韬埋在了一棵大树下。杨廷宴偷偷做了记号,然后向南京方向逃去。

逃回南京,杨廷宴将噩耗告诉了国防部和黄夫人柳碧云,并把黄百韬的埋尸地点告诉了国防部有关方面。

在柳碧云的哀求下,国防部随后派黄的副官等人化装潜回碾庄,找到当初帮忙埋尸的老乡,偷偷地将尸体挖出。

当时,一行人希望这个有恩于黄百韬的老乡同他们一起回南京,老乡不愿离乡,让自己的儿子跟着去了。

一行人用担架抬着黄百韬的尸体,昼伏夜行,好不容易到了蚌埠车站。这时候,老乡的儿子看见整车的伤兵都被赶下车,只为尽快运走这一具尸体,这才知道这个死人不是一般人物。

12月8日,运送黄百韬尸体的火车到达浦口,看到眼前的情景,老乡的儿子惊呆了,只见月台上站满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这才彻底明白,原来这个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

黄夫人柳碧云对老乡的儿子感激不尽,执意要留在南京供其读书深造,老乡的儿子不肯,黄夫人便赠了他一百大洋,派人将他送回蚌埠,后辗转回到碾庄。

这一对老乡父子是忠厚老实的乡下人,全国解放后,他们对此事守口如瓶。后来,不知什么人知道了此事,一揭发,老乡遭到批斗,后被迫害致死,家中的银元也被抄走,落了一个家破人亡。

黄百韬的尸体被运到南京后,暂厝中正路中国殡仪馆。1948年12月8日,蒋介石明令褒扬黄百韬,追赠陆军上将,并给予了国葬的哀荣。

1949年1月26日,在国民党的大肆宣扬下,黄百韬灵柩在曹古山国葬区下葬。然而,那时候国民党败亡已是定局,国民党公开的说法是,随后不久,黄百韬的遗体即被国防部掘出,先运上海,后来运到台湾,葬在了五指山。

但据有关专家考证分析,这种说法只是国民党国防部的的障眼法,黄百韬的遗体应该被留在了南京,台湾五指山的黄百韬墓穴,极可能只是衣冠冢。

从历史潮流,信仰立场的角度看,黄百韬逆流而动,为老贼效命,无疑是一个失败的人,结局也是凄惨悲剧的,但单以纯粹军人的标准来衡量,黄百韬忠勇可鉴,战死沙场,称其为职业军人的典范,并不为过。

历史的苍凉有时候需要后望几十年,那时候,才能看清落定的最后一粒尘埃,究竟有着怎样的意味。

1960年的一天,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妇人来到台北“总统府”,只见她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双手举着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口中大呼:“总统开恩,刀下留人!”

这妇人不是旁人,正是国民党已故上将黄百韬的遗孀柳碧云。

此来,此举,柳碧云为的是保住黄家独子的性命。

原来,1957年,台湾发生了一桩轰动岛内的杀人案,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一个叫黄效先的与一个叫杨士荣的发生同性恋,因杨要摆脱黄效先的纠缠,两人发生矛盾,黄效先一时冲动想不开,由爱生恨,最后竟杀死杨士荣,并残忍地进行了焚尸。

命案几经曲折,最终告破,依据中华民国宪法,杀人偿命,黄效先被法院判处死刑。

黄母柳碧云为保住黄家唯一血脉,方法用尽,最后只好拿出亡夫那枚青天白日勋章,希望能够用亡夫勋章换独子性命。

这一幕发生后,蒋介石最终在呈文上批示:“照准!念其先父,功绩彪炳,承其嗣续,援予减刑。”

1957年11月12日,司法行政部根据蒋介石批示,最终特赦了黄效先。

此事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多认为黄家子孙不孝,有辱家门。据胡宗南儿子胡为善回忆,这一案件被报道出来后,他的妈妈特意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很严肃地说,你们绝不可以犯这样的错误,如果犯了,你们就自己死吧,我不会把你们父亲的青天白日勋章拿出来换你们的命。

其实,黄百韬的青天白日勋章并没有被收走,但坊间不这样看,就像胡宗南遗孀叶霞翟说的那样,黄效先的命是拿先父青天白日勋章换的。

厮杀一生,战死沙场,末了棺材板上却蒙了一层脏尘,而且这脏尘还是不能拂去的,因为这里包裹着唯一的血脉······

黄百韬的一生是激愤的,也是含恨的。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