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  唐僧西天取经时 为什么不直接走中南半岛 而要向西绕远路?

唐僧西天取经时 为什么不直接走中南半岛 而要向西绕远路?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924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

——《西游记》

唐僧自长安到西天(印度)取经要走十万八千里,这是在《西游记》中人尽皆知的事情。虽然事实上,长安到印度并没有十万八千里,但在那个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里,玄奘取经所经过的一万多里也足够骇人。

那么,历史上的玄奘为何放弃了其他路线,而选择了涉沙漠、过帕米尔高原这一条看起来很绕的路线?

玄奘的取经之路:西域大绕道

不似《西游记》中对于玄奘西行的戏剧化描写,历史上玄奘法师西行前,既不是什么“御弟”,更没有唐太宗授予的通关文牒,甚至严格意义上讲,玄奘还是个突破国境封锁的偷渡客。

贞观初年时,唐太宗李世民筹谋对东突厥进行反击,正积蓄力量准备作战,边境戒严、大加封锁。这种情况下,玄奘的申请书石沉大海,玄奘为了取经和学习佛法,他成了一个偷渡客。

作为一名偷渡法师,对于道路的选择出行成功率也就成了最重要的事。西域的道路虽然绕,却有着其他道路无可比拟的优势。

为什么说绕路反而是优势?

首先,我们要了解玄奘具体的出行路线。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能知道:

“(玄奘)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今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东部地区)、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

<a href=唐僧西天取经时 为什么不直接走中南半岛 而要向西绕远路?" width="500"/>

玄奘西行路线

这条道路看似又远又艰险,但在当时,这条通道已经比较成熟,作为丝绸之路,虽然处于半干旱地区,也是沿着水源遍布城镇,而且丝绸之路不乏各地商旅,安全比较有保障。

<a href=唐僧西天取经时 为什么不直接走中南半岛 而要向西绕远路?" width="536"/>

电影《大唐玄奘》截图,玄奘与守边大将王祥

玄奘是非法出境,取经本不被政府允许,临出关前还差点事泄,而当时的陇右到西域地区佛法盛行,民众君主多崇信佛法,可以获得物资补给,玄奘既需偷渡出境,又需跋涉沙漠,加上多年来西北地区完备的驿站系统,在西北通行也更容易成功。

事实证明,玄奘的选择是正确的。取经路上,他还真在西域有了特别的际遇,给他的西行之路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唐僧第一个遇到的,是崇尚佛法的高昌国国王麴文泰。高昌国王听说玄奘即将到达伊吾,立即派人前往迎接,热情款待,将玄奘奉为上宾,临走时,还友情赠送玄奘一个安保团,自此,玄奘的西域之行也有了高昌国背书。

当时的高昌国,在西域是除了西突厥之外最强大的政权。在高昌王保安团的保护下没多久,玄奘又遇到了当时西域最强的西突厥可汗的保护。彼时的西突厥,北并铁勒余部,西南逾阿姆河,占领吐火罗故地,拓境至罽宾(迦毕试)北界,幅勋辽阔。

而西突厥统治者统叶护可汗,也曾与东罗马结盟,一起攻打波斯帝国。在东罗马的史料中,西突厥的可汗统叶护被称为可怕的“北方之王”。

当时位于今日巴基斯坦、阿富汗边陲的护时犍、延帆、石汗那、犍陀罗等国家,置于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儿子呾度设统治下,恰好呾度设又和高昌国有姻亲关系,顺理成章的,玄奘和统叶护可汗见了面。

自打玄奘见了呾度设的父亲统叶护可汗后,统叶护可汗除了请客聊天、给玄奘提供补给外,顺便还给唐僧提供了一队突厥卫队护送玄奘前行。有了西突厥卫队的保护,玄奘一路通行无阻。

<a href=唐僧西天取经时 为什么不直接走中南半岛 而要向西绕远路?"/>

电影《大唐玄奘》截图,玄奘一众人走在取经路上

玄奘在取经的路上,经由中亚腹地突厥属国时也毫无危险,最终顺利抵达印度。

古老的道路:蜀身毒道

西域之路,无论是物资还是安全都有保障,但自玄奘取经出发到归来长安,也足足用去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那么在当时,除了西域的丝绸商道外,玄奘是否能从其他更近的路线进入印度求取经书?

在唐朝之前,提到汉地通往印度最有名的道路,就是蜀身毒道。什么叫“蜀身毒道”?顾名思义,这是自蜀地经中南半岛通往身毒(印度),这条道路的神秘面纱早在西汉时就由张骞揭开。

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从西域归来,向汉武帝禀报了他在大夏的奇特发现,在西域看到了蜀地的布匹:“居大夏时见蜀布、卭竹杖,问所从来,曰东南身毒(今印度)国。”

张骞认为,如果能开通自西南通往身毒(印度)的近道,对汉朝有利无弊,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和张骞的想法后十分高兴,决心投入人力、物力打通从西南官道,从此,官方参与蜀身毒道的商业贸易。

汉武帝下令,以今天四川盆地的蜀郡(治所在成都)、踺为郡(治所在宜宾西南)为据点,派遣各路使者,分头探索通往身毒的道路,但都遭到当地夷人的阻拦未获成功,著名的夜郎自大这一典故就发生在此时。

在遇到西南夷的反抗后,汉武帝发兵征服了西南夜郎、滇、昆明等诸国及部落。但由于当地西南夷、云南诸国的酋长、国君为了垄断贸易利润拼死与汉军作战,历经十余年,西汉仅打通了从成都到云南腹地的道路。一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在汉军的进攻下,哀牢人选择归降,汉军才“始通博南山、渡澜沧水”,并置永昌郡,彻底贯穿西夷道、南夷道、永昌道,打通了自蜀地进入缅北,继而进入身毒(印度)的道路。

对于这条道路,唐人是有所了解的。唐中期的宰相、地理学家贾耽在他的著作《皇华四达记》“入四夷路程”中载:“自羊直佯(大理)城西至永昌故郡三百里。又西渡怒江至者葛亮城二百里。又南至乐城二百里。又入骡国境经万公等八部落至悉利城七百里。又经突是城至骡国千里。又自骤国西度黑山,至东天竺迎摩波国。”

贾耽记载,汉时,自蜀中通往身毒(印度)的道路还不只有这么一条,但这么一条近路,到了隋唐时候却已经不那么好走,原因很简单,隋唐等中央政权在云南地区已经没有人和机构,能像两汉那样,在蜀身毒道途经的几个重要据点进行控制。

早在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时,中原内地爆发候景之乱,宁州(今云南)刺史徐文盛为了支援平叛,带走了南朝原本在宁州部署的部队,开赴内地。自此之后的南朝,再也没有关于官吏到宁州就任的记载,宁州也完全被爨氏大姓统治,中原王朝也只能勉力维持名义统治,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玄奘所在的唐初,既往的蜀身毒道也因几个重要据点的多年失控变得日渐荒凉。

玄奘西行的大部分地区,虽然处于中央政权控制之外,但唐初的云南和西域却有很大不同。不同于西域地区有成熟的商路,云南地区过往道路的维护也全靠政府。

从地形上看,云贵高原群山连绵,起落极大,有许多因地壳断裂而陷落的山间盆地,同时,北面的横断山脉又形成了天然的阻隔,自西北进入云南,在官道失修的情况下实际上并不容易。

唐初,丝绸商路途经的城镇国家中,大多数臣服于西突厥的武力之下,且沿着西北丝绸之路,先传到西域,然后传到汉地的西传佛教在西北地区影响深远;而云南地区各个势力错综,有许多部落尚未开化,六诏时期又互相攻伐,南传佛教尚未在此发散,没有民众基础。这种情况下,除非军队过境,否则一人或是一个团队走蜀身毒道,各方面的不确定性足以令其望而却步。

对于这条道路,曾在四川生活过多年的玄奘不会不知道,蜀身毒道虽然理论上距离印度最近,实则暗潮汹涌、风险重重。这么看来,玄奘选择舍近求远,也在情理之中。

开发尚未完成:唐吐蕃道

如果玄奘法师再晚出生几十年,再拥有一个上帝视角,那么还有一条道路可以选择——唐吐蕃道。

在后世因为“一人灭一国”而多次上热搜的历史界网红、唐朝官员王玄策就是经过吐蕃进入印度,据霍巍先生的《蕃尼古道上的考古发现》一文的考据推测,王玄策的路线应该是走通陇右的驿道,再从西宁一代出发向西南越过唐古拉山再沿念青唐古拉山脉东南麓南下抵达拉萨,再经由尼泊尔到达印度。

但很可惜,这条道路在玄奘西行的时候很大可能是走不通的。彼时,唐与吐蕃的外交关系尚未建立,道路不通,又因为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想找个人问路都困难,玄奘走这个路线只能抓瞎。而唐吐蕃道也是直到文成公主入藏以后才逐渐修葺,佛教也是在此后开始在藏区传播并流行起来,在此之前,吐蕃地区几乎全民信仰苯教。

经过一个敌我未明且不信佛教的国家,显然不是明智选择。而即便这条路已经开辟,历史经验表明,即便有国家层面的支持,在通讯不便的古代,走青唐通印度这条路,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

历史上,叶尔羌汗国的开创者萨亦德汗,打了一辈子仗,又建立了一个偌大的国家,苦没少吃,身体状况也一向很好,但在他亲自率军进攻西藏的过程中,当他绕道进攻拉达克,翻越喀喇昆仑山时,萨亦德汗刚到了克什米尔,就因为高原反应而羁患了严重的高山病,没过几天就与世长辞了。

穿越青唐一带所经的道路,一直到今日都是对人体的重大考验,对于有着学习、取经、传教等诸多任务和梦想的玄奘来说,这条道路的风险性实在太高。

玄奘法师的一万里

玄奘法师沿着西传佛教一路西行的过程中,多次驻足停留,潜心学习佛法,又在各地瞻仰佛教遗迹,了解各个学派的不同。玄奘不仅仅以取经为目的,在学习、见闻的过程中,更将中外佛学融汇贯通,著有《三身论》,他所带回的经书和他自身的思想对汉传佛学有着深远影响。

当我们揣度唐玄奘为何舍近求远,选择了一条看起来很绕的道路时,除了安全因素外,不能忽略的是,河西走廊及西域地区作为西传佛学的通道,其佛学氛围浓厚,高僧名士辈出,而玄奘作为一个修道者,西行求取经书固然重要,这一路走来的学习和经历也是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霍巍《蕃尼古道上的考古发现》

吴焯《佛教蜀身毒道传播说质疑》

《秦汉蜀晋南朝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拓建》

《大唐西域记》

《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