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夏朝 >  三千年部落方国家天下

三千年部落方国家天下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576

  •   一个皇宫连绵三百余里的泱泱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此后两千多年,这个高度统一的封建大国的框架一经构建,不管两千年历史风霜雨雪,不管两千年 外患内乱,不管两千年朝代兴亡,世道沧桑,这个大一统的框架始终没有垮塌,大一统的国体在进一步修补完善,多民族大家庭始终融合粘连在一起,而没有像其他 多民族国家一样分崩离析。

      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但毕竟是血肉同胞兄弟,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思维意识形态,把他们紧紧束缚在黄河、长江以及中原的地域之内。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家天下”的进一步强化,使这种大一统的历史惯性和历史基因更为彰明。

       我的朋友、国内外公认的炎黄源流史专家何光岳,出版中华民族源流史数十册,总计达一千多万字。光岳兄每次出版一册源流史专著,都签名送给我,如今成了我 书房里的重要收藏之一。光岳在《炎黄源流史》前言中说:“中国自华胥氏以来,谱系清晰,氏族、部落、民族、方国的产生、发展、形成、演变和分布等情态,也 都明显实在,通过大量的岩画、岩文、陶文、甲骨文、金文、衜牍、漆文、帛文、石鼓文以及纸文等记载,尚有丰富的地下文物相印证。在文字与实物的真凭实据 下,中国古老的历史要列为世界之首,这是任何国家和民族所难以比拟的。”由于其专著引用的多为生僻的古籍,文字也是半文半白,读来很费力,我当然没时间将 一千多万字专著通读完。然而近水楼台先得月,常听何光岳说古谈史,有时促膝长谈,不知晨昏,耳濡目染,也正是他培养了我这个写小说的人对史学的兴趣吧。

       据何光岳考证,华胥氏是中国华夏族的最早起源,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人之名即以华胥氏称号而来。最早的记载是皇甫谧《帝王世纪》,炎帝族和黄帝族。他们是华胥氏的嫡裔,分别以姜、姬为姓,再繁衍出数 千个氏族、部落。到夏、商、周三代时,形成了数千个方国、氏族,直至现代的56个民族,一万多个姓氏。他们都出于西羌族团的炎帝黄帝族系,或出于东夷族 群的太昊、少昊族系。不论东夷也好,西羌也好,其共同祖先都是华胥氏那位老祖母。

      小说家靠形象思维,史学家依据的是严密的逻辑思维, 每一个结论都有典籍可考,都有出处。皇甫谧《帝王世纪》说:“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盛德。”雷泽 在什么地方,你们老祖母生的儿子伏羲是何等人物,史家都一一考证清楚。雷泽一说在今山东鄄城和荷泽市北,一说在今甘肃天水市北古成纪县,如今叫秦安县,有 成纪水,即雷泽。至于伏羲,《三坟》说:“伏羲氏,燧人之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燧人氏没,庖牺氏(伏羲)代之,继天而王”,大概从华胥氏的儿子伏 羲开始,母系原始部落社会开始解体,逐步进入男权社会了。

      有的史书把炼石补天的女娲,也当成华夏族的始祖母。有一幅很有名的古画,在 汉砖上雕刻着伏羲女娲,皆蛇身人首且两尾交缠在一起。看着这样近乎滑稽的老祖母老祖父的砖画,我常百思不得其解。依形象思维重新解析华胥氏“履雷迹”或 “迎风而娠”的故事后,我突然茅塞顿开。也许我们的人文先祖,长得有点特别,身体颀长,而且攀爬采集野果,像蛇一样极为灵活敏捷,故有蛇身人首的联想。至 于像蛇一样两尾交缠,应当是一种原始性崇拜。要知道,那个时候物资匮乏,生活极为艰难,由采集、狩猎到农耕过渡,人丁是第一生产力。伏羲和女娲那时能多生 成批成打的儿女,部落就能强大,“多子多福”的观念延续至计划生育的现代。

      史书上称“三皇五帝”,历来有五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 响力,通常认为三皇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则是少昊、顼颛、帝喾、舜。三皇五帝都是在奴隶制社会出现的夏代之前,那还处于原始公社状态下,约在公 元前26世纪初至前21世纪初,将近五百年时间。古代帝王不像今天的总统、女皇、天皇什么的,有很多特权、享受,他们没有。他们是大巫师,要为神尽义务; 他们又是天文星相学家,要按照四季天象指导民众狩猎、放牧和及时农耕,所以掌握四时五行是最重要的。

      《汉书·五行志》说:“《易》 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伏羲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 之,《洪范》是也。”此说有一定代表性。一般学者都认为是伏羲创八卦,绘《河图》,先有龙龟之纹,后有河图洛书,再有《八卦》及《洪范》。但八卦不单是受 龙龟之纹的发而作,《易·系辞下传》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法类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 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见八卦是受大自然规律的发而作的。说白了,河图、洛书是受龙龟之纹示而发明的两种天文历法工具,分别是《易》 《洪范》的数理和图象表达方式。《易》《洪范》则是义理表达方式。河图与洛书的关系互为表里,不可偏废。河图言五行相生,洛书言五行相克,皆反映大自然中 气候之阴阳变化。古人可不敢“与天斗其乐无穷”,他们相信天命,依“天”而治,其实质就是依天象历书而治。

      《吕氏春秋·十二纪》对此有详细记载。

       《易》中八卦代表自然界的八种物质现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天和地相对,雷和风相对,水和火相对,山和泽相对。所有自然界中的八种物质,都是相互 依存,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共同来构建互动关系。比如,天和地,如果天在上,地在下,即乾在上坤在下,两卦相重组成一个否卦,否就是不通。倒过来,地 在上,天在下,即坤在上乾在下,两卦相重组成一个泰卦,这叫天地交泰。为什么这样?因为天在下,地在上,阴气(地气)下降,阳气(天气)上升,天地交,阴 阳合,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嘛。反之,天阳上升,地阴下降,不搭界,背道而驰,什么事情都办不成。阴阳排列组合,有的是优化组合,有的则不是。易经告诉人们 如何反对否,寻求泰,也就是寻求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最终达到治理整合的目的。

      古人的智慧是令人惊讶的。数千年间研究者如过江之鲫,而不能穷易理于万一。如今八卦中的二进制成为电子运算的源头,更令世人为之惊叹百思不得其解,仿佛那是上天的恩赐。

       舜之后的夏禹是位了不起的治水英雄。夏禹是伏羲氏的后裔,夏人中流传着他们的祖先夏禹在治水过程中遇着伏羲氏的故事。《拾遗记》是这样记载的:“禹凿龙 关之山……亦谓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版之上。又有八神侍侧。 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为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度,使量度天地。禹即持执此简,以平定水 土。”

      夏禹治水,是华夏农业文明开始飞跃发展的象征。发展农业除了治水,还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和土地。可惜夏禹的子孙夏和太康、仲 康们,早丢掉了、舜以来“为人民服务”的禅让制及“天下为公”的优秀传统,而建立了残酷的奴隶制家天下。劳动力、土地不足,就用战争消灭弱小的部落、方 国,夺取他们肥沃的土地,将灭掉的部落、方国的俘虏拿来充当奴隶。自夏代确立奴隶制社会,经夏、商两代47位帝王,奴隶制社会延续一千多年。再从西周古公 亶父确立封建制度的西周政权,历36位君主近一千年到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大小一千多个方国互相兼并,大国鲸吞小方国便成了寻常事。

      自传说中的黄帝秦始皇统一天下,中国经历了近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不管是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和草创时期的封建制社会,在这三千年中,由天下为公的舜时代,帝王禅让时代,进入天下为私的奴隶制、封建制时代,帝王世袭时代,大大小小的部落、方国完全蜕变成了家天下。

       中国早期的家天下有个显著特征:以一家、一姓、一族组成的部落、方国,对外扩张和兼并,都是以夺取土地、人丁、财富为目标。相传最早一次战争是黄帝与蚩 尤的争战,以黄帝为首的轩辕氏部族强大起来,形成包括姬姓十二部落的联盟。对内有严密的社会组织,对外加强武力开拓,对不肯归附的部族经常进行攻战。周边 较小的氏族、部落或被征服而加盟,或被驱逐而远走。

      黄帝逐渐成为一个较大部落的联盟领袖,当时比较强大的还有炎帝部落联盟,不服黄帝 号令。黄帝遂攻炎帝于阪泉之野(一说今河北涿鹿东南,一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复又解仇结盟。风姓古夷人集团,此时已繁衍分化为以少昊蚩尤为首领的两大部落联盟。蚩尤部落联盟,史称“九黎”,善制兵器,战斗凶猛,曾征服二十余部落,控制了今苏、鲁、豫交界地区,积极向西、北扩展。黄帝 于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涿鹿山一带,一说今河北涿州)擒杀蚩尤少昊被迫与黄帝结盟,听从黄帝号令。黄帝在泰山举行联盟大会,古苗蛮人部落亦有参加。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也许同是华胥氏“老祖母”的子孙,炎黄部落之间的争战与“解仇结盟”,始终是在黄河、长江之间广阔的中原地带逐鹿,重新联合。通过战争是为了拓展生存空 间,通过联盟是为了加快民族融合,求得更好发展。这种大河文化——也可说农业文明的发展,与欧洲的海洋文明和海洋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不同的历史惯性与历史 基因。“欧洲老祖母”不能使欧洲各民族趋同走向大统一,而华胥氏“老祖母”的子孙们,囿于江河文化、农业文明的争斗,始终是在“家”的范围内进行。一娘生 九子,九子各不同,但毕竟是血肉同胞兄弟,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思维意识形态,把他们紧紧束缚在黄河、长江以及中原的地域之内。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家天下”的进一步强化,使这种大一统的历史惯性和历史基因更为彰明。

      商纣王荒淫无度,宁负天下不负苏妲己亡了国;周幽王为博褒姒一 笑,不惜烽火戏诸侯,最终也落得个国破家亡。但他们都是在做了帝王以后宠爱美女,他们与欧洲的古代君王为争夺美女不惜发动一场战争,有本质的不同。江山、 美女,中国的帝王把江山摆在第一,欧洲的帝王把美女摆在第一,这就是历史基因的区别。欧洲古希腊、古罗马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们,也曾创造古欧洲的灿烂文 化,但在公元前2世纪,由于基督教《圣经》的广泛流传,《圣经》渗入了欧洲文化的骨髓,欧洲人生活在《圣经》的神性和古罗马的神话传说中,直至黑暗的中世 纪在宗教战争中仍然不能自拔。而中国与此相反,华夏族老祖宗伏羲所作的《易经》《洪范》,经过周文王修订成《周易》,成了中国人最独特的智慧和文化,成了 华夏民族的宝藏。

      公元前2世纪,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创造的灿烂华夏文化,并未改弦易辙,而是沿着老祖宗的周易、周礼、周文化 的轨迹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此后两千余年的文化之根都未改变,孔子的儒学和《易经》延续至今。中国的中世纪没有宗教战争,而是在“国”(繁体字“國”)这个 有框框的“域”(地域)之内,有条不紊地改朝换代。易经和儒学的智慧是什么呢?就是“和”,就是孔圣人所说的“中庸”。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就像一个大的海 绵体,能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整合成一个整体。早在的时代就开始这种整合了,经过了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华夏就正式形成了。

      春秋战国,虽然是百家争鸣,相互之间斗得不可开交,打得天昏地黑,可是到了汉代又整合了。这就是《周易》说的:“一致百虑,殊途同归。” 因此,我们可以说,三千年部落方国家天下,正是这个“家”奠定了中国大统一的基础。
  •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