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州会盟
-
徐州会盟,指的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北上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地区会盟诸侯,确定霸主地位的历史事件。...
-
-
-
专诸刺王僚
-
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一说为“五大刺客”)之一。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
-
-
春秋四大会盟
-
-
-
-
皖南事变
-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
-
-
-
齐桓公称霸
-
齐桓公称霸讲的是齐桓公在位期间,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
-
-
万家岭大捷
-
薛岳指挥的万家岭战役,取得辉煌胜利。而中国军队在整个武汉大会战期间,虽未能保住武汉地区,但实现了蒋介石预定的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目的。彻底粉碎了日寇企图把蒋政府降为地方政府的阴谋,奠定了持久抗战的基础。日本“发动攻略汉口之战,使其成为战争一决...
-
-
-
八一三事变
-
八一三事变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已久地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八一三事变以后,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直接威胁着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也威胁到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这就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
-
-
-
存邢救卫
-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积极改革内政,收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效果。这时,北方山戎和狄族势力正在向南发展,经常袭扰燕、邢、卫等国。...
-
-
-
田氏代齐
-
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
-
-
-
中国十大篡位皇帝
-
纵观历史,为了帝位,兄弟反目,互相谋害毒杀…上演了各种夺位、篡位的历史大剧。说起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人们就会想起刀光剑影的唐朝玄武门事变。其实,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帝王史,杀兄夺嫡的篡位皇帝何止李世民一人。千百年来,父子反目的大戏轮番上演,兄弟...
-
-
-
东吴四英杰
-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停留在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自古将帅,没有不夸耀自己是有才能的人...
-
-
-
召陵之盟
-
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与齐抗衡。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等八国军队攻溃楚的盟国蔡国,陈兵楚境,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
-
-
-
妖书案
-
妖书案是晚明一桩疑案。发生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是一场由于国本之争引起的东林党争事件。这一案件虽然不了了之却充分暴露出明末朝廷中党争的激烈。第二次妖书案与伪楚王案、劫杠案共称“楚宗之乱”或“楚宗之争”。...
-
-
-
楚灭越
-
楚灭越之战是指楚国和越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楚怀王乘秦国无暇对楚用兵之际,利用越国内部不稳定的机会,派大臣昭滑率军攻越,最终灭掉越国。...
-
-
-
葵丘之会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