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晋伐齐之战
-
三晋伐齐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初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前后耗时2年,以三晋胜利而告终。是役齐康公被联军所俘虏,与三晋之君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公并请求封三晋为诸侯。次年,九鼎声响,三晋成为了诸侯。...
-
-
-
李悝变法
-
李悝(kuī)变法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
-
-
-
两广事变
-
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是指在1936年6月至9月,中国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内部的地方实力派系:广西的新桂系军阀和广东的陈济棠粤系军阀,利用抗日运动之名义(实际上接收过日本的军援),反抗处心积虑要消灭两广的国民政府中央首领蒋介石的政治事件...
-
-
-
梅花惨案
-
1937年10月12日至15日,侵华日军在河北藁城梅花镇进行了四天三夜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杀害无辜群众1547人,烧毁房屋、店铺600多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梅花惨案”。由于这起惨案发生在农历九月初九,故称之为“九九”惨案。解放后,党和政府在...
-
-
-
晏婴相齐
-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
-
-
上党战役
-
-
-
-
解放战争
-
-
-
-
抗日战争
-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
-
-
桂林保卫战
-
1944年,日军在其海空主力被美军消灭、海上交通线被切断之后,实施“一号作战计划”,目的是建立从华北到越南的“大东亚交通线”以支撑战争,在打通平汉线、陷长沙、衡阳之后,日军即南下展开“桂柳战役”。1944年10月26日,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
-
-
-
桂柳战役
-
桂柳会战为日寇为打通由平汉路经湘、桂两省至越南的陆路交通线,于1944年8月攻陷湖南衡阳后,由湖南、广东分兵向广西进犯。1944年八九月间,蒋介石严令第四战区(广西属第四战区作战地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广东人)在广西的桂林、柳州等地进行防御抗...
-
-
-
太原战役
-
1949年3月底,太原城下,共集结了3个兵团、10个军、36个步兵师和2个炮兵师,1300余门火炮,连同中央军委补充的15000名新兵和傅作义部改编的4个师,25万人对太原形成合围之势。至1949年4月24日战役结束,全歼守敌13余万人、民...
-
-
-
石家庄战役
-
石家庄战役是1947年11月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杨得志、罗瑞卿兵团对石家庄国民党守军发起的攻城大战,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军2.4万人,缴获坦克9辆,火炮100余门及大量机车、汽车和军用物资,此役不仅占领了敌华北的一个战略要点,使晋察冀、晋冀鲁...
-
-
-
伍子胥奔吴
-
伍子胥奔吴,作品出自:《春秋左传》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欲向楚国复仇。...
-
-
-
哥老会
-
哥老会,起源于湖南和湖北,是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影响都很大的一个秘密结社组织。在四川和重庆的哥老会被称为袍哥。哥老会在川军和湘军中影响巨大,对清朝末年的革命有着巨大的影响。...
-
-
-
堕三都
-
堕三都,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堕毁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的私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