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振擅政
-
王振专权是明朝第一次内官摄政,对明朝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明朝中叶的汪直擅政与刘瑾擅政、明朝末年的魏忠贤擅政中,朝廷外臣与内臣相互勾结,至使朝纲败坏,官员陷入党争,其影响甚至延至整个明朝。...
-
-
-
靖难之变
-
“靖难之役”以后,开国功臣集团——明朝初年的“太子党”地位急剧下降。南京是开国功臣集团的巢穴,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正式把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更加削弱了开国功臣的影响力。伴随着开国功臣集团地位的下降,靖难功臣的影响力迅速攀升,...
-
-
-
豫中会战
-
豫中会战是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中方称豫湘桂会战)计划的一部分,日方称该阶段为“京汉作战”或“河南会战”,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14.8万日军、坦克装甲车691辆(内坦克225辆),击溃了中国第一战区蒋鼎文、汤恩伯部8个集团...
-
-
-
黑山阻击战
-
为保证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迅速东进围歼国军第9兵团的意图得以实现,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建立防线,阻击并拖延了国军第9兵团向营口撤退。为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第二阶段辽西之战中歼灭了国军第9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
-
-
唐灭高句丽之战
-
唐朝的军事打击给高句丽带来了灾难。战争中,高句丽大量城邑、村庄被占领或毁于战火;高句丽军队死伤累累,精锐损耗殆尽,军队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削弱;平民大量死亡或未逃避战火而四处奔散,田园荒芜,社会生产力遭受了严重破坏,严重动摇并逐步瓦解了高句丽政...
-
-
-
重九起义
-
重九起义是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昆明举行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在讲武堂师生作内应的情况下,从北校场发起攻城。蔡锷等部从东南进攻,经过一夜战斗,于次日晨完全占领全城,活捉总督李经羲,推翻...
-
-
-
五国相王
-
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王权威的彻底消失。...
-
-
-
韩灭郑之战
-
韩灭郑之战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次重大兼并战争,韩国通过多次进攻消灭了具有悠久历史的郑国,国力迅速上升,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
-
-
南倭北虏
-
嘉靖年间,明王朝面临空前的边疆危机。北方的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势力强大。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俺答称汗,遣使议和,求通贡市,世宗不许,屡请屡拒。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率军侵大同,后退兵开市。一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
-
-
磨盘山血战
-
磨盘山战役是李定国统率明军给予占有明显优势的清军最后一次沉重的打击。清廷因损兵折将,大为恼怒,经诸王、大臣会议后于顺治十七年六月惩罚统兵将领;多罗信郡王多尼罚银五千两,多罗平郡王罗可铎罚银四千两,多罗贝勒杜兰罚银二千两,都统济席哈革一拜他喇...
-
-
-
二次革命
-
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
-
-
-
丁戊奇荒
-
这场饥荒,对囊空如也的晚清政权而言,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传统农业帝国下的“荒政”早已在天国之乱后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近代社会救济和保障体系又远未建立。但吊诡的是,如此惨烈的饥荒,前后四年,虽有不计其数的小规模民众暴动,但最终竟然没有一起暴动发...
-
-
-
直皖战争
-
-
-
-
越中十子
-
嘉靖十七年,时任礼部尚书严嵩,揣摩上意,反对自由讲学,借口书院耗财扰民又一次尽毁天下书院。稽山书院被捣毁后,王阳明的两位嫡传弟子:季本和王畿,建立了流动课堂——鉴湖画舫。“越中十子”就是王门二代主力。...
-
-
-
出河店之战
-
出河店之战是女真建国前与辽的一次战争。辽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女真部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同年十月,攻克宁江州。辽天祚帝命都统萧嗣先﹑副都统萧挞不也统兵七千进攻女真,集结于鸭子河北。十一月,阿骨打率三千七百甲士迎敌。阿骨打乘大风骤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