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唐朝 >  上官婉儿简介:不是宰相,胜似宰相

上官婉儿简介:不是宰相,胜似宰相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108

四川省达州市著名作家宋小武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华夏精魂》,其中特以上官婉儿为主线进行展开,详细描述了这位才女的复仇经历,引起不少读者浓厚的兴趣。著名影视演员陈丹宁主演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上官婉儿》,更是将这位大唐女性的传奇经历传播到大街小巷,家喻户晓。那么,上官婉儿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何以引起后人如此关注?其中必有原因,请随笔者的墨脉一同走进盛世大唐,去细细品味这位旷世奇女的迷人风采!

祖父为当朝宰相,不幸成替罪羔羊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上官婉儿的生平。她不是什么凡夫俗子阿猫阿狗,而是在历史书上能够名垂千古的重要人物。那么,这样的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呢?是不是像李斯那样出身寒门,还经常看老鼠在粮仓偷食;还是像韩信那样年少就失去双亲,靠洗衣妇女施舍粮食才能过活;抑或是像西施那样,虽有姣好容貌,也不过穷居乡村最终成为政治的肉欲工具,美其名曰为了越国的振兴奉献自己,不过是掌权者交易的商品,用过之后就迅速被抛弃。

上官婉儿并不像以上提到的任何一位,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的著名宰相,也是当时的文坛大咖,曾写过“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的诗歌。另外,上官婉儿的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福监,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家里四代为官,属于典型的官宦世家,其生活质量和水准是可想而知的。

关于上官婉儿的出生,《旧唐书》还有一段记载,说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怀孕期间,梦见一名巨人送来一杆秤,嘱咐说:“持此,称量天下!”梦醒之后,郑氏立即告诉了自己的丈夫,两人顿时喜笑颜开,认为一定会生一个宰相儿子。哪里知道,当呱呱坠地的却是一个肥白的女婴时,他们俩彻底失望了。不过,这极有可能是郑氏瞎编出来哄大家的。岳飞的母亲不是谎称自己梦到大鹏吗?孔子的母亲不是梦到黄河水都干了吗?李白的母亲不是梦到文曲星下凡了吗?这些全当不得真!

总之上官婉儿是幸运的,家里世代为官,出身十分高贵。但是,她又是最不幸的。没想到自己才刚刚出生,祖父上官仪就因为给皇帝当枪手,惹了滔天大祸。情况是这样,当时由于武则天权势日重,唐高宗又不是傻子,他感觉到皇后已严重威胁到了他的皇权,要是再任由其发展下去,可能皇位都不保。于是,高宗便私下与宰相上官仪商量,干脆弄一份诏书把武则天的皇后给废黜了,这样就能消除对自己的威胁,还能保住李家的大唐江山。哪里知道,他们谋事不密,行动不速,很快就被武则天的眼线发现。武则天知道这情况后,并未慌张,镇定自如地开始反击。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和儿子便被武则天找了个理由残忍杀害,高宗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谋被火速“枪毙”,他连个屁也没敢放一个。

祖父和父亲双双被砍掉脑袋时,上官婉儿才刚刚出生几个月。无奈之下,她只能和母亲郑氏被朝廷发配到了掖庭宫。郑氏在宫里干劳力,或许是洗衣服做饭之类,上官婉儿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在掖廷为奴期间,郑氏并没有放弃对女儿的培养,亲自教上官婉儿读书写字,不仅教了上官婉儿先秦诸子,还教会她学习《诗经》、《楚辞》等经典。由于上官婉儿遗传了祖上的文学基因,聪明伶俐,很有天赋,很快就能吟诗作文,还明达吏事,成为宫里的奇闻。

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则天免其奴婢身份

有一个典故是这样的。由于上官婉儿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词,在宫中这可是一件新鲜稀奇事,很快十传百,百传千,就被皇帝武则天给知道了。武则天这个人对有才华的人还是很看重,也乐于提拔。当初骆宾王参加徐敬业的叛乱,其写作的檄文被看到之后,还受到了武则天的赞许,可见其重视人才的态度。年幼的上官婉儿就能写诗,武则天更是十分感兴趣,在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她就召见了年仅14岁的上官婉儿进行现场考察和确认。

在朝堂之上,武则天当场出题考校。令人意外的是,上官婉儿略微思索,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若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到文章后,拍腿盛赞,十分喜欢,没想到上官婉儿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学,值得培养和重用。于是武则天当即下令免去了上官婉儿奴婢的身份,还给予了她才人的名分,让14岁的上官婉儿掌管宫中诏命,时称“内舍人”。

或许因为太过年轻,14岁的上官婉儿政治上还不太成熟,往往做出一些幼稚的举动。才被武则天宠爱不久,她就因为不懂规矩冒失犯错了。史料记载,武则有一次与男宠张昌宗兄弟二人吃早餐,上官婉儿也在一旁坐着吃。这时,上官婉儿盯着张昌宗这个“大帅哥”十分入神。当时,武则天很生气,一把匕首就直接扔了过来,差点就把上官婉儿给刺中。原来,经不住张昌宗的引诱,上官婉儿对其动了心,当着武则天之面还公开回送“秋波”。武则天吃了醋,立即下令将上官婉儿关了起来,并想杀掉她出这口恶气。没过多久,武则天有些不忍,她欣赏上官婉儿的才华,便格外开恩仅处其以黥面之刑。这个黥面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在脸上刺字的一种刑罚。大宋参加农民起义的林冲宋江不就是在脸上刺了一个字吗,最后在流放的过程中,还想找个什么膏药给涂抹掉。

受到这次风波后,上官婉儿彻底成熟了,她吸取了以往失败的经验,重振精神,始终把握一个原则,武则天喜欢的东西千万别碰,武则天说的任何话也永远是对的。她精心侍奉,曲意迎合,终于得到了武则天的欢心,从此也更受宠爱。《旧唐书》记载,武则天之后让上官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也日盛起来。就连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也想去攀上官婉儿,并与其私通。在所草诏令中,上官婉儿便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当时,与上官婉儿关系好的都得到了提拔。其中,中书侍郎崔湜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便被引以为相。这个崔湜是什么人,他就是杜甫一首诗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崔九的哥哥,当了中书令。可见上官婉儿在朝廷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其权势鲜有人可比。

不满现状参与政变,依附太子再找后台

虽然权势得到了满足,但上官婉儿并不是一个甘于现状轻易满足之人,她知道武则天已经年老,不可能永远当皇帝,她得为自己找好退路,便默默寻找自己的新后台,这个后台便是太子李显

在宫中,上官婉儿勾引了李显,并与其有了肌肤之亲。这个时候,上官婉儿岁数并不大,才16岁,大约也就是现在的高中生年纪。她年龄虽小,但心机不浅。上官婉儿知道李显以后必定会有作为,得下一盘大棋,搞一场政治投机。就像当年吕不韦押宝秦国王子异人一样,希望这次“奇货可居”以后能成大事。然而,最开始李显并没有交上好运,还被废,远戍钧州、房州。

不过,这样的霉运并没维持多久,就因武则天的下台而改变了。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复辟了。这时的上官婉儿心里那个高兴啊,自己押的这个宝可算是得到了回报。李显当上皇帝后立即安排“老相好”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对其充分信任。李显觉得这还不够,便拜上官婉儿为昭容。这个昭容是个什么职位呢,就相当于贵妃,除了皇后她就最大。除了封上官婉儿,她的母亲郑氏也得到了回报,被李显封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不忘“旧情人”,又向韦皇后推荐了武三思,将武三思领进宫中,李显于是开始与武三思商议政事,当年发动政变的张柬之等人反而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不久还被武三思等人设计贬杀。这时,上官婉儿的权势达到了最高峰。

手掌大权重视文风,培养人才受到追捧

上官婉儿掌握了朝政大权,被称为“巾帼宰相”之时,她也做了一些利己又利国的大事。

首先,她说服中宗李显将自己的祖父上官仪一案进行了平反,并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追赠上官庭芝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另外,她的母亲郑氏去世后,她请求李显追谥为节义夫人,并上表将自己的品级降为婕妤以示哀悼,不久之后恢复。

其次,上官婉儿请求皇帝李显规定天下百姓23岁时才算成丁,55岁为老人,到59岁就免除劳役,改易制度,用来收取人心民望,李显也一一准许。

另外,上官婉儿十分重视文学,多次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相当于翰林学士),广招当朝词学之臣赋诗唱和。每次聚会时,她都同时代替李显韦皇后几人作诗,文思泉涌,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譬如她创作的《彩书怨》这首诗就被天下人广为传唱,内容如下:“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同时,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李显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学者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写道,中宗曾于景龙三年正月晦日游长安附近的昆明湖,即兴赋诗,命群臣各应制一首。由上官婉儿最终评定出了宋之问的诗作,然后评论:“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自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顿时形成一股潮流,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众人的文化素养,陶冶了情操,也客观上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化人才,并使初唐的文学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初唐文学家武平一在《景龙文馆记》一文中就高度评价了上官婉儿做出的贡献:“至幽求英俊,郁兴辞藻,国有好文之士,朝无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

世事难料中宗被杀,才女婉儿命丧九泉

谁也没有料到,上官婉儿依附的皇帝李显并没有维持住自己的权威,很快就被韦后和安乐公主给毒死了。

这个时候,太平公主的势力日盛,上官婉儿便悄悄投靠了这么一个新主。当中宗被毒死后,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便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李重茂为皇太子,是为睿宗。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才发动政变没多久,临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唐隆之变,率羽林军亲信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等一党,并拥立他的父亲李旦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的遗诏拿给大臣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

这个李隆基可不是吃素的,她已看清了上官婉儿的真实面目,知道她不断找靠山,最先投靠武则天,接着是中宗李显,后来又是韦后和太平公主。此次,虽然上官婉儿李隆基示好,但并没有得到他的同情。大臣刘幽求拿着遗诏替上官婉儿申辩,希望免她一死,李隆基却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于是立即下令,将上官婉儿杀于旗下。上官婉儿的靠山太平公主其实也是舍不得的,对上官婉儿的死十分悲伤,派人去吊祭,并出钱五百匹绢。自此,这位才女最终还是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离开了花海人世。

李隆基杀掉了上官婉儿,但又假惺惺做出了一些表面工作。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七月,他下令复封上官婉儿为昭容,谥号惠文。接着,李隆基又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20卷,令张说作序。张说在序中对上官婉儿作了高度评价:“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三十二首诗歌流传千古,开创抒情写作先河

虽然上官婉儿最终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被李隆基残忍杀掉,但是她的诗作却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样永远闪耀着光芒,并光照后世千秋,成为后世文人的美谈。

有文学家评价上官婉儿,称其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及其对文学事业的贡献,在初唐时期无人能够比拟,是她促进了五言律诗的定型。代表诗歌最高成绩的《全唐诗》一书,还特别收录了上官婉儿32首诗歌,其中有一首应制诗,笔者十分喜欢。《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除了一些宫廷应制的诗作,上官婉儿还写有旅行纪游之作,特别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的作品,回归了诗歌的属性,摆脱了宫廷诗感情贫乏、装模作样的流弊,开创了唐诗由歌功颂德走向抒写性情的先河。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