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唐朝 >  大唐帝国之李渊开国:黄金时代,如日中天

大唐帝国之李渊开国:黄金时代,如日中天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749

隋末烽烟并起,各路英雄,枭雄也纷纷应时而起,逐鹿天下,十余年的征战之后,迎来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盛唐。每个盛大的王朝总是会出现伟大的帝王,汉朝的高祖和武帝,唐朝为人所念诵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这是一个文治武功都是极为出色的英雄豪杰,在他的带领之下,出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治世之一——贞观之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唐朝是一个奋勇向前,充满活力的时代,是向上不止,英雄辈出的年代,还是个性得到发挥,才干有所应用的年代。在英雄辈出的大唐时代,多少豪杰,多少志士,不仅是那个世纪的“明星”,还如酒,愈久愈香,令后人回味无穷。

李渊开国隋末的社会动乱中,各种政治势力交相争雄。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雄才大略,深思熟虑。他适时起兵,定鼎关中,征服群雄,再建一统,并革新制度,奠定了有唐一代的统治基础。由此兴建的唐朝则发展成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1.隋末大起义与残暴的秦政一样,残暴的隋政失去了起码的人心;与大起义遍布秦末一样,大起义也在隋末风起云涌;与短促的秦朝一样,短促的隋朝也是二世而亡。

两者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秦末的祸端尚与赵高有关,而隋末的苦酒则是隋炀帝一手自酿的。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天下之乱,并非一开始就是大乱,其实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当乱萌已发,君主及其政府不能或不愿及时修补过失,这大风便毫无阻挡地刮了起来,进而啸卷成了狂飚。

有历史记载的乱,最早发生在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的正月。一天黎明时分,洛阳建国门外来了几十个人,都是和尚打扮,自称是弥勒佛。守门卫士信佛,见之恭敬相迎。不料,来人突然抢夺卫士的武器,欲冲进去。正值隋炀帝次子带兵出巡,才敉平了这场乱事。

此后,各地有关乱事的报告渐渐多了起来。这些乱,仅是小规模、小范围的,发起人和参加者被呼为贼、呼为盗,或啸聚山林,或闯浪江湖,尚未对政权造成重大危害。

同年六月,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尉文通发动了三千人的起义;十二月,在朱崖(今广东琼山),王万昌发动了起义。这两次起义,虽均未造成大气候,但深深地刺激了隋政权。

动乱的序幕起于大业七年(611)的隋军远征高丽,隋朝从北方各省征集壮丁、役夫、军马、粮饷,极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众已然无法生存,而朝廷派来的官员却更加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各地百姓开始相聚为“群盗”。

“群盗”呈星火燎原之势,几乎在一瞬间就席卷了山东全省,其中邹平(今属山东)人王薄所领导的长白山(今山东章丘)起义是各地“群盗”之中影响最早、规模也较大的一支。王薄自称“知世郎”,对天下事无所不知。他所作的《无向辽东浪死歌》,成为当时号召民众拒绝服役、拒绝出征高丽、拒绝隋朝统治的著名宣传晶。其歌词是:“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稍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首歌的效应是巨大的,逃避徭役、逃避当兵的山东人云起响应,纷纷投效长白山军,与隋军展开了争取生存权的战斗。

此年至翌年的起义,主要集中于山东。当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发动第二次征高丽后,起义不仅在山东得到扩展,且蔓延到江苏、河南、广东、陕西等地。各部的人数从数百、数千发展到数万、十多万。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到十二年,起义在上述各地继续蓬勃发展,并扩展到安徽、甘肃、河北等地。起义的性质有所变化,从农民最低限度的求生存,杂进了诸雄趁机经营自己的势力,谋求政治发展的成分,其显著的标志是纷纷称王称帝。如扶风人唐弼,推立李弘为天子,自称唐王;延安人刘迦论,自称皇王;离石胡人刘苗王,自称天子;鄱阳人操师乞,自称元兴王,战死后,其部将林士弘自称皇帝,立国号为楚;等等。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各地的起义军,从零星分散的状态,凝聚汇集为声势浩大、政治组织性强的大起义军。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对付隋军及隋廷,先后各自组建了政权。与此同时,隋朝内部分裂出来的军事集团,以及各地方豪强,或进而争夺天下,或守而拥众割据。这些起义军队深刻地动摇了隋王朝的统治,为日后李唐王朝的诞生做出了重要的铺垫。

2.晋阳起兵北周建国之初,有八名将军都被封为“柱国”(高级武勋),以后这八个家族就合称为“八柱国家”。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死后还被迫封为“唐公”。

李虎之子娶妻独孤氏,生下李渊。这位独孤氏,乃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妹妹,因此论亲戚关系,李渊是文帝杨坚的外甥,炀帝杨广的表哥,因此李渊袭爵唐公,备受信任。大业九年(613)六月,杨玄感举兵反隋,杨广李渊前往讨伐,诏命关陇兵马都受李渊统率,李渊的势力就此逐渐膨胀起来。

杨广是个猜忌心很重的君主,臣子权力过重,他总会借故诛杀,就连亲戚也不例外。杨广曾一度对李渊也起了杀心,某次召李渊入朝觐见,李渊迟到,杨广李渊一个外甥说“你舅舅怎么回事?”此人回答说:“很抱歉,我舅舅生病了。”杨广冷笑着反问:“病了?会病死吗(可得死否)?”

李渊听闻此事,大为惊恐,于是故意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以表示自己并无丝毫的政治野心。杨广是个聪明人,未必会受此蒙蔽,不过他最终并没有真的动手除掉李渊,而只是把李渊调离京城,并且派人监视。就这样,大业十三年(617)初,李渊调任太原留守。

当时天下乱象已显,太原是隋帝国的军事重镇,兵源充足,粮饷丰沛,李渊自然十分高兴。在太原期间,他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图大举。在军事上,他以自己所统帅的五六千余军队,一举击溃由甄翟儿率领的号称“历山飞”的几万农民起义军,充分显示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军威也因此而大振。在政治上,他积极笼络晋阳一带的官僚、地主、豪商,如晋阳令刘文静、鹰扬府司马许也绪以及唐俭武士彠、崔善为等都投靠了李渊,其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也分别在河东、晋阳一带交结英俊之才。就在这年的二月,马邑人刘武周起兵,杀掉了太守王仁恭,并自称天子。李渊遂以讨伐刘武周为名,自行募兵,李世民刘文静等人也在李渊指挥下四处活动,招揽人才。

面对当时国内变乱四起、分崩离析的局面,包括李世民在内的许多人,都劝李渊公开起兵,逐鹿天下。但李渊老谋深算,不肯轻易举旗。史传上曾说,为了迫使李渊下决心,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太原令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以灌醉李渊,乘机让隋炀帝的两个爱妃侍寝的办法(大臣与皇帝爱妃交接是罪不容赦的死罪),把李渊“逼上梁山”。其实,李渊不肯过早地起兵,是有其道理的。因为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积蓄力量,在混乱中审时度势,看准时机后,果断行动,更容易走向成功。当李渊有了一定的军事、政治势力,国内的局势也有利于他起兵的时候,他当然不会只蓄不发的。

就在李渊大力发展自己势力的时候,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对李渊借讨伐刘武周之名招兵买马产生怀疑,隋炀帝也对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关于姓李的人要夺江山的谶语十分警惕,王、高二人密谋杀害李渊李渊早就关注着两人的动向,于是先下手为强,怂恿开阳府司马刘政诬告王威和高君雅谋反,抢先把两人捉了起来。正好没过几天,突厥兵再度前来侵扰,李渊就在军中宣布说:“有人告发王、高暗通突厥,看起来真是事实。”于是杀了两人。之后,宣告与突厥和亲,并派刘文静出使突厥,突厥可汗送良马千匹来太原与李渊交易,并答应遣兵护送李渊到西京长安。在得到突厥的承诺后,李渊无后顾之忧,公开传檄天下,宣布起“义兵”,以安隋朝天下。

3.征服群雄,再建一统晋阳起兵后,李渊决定进军关中,直取长安,以号令天下,图谋大业。

西进的第一个障碍是西河郡(今山西汾阳县)。李建成仅仅用了九天时间便攻下西河,李渊命令开仓赈饥,招募士兵,力量更加壮大。

第二战是决战霍邑(今山西霍县)。霍邑西北有个贾胡堡,是霍邑的门户,但守卫霍邑的宋老生却没有派兵把守,李渊由此断定宋老生是个无能之辈。霍邑易守难攻,李渊害怕宋老生守城不出,对自己不利。李世民认为可以引宋老生出来决战。于是李渊让两个儿子领几十名骑兵近城观察,自己将部队分成十几队,从城东南到西南摆出一副攻城的架势。宋老生果然中计,以为李渊要攻城,领兵三万出战。李渊领兵假装后退,让李建成李世民领兵抢占了东门和南门,切断了宋老生的退路。在交战中李渊又散布宋老生已经战死的谣言,动摇了隋军的军心。隋军大败,全军覆没,宋老生也被杀死。李渊顺利占领了霍邑。

平定霍邑后,李渊攻下临汾郡及绛郡。九月,李渊率兵围攻河东(今山西永济县),隋将屈突通固守,久攻不克。裴寂认为应不惜任何代价攻下河东,进入关中,李世民则认为兵贵神速,应该直捣关中。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如果不消灭屈突通而直接入关,那么前面有长安隋军,后面有屈突通援兵,李渊会腹背受敌;如果围攻河东,关中隋军就有充分时间组织有效抵抗,失去战机。李渊权衡两种意见,各取其长,分兵两路,留诸将围攻河东,牵制屈突通,自己率领李建成李世民大军攻取长安。李渊率军迅速渡过黄河,派李建成扼守潼关,阻挡关东隋军,李世民自渭北进入三辅,关中各支武装纷纷投降李渊,稳定了关中局势。

李渊次子李世民率领刘弘基、长孙顺德等共数万人,由渭北夺取三辅,所到之地,攻无不克。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在户县起兵,李渊女儿在司竹起兵,都领兵与李世民会合。

李渊命令李世民自渭河内领兵屯驻阿城,李建成由新丰率兵赴霸上。李渊统率大军由下邦西上,一路上经过隋炀帝的行宫、园林,李渊都下令废除,宫女一律释放回家。

十月,李渊到长乐宫,有军队二十万人。隋京师留守胁持隋代王杨侑以抵抗义军。李渊派使者到京师城下,告谕他们自己有挽救扶助隋室之意,几次派使者反复申明此意,都得不到答复。各位将领坚决请求围攻京城。

李渊开始攻打长安,下令军中不许侵犯隋朝七庙和代王宗室,违令者夷其二族,京城长安被攻克,李渊又下令禁止掳掠百姓,受到百姓们夹道欢迎。

李渊立代王杨侑为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义宁。隋帝杨侑下诏加授李渊得借用天子的仪仗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揽朝廷的各项事务,唐王对百官的教谕改称为令。以陇西公李建成为唐国太子;任命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改封姑臧公李元吉为齐公。同时大封功臣,笼络人心,垄断朝政。大业十四年(618年)五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宇文化及称帝后又被窦建德擒杀。

隋炀帝一死,李渊拥立的代王杨侑明白自己的傀儡皇帝生涯已经接近尾声,年轻的隋朝末代帝王把已经日渐破碎的大隋江山交到李渊手里。隋帝杨侑下诏让李渊戴皇帝用的有十二旒的冕,并立天子的旌旗,像天子那样出入警戒,禁止行人来往。王后、王女的封号,都依照旧规办理。又派遣使持节、兼太保、刑部尚书、光禄大夫、梁郡公萧造,以及兼太尉、司农少卿裴之隐将皇帝的印玺进献给李渊李渊貌似谦虚,不断推让。百官联名上表劝李渊即帝位,李渊还是没有接受,经再三上表,李渊才接受。隋帝杨侑退位居于旧府第。

公元618年,李渊在太极殿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以长安为都城,改隋义宁二年(618年)为唐武德元年(618年),揭开了大唐的历史序幕。从晋阳起兵到进军长安,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建立了一个李唐王朝。显然,这与李渊巧妙地利用隋末农民起义与统治集团内部反叛造成的空隙发展势力,注意先举旧王朝正统地位的旗子,利用矛盾,缩小敌对面的策略,以及善用人才,有很大的关系。

面对农民起义军、原统治集团内部的割据势力以及少数民族力量遍布内外的状况,李渊以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把握时机,剿抚兼施,逐个征服,终于在隋王朝四分五裂的废墟上,再建一统帝国。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