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唐代李世民的读者,下面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样的?李世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你可以说他雄才大略,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也可以说他晚年昏聩,大兴土木。可以说他勇猛无敌,战无不胜。也可以说他灭绝人伦,弑兄谋朝篡位。
因为这些事情,他确实都干过。
这样一个人,我们似乎很难用单纯的好坏来形容他,只能说他是一个复杂的人。
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于武功县的李家别馆。当时他爹李渊要去外地做官,结果刚刚走出长安没多久,李世民就闹着要出世。所以李渊夫妇只能先到周围的武功县暂住,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李世民出生那天,据说李家门口来了两条龙,盘旋三日才退去。
李世民4岁那年,有个会看相的书生上门,看到李世民的面相之后,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他爹李渊觉得这话听着不错,所以就给他改名叫李世民。
16岁那年,李世民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自己的元配长孙氏。两个人感情极好,后来相伴半生。
18岁那年,天下开始变得不太平了,到处都有农民军开始造反。这一年,李渊被派到山西那边,去镇压当地的农民起义,李世民也随之前往。李家刚到山西之后不久,就听说在汾阳那边度假的皇帝陛下,被突厥给盯上了,围在了雁门关那边。李渊这边正忙着镇压农民军,肯定腾不出手去支援,所以只能派李世民去。李世民第一次独自领兵,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19岁,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成了太原地区的最高官员。当时已经天下大乱,隋朝随时都可能完蛋。李渊也想在其中掺和一脚,但是又怕被人发现,所以只能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替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这一年,李渊在山西组建了一支精锐骑兵,由李世民统领。这支骑兵,就是后来那支无敌天下的玄甲军的前身。这一年的李世民,有时候在家训练大军,有时候带着骑兵去北边砍突厥,或者砍农民军,开始渐渐忙了起来。
20岁,年初的时候,李渊辖境内的一个名叫刘武周的军官,正式造反了。这事对于李渊影响很大,因为远在江都的杨广,怀疑这是李渊故意的,所以要拿李渊去江都问罪。李渊肯定不敢去,去了就回不来了,所以只能抓紧时间,继续积极准备造反工作。
不过,李渊还不方便直接造反,所以就让李世民出面,反套路他一下。李世民先是结交李渊麾下的一些官员,表明自己的意思。然后联合李渊麾下的人,给李渊做了个局,让李渊夜宿晋阳宫,逼李渊造反。就这样,李渊‘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开始在手下人的推举下,准备造反。
五月份,李渊在太原发动兵变,清理掉太原地区的隋朝嫡系。七月,正式起兵。
李渊起兵之后,带上大半家底,从太原一路千里奔袭,闪击长安。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一直带兵冲锋在前,立下赫赫战功。四个月之后,李渊攻入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自己做了大丞相。拿下长安之后,李渊让李世民带十万人去进攻洛阳。但因为当时洛阳的实力依然很强,所以无功而返。
21岁,三月份,李世民听说杨广死了,被麾下的禁军给勒死了。杨广一死,隋朝彻底亡了。李渊也没必要再扶持什么小皇帝,过了一个多月以后,干脆直接逼小皇帝禅位给自己,唐代就此开国。
唐代开国之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被封为秦王之后不久,李渊派李世民去进攻西边的薛举。李世民带着十几万人去陇西打仗,结果刚到陇西,李世民就因为水土不服得了一场大病。因为病重,李世民无法指挥大军,所以唐军大败。此战之后,薛举甚至一度威胁到长安,搞得李渊整天担惊受怕。但幸运的是,在这之后不久,李世民病好了,薛举反倒得了一场重病,然后病死了。
就这样,在薛举死了之后,李世民二度为帅,率领唐军进攻陇西,终于一战功成。
22岁,李世民上半年一直在家里休息,没怎么上前线,主要负责在家生孩子。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便是与这段时间内出生。但是十月份的时候,却听说山西老窝被刘武周给攻破了。对于刘武周的进犯,李渊无奈,只能再次让李世民上场。
23岁,上半年李世民基本上都在山西。在经过半年多的战争之后,终于干垮了刘武周,重新收复了太原地区。刚刚干跨刘武周,李世民又被李渊紧急调往洛阳,去进攻王世充。下半年的李世民,基本上都是在和王世充死磕,最后磕赢了,吃掉了王世充大部分地盘,将王世充围困在洛阳城内。
24岁,年初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完成了对王世充的合围。王世充眼看打不过李世民,只能向旁边的窦建德求助,窦建德率军来援。李渊当即下令,让李世民撤退,但是李世民拒不退兵,觉得自己应该有实力1V2。最终,李渊只能同意了。
在这之后,李世民留下大部分大军,继续围困洛阳城,逼王世充投降。自己则带上最精锐的三千多玄甲军,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窦建德率领的农民军,装备一般,缺乏大型的攻城武器,所以愣是被李世民挡在虎牢关外一个月。一个月之后,李世民趁窦建德防备松懈,亲自出城,带着手下骑兵直冲窦建德的中军大营。当时窦建德正在开会,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就被李世民抓了俘虏。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叫‘你们年轻人不讲武德’。
但显然效果不错。
抓了窦建德之后,李世民带着窦建德去洛阳那边转了一圈,王世充自觉无望,只能投降。
仅此一战,李世民1v2成功。王世充和窦建德,本就是当时北方除李渊之外,最强大的两个割据势力。这一战打完之后,唐代基本也就一统北方了。恰好在这个时候,唐军又在蜀地灭了萧铣,江南的杜伏威又已经在名义上投降了唐代。所以这一战之后,唐代一统天下之势,已经大致明了。
当24岁的李世民,带着窦建德和王世充回到长安城的时候,迎接他的,是满城的欢呼。更夸张的是,因为现有的官职,已经无法表彰李世民的功劳。所以李渊想了想之后,干脆给儿子特意创了一个官职,名为天策上将。
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暂时卸掉了兵权,开始安心做他的王爷。在长安城招了一帮文人,组建了一个叫‘文学馆’的组织。
就在李世民安享太平的时候,同一年,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再次反叛。李渊本来不想让李世民再领兵,所以就让其他人过去征讨刘黑闼。结果万万没想到,李渊派去的几个人,都是垃圾。不但没收拾了刘黑闼,反倒让刘黑闼很快收复了窦建德原本统治的全部地盘。
25岁,李世民再次领兵,征讨刘黑闼。打了几个月之后,平定了刘黑闼。
26岁,基本呆在长安,但日子反倒越来越难过。因为随着李世民战功越来越大,渐渐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就算李世民不想争太子位,他麾下的人肯定也不愿意。所以,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储君之争,拉开了帷幕。
27岁,除了带兵去砍了一次突厥之外,继续内斗。
28岁,升为中书令,继续内斗。
29岁,彻底翻脸。年中,李世民带人在玄武门打了一场伏击,干掉了自己的亲大哥和亲三弟,然后逼自己老爹让位给自己。另外,处死大哥和三弟的所有儿子,强娶三弟的媳妇。
李世民强娶弟媳这件事,一直被后人所不齿。但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说,确实也情有可原。因为这位弟媳出身弘农杨氏,李世民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那些世家大族:我连我敌人的媳妇都敢娶,还能难为你们吗?
就在李世民刚刚登基半个月之后,突厥人兵临长安。突厥人听说唐代在内乱,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当时的长安城内,兵力严重不足,根本挡不住突厥的进攻。关键时刻,李世民唱了一出空城计,带了六个人跑到长安城外,去和突厥人对峙。结果,突厥人被李世民的这种行为给吓到了,误以为长安城内真的有大军,只能退兵。临走之前,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史称渭水之盟。
这一年最后的几个月,李世民开始清理国内的政敌,尤其是那些原本和李建成交好的人。到了年底,李世民基本上已经彻底掌控了全国。
30岁,改元贞观,贞观之治开始了。这一年,李世民继续清理和李建成交好的人,继续稳固朝政,积攒国力。
31岁,继续积攒国力。这一年长安闹了一场蝗灾,李世民不得不自己公开写一份检讨书。除此之外,基本上算是太平无事了。
32岁,前半年养精蓄锐,年底开始对突厥用兵,报当年的渭水之仇。
33岁,灭了突厥,活捉了突厥可汗。
37岁,打服吐谷浑。
39岁,长孙皇后去世。长孙皇后的死,对于李世民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长孙皇后在的时候,不管李世民如何暴怒的时候,好歹都能劝得住他。但是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开始越来越不听从别人的建议。而且最关键的是,李世民其实不会教育孩子,最后导致了太子李承乾的悲剧。而且从这一年开始,之后一直到去世,李世民再无子嗣出生。
没人了解原因,但史学家推测,可能是从这时开始,李世民开始迷恋上了炼丹,吃丹药把自己身体给吃坏了。
40岁,李世民难得离开长安城,去洛阳度个假。到了洛阳之后,听说洛阳有个小姑娘很好看。所以就把这个当时年仅14岁的小姑娘,召进宫做了才人。很多年之后,这个小姑娘独自掀翻了整个大唐,成了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41岁,开始和吐蕃干仗,逼得吐蕃退回高原。
42岁,灭了西域的高昌国,设立西域都护府。自此,西域正式纳入唐代版图。
44岁,干翻薛延陀。
45岁,李世民遭遇了自己人生当中的又一次重大打击。这一年,他的两个儿子先后谋反,其中一个,还是他深爱的太子李承乾。
客观来说,李世民的儿子造反,纯粹是让李世民自己逼得。李世民当皇帝真的是一把好手,但是当爹是真的不会教孩子。李世民老觉得,你就应该像我想的那样去做,我不管你能不能受得了。这种想法,在对付敌国的时候没问题,但对儿子肯定不行。
对于太子李承乾,李世民采取了严苛的虎爸教育,派了一大堆老学究去给李承乾当老师。李承乾不管干什么,都要被他们骂。不能穿好衣服,不能修房子,出门要讲礼貌……反正是很苛刻。在现代的话,这种教育,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心。尤其是单亲家庭,母亲去世,父子之间又不会沟通,这种麻烦,自然更大。
在这一年之后,唐代依然强大,而且更加强大。但李世民却已经累了,开始变得不再英明,开始越发的昏聩。
48岁,李世民不顾大家劝阻,带上十几万精锐,强征高句丽。好在唐军战斗力确实很强,所以这一战,高句丽损失惨重。但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智计无敌的绝代帝王,指挥方面出了很多疏漏,所以唐军也损失不少。
同一年,薛延陀再次作乱,唐军大军压境。第二年,直接灭了薛延陀。
50岁,灭掉薛延陀的同时,建立北庭都护府和单于都护府,将北方草原,直接纳入大唐的版图。
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李世民,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前面是打国内,后面是将唐代周围的邻居,挨个打服。国家版图越来越大,国内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唐代成了当时整个世界最强大的一个国家。
然而,李世民本人,却已经成了一个昏聩的帝王。同时代的人,大多离去,妻子没了,儿子没了,同时代那些曾经和他征战天下,和他在朝堂上吵架的大臣们,也没了。连那些曾经的敌人们,都已经化为尘土。这时的李世民,开始觉得无比的孤独。
于是,李世民越发迷恋上了自己的新爱好。
嗑药。
52岁,有个被后世吹得神乎其神的唐代将领王玄策(但其实对比同时代的唐代将领,也就一般般),从印度归来,带回来了一个印度和尚,说这个印度和尚活了两百岁了。这种一听就了解是骗人的事情,李世民竟然还真信了,真的让这个印度和尚给他炼丹。吃完之后,李世民就此告别了人间。
纵观李世民这一生,我们会发现,他的人生是很复杂的。作为一个皇帝,他确实很成功,一统了全国,开创了贞观之治,打服了周围所有的邻居,让唐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另一方面,李世民做人其实真的很失败。身为儿子,抢了老爹的皇位;身为兄弟,干掉了自己的兄弟,还强娶自己弟媳妇;身为父亲,根本不会教导儿子,逼得儿子造反……
这样一个人,我们真的很难用单纯的好人或者坏人来评价他。
不过显然,他是一个成功的帝王。在做皇帝这件事上,确实少有人能够超过他。
鱼朝恩(722-770年),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唐朝时期宦官大臣。天宝末年,净身入宫,供职小黄门。安史之乱发生后,护送唐玄宗出逃,侍奉唐肃宗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永泰年间,封为郑国公,权倾朝野。大历五年,唐代宗联合宰相元载,坐罪赐死。鱼朝恩出现,...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
公元前236年,正式继位,品行不端。屡遭秦国攻打,接连丢失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番吾等郡。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兵压境,命令将领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听信宠臣郭开谗言,杀害李牧,罢免司马尚,令宗室赵葱、颜聚代替,导致赵军大败,国破家亡。受俘进入秦国,发配到房陵深山中,谥号幽缪。人物生平继承王位赵王...
家人卦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意思就是:家人卦六二。不可随心所欲。要主持家庭中的饮食。正固吉祥。《象》说:六二的吉祥,是柔顺且随顺的原因。“遂”是如愿以偿的意思。“中馈”指的是家中饮食方面的事。这里为什么会提到主持家庭的饮食呢?下卦,又称内卦,六二在下卦中位,就是在...
第一个是中学生素材必备人物——司马迁。“赢得生前身后名”,对于古代的士大夫而言,史书上的美名有时候比身家性命、尊严都要重要,所以古代沽名钓誉的人也不少。司马迁之所以成为中学生写作文最爱举的例子,无非是因为他先遭受宫刑,后写出了《史记》。《史记》在古代被一部分人视为对汉武帝的“谤书”,例如三国时期的司...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郡安丰县(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太元二年(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官拜大将军、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说起太监这个职业总是有所偏见。毕竟这些身体残缺的人,大多数精神上或者心理上也是有些扭曲,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让人不解的极端行为,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也很正常。不过,毕竟这个特殊群体也是社会的一员,理应得到报酬。为皇上的亲戚们辛苦了整整一年,到了年末多领些福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唐朝宰相。戴胄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戴胄被擢升为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数次犯言直谏,后改任尚书左丞。629年(贞观三年),戴胄代理吏部尚书,主持选官,次年又以民部尚书之职参预朝政,成为宰相。633...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母亲卢氏,惠安县名士卢仁之女。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自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开始相互战争。齐国和鲁国相邻,都处在山东境内,经常发生一些小冲突。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躲过鲁国的截杀,率先回到齐国即位,是为齐桓公。鲁庄公不甘心,趁着齐桓公刚刚上位立足未稳,发兵攻打齐国,这便是乾时之战。战争以鲁军战败而告终,愿赌服输,鲁国只得承认...
北方兵革时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国家又对佛教执行严格的限制政策;南方则各国相安,社会比较安定,帝王都热心护教,因此两方的佛教,一则勉强维持,一则续有发展,其情况各不相同。简介北方从后梁到后汉,各代对于佛教多因袭唐代的旧规,也例行诞节诣寺行香、斋僧、僧道对论、赐紫衣师号、度僧等事,但对僧尼的管理则...
公元前302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掀起秦齐争霸的斗争。发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吞并富有的宋国,自称东帝。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周室,自称天子。公元前284年,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破齐国七十二城,齐湣王出逃莒城,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人物生平继位初期公元前301年,齐湣王刚即...
三国其实就是三个主要的割据势力,之所以成为国,不光是各自称帝,而且在军事外交方面都是按照大国的方式办事,比如蜀汉最弱但也能制约西南少数民族,孙吴也对海盗及南方蛮族进行打压,曹魏最强,直接打的北方游牧民族没脾气,匈奴都俯首称臣。所以三国名副其实,虽然最后江山落到了司马家,但继承了曹魏强大实力的西晋王朝...
古代流放的罪犯,都是发配到边疆,来往几千里不说还有各种危险,可是衙役们为何抢着押送犯人,这其中有什么猫腻?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尧舜时期流放之刑出现,一直到清末才被废除。流放之刑远古以来出现的比较少,到秦汉时代才逐渐形成体...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屋内的人正在休息,屋外一位杀手轻轻用手指戳破了窗户,点燃迷烟,塞了进去,屋内的人便被迷晕了。当你看到这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古代的窗户是纸糊的,纸糊的窗户又怎么能遮风挡雨呢?请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哦。最开始人们是用兽皮遮挡窗户的,在冬天里可以保暖,夏天却十分闷热。到...
殷峤(6世纪-622年),字开山,雍州鄠县(今陕西户县)人,祖籍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唐朝开国功臣、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秘书丞殷僧首之子。出身陈郡殷氏,少有学行,工于尺牍。初仕隋朝,起家太谷县长,政绩卓著。太原起兵后,补任大将军掾,从平西河。迁为渭北道元帅(李世民)长史,联合刘弘基屯兵...
周亚夫(公元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人物生平继承爵位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
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耿直敢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后为赵王刘如意相,刘如意为吕后所杀,周昌自觉辜负刘邦,郁闷不乐,三年后去世,谥号悼。人物生平追随刘邦周昌是沛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
盔甲是古代行军打仗必不可缺的一样东西,同刀、剑一样,是士兵们的武器。古代的盔甲同我们现在的枪支弹药一样,都是属于国家管控的物品。古代政府不允许平常百姓家拥有盔甲,盔甲是作为国家、政府专用的,属于部队专用物品。如果普通百姓私下制作盔甲,就同走私盐铁一样,是要被致死罪的,严重的话,家人甚至还会被牵连。可...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楚灵王出生于上郢(今湖北宜城东南)。楚郏敖四年(庚申,公元前541年),楚郏敖生病卧床,于是,芈熊虔借口入宫探病之时,用束冠的长缨将楚郏敖勒死。于公元前540年自立为楚国国君,更名为虔。立都于上郢。他即位时,是楚国与晋国平分霸权的时候。埋下祸根楚灵王三年(公元前537年),大会诸侯,...
在世人的眼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是国家之中最幸福的人之一,他们甚至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实际上,皇帝的生活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幸福,倘若他们想要当一个名垂千古的明君的话,便需要昼夜不分的工作,倘若他们想要享受生活的话,便必须承担可能带来的后果,或许是早逝,亦或许是王朝的覆灭。不过,在古代的...
关于历史的纷争非常之多,这正是因为历史没有确切的答案,而对于历史的记载却是出入良多,正如史料记载中对于皇帝的评价,在明清两朝时期就出现了很多皇帝嬗变的案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数明英宗了,在明朝的官方正史中所记载的明英宗可以说是一个至善至美的英明君主,可是到了明清交替之际,关于明英宗的官方正史记载出现...
古代皇帝解除武将的方法很多,有和平的有血腥的。在历史上比较好的就是宋代解除将领的办法,和平的,并且这些将领基本都得到了良好的待遇。有句成语叫做“杯酒释兵权”,说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下属将领也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最终成功让带兵的将领交出兵权。下面我将从几个方...
韩侂胄(hántuōzhòu)(1152年11月6日-1207年11月24日),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权相。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宋神宗第三女唐国长公主之孙。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1194年),与...
首先中国是个大陆型的国家,虽然也有靠海或者江河湖泊的地方,但是那些地方占地面积并不大,所以中国根本还是个农业型的国家,渔业资源也并不丰富,古代的造船技术和现在相比也是差距巨大,只能造一些体积小的船只,那种可以远洋航行的船只制造难度大非常消耗资源,所以造的不多,人们也无法像现在一样进行远洋捕鱼作业。所...
宋共公十三年(公元前576年),宋共公去世。华元做右师,鱼石做左师。司马唐山杀死太子肥,又打算杀死华元,华元要逃亡到晋国,鱼石阻止了他,到了黄河又折回来,杀死了唐山。于是,立宋共公的小儿子成为宋国国君,是为宋平公。宋平公三十年(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再次发起弭兵之会,在宋都举行十四国之弭兵会...
公元前813年,卫釐侯去世,太子余继位,是为卫共伯。和受到其父卫釐侯宠爱,卫釐侯赐给他许多财物。和用这些财物收买武士,在卫釐侯的墓地前攻袭卫共伯,卫共伯躲进墓道里自杀而死。卫国人拥立和继位,是为卫武公。卫武公在位时期,施行康叔政令,使百姓和睦安定。后因勤王有功,升为公爵。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