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隋朝 >  当年科举考上第一名的状元,当官10年后发展怎么样?

当年科举考上第一名的状元,当官10年后发展怎么样?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878

自从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在明清时期逐渐成熟之后,状元的含金量便开始不断的上升。就从考试的难易度来说,要想得到状元,必须要经过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一步步的关卡,最后才能得到第一名的位置。

image.png

三年一次的会试,需要跟全国学子比拼。种种难度,一般人都熬不过来。而且,科举越往后面发展,就越注重考试过程是否公平。说到底,朝廷也希望招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如果靠作弊,凭关系上位,再有难度的考试,也不过是摆设。

所以,到后来对防止考场作弊,做得非常严格,规矩也很多。考生之间,不允许私相授受,并且得互相监督。同考场学子如果发现作弊不举报,也会受到连带惩罚。招选考官时,除了身份、官职欧要求,对品行更有考验。而且,惩罚措施极为严格。

不仅是简单的罢官贬职,更有可能是杀头的死刑,甚至会株连亲友。顺治十四年,皇帝经监察官员给事中任克溥举报,发现顺天府乡试中,有严重的作弊情况。为了以儆效尤,朝廷直接杀了七名考官,并惩罚考官亲属,流放一百多人。史称“丁酉科场案”。科举难度的提高,防止作弊手段的同时进行,更能进一步提高状元的含金量。

而且,状元的数量,在整个官场比例是非常低的。以清朝为例,从顺治三年到光绪三十年,朝廷举行过112次科举。因为顺治九年跟顺治十二年时特例,同时招了满、汉两名状元。所以,这段时间内,清朝总共只有114名状元。

因为状元的含金量高,人数又较为稀少,朝廷便可以在每个状元上,倾尽更多的资源栽培。作为一甲头列,状元在殿试结束后,可以不同参加之后的朝试选拔,直接能入翰林院。

翰林院是过去培养宰辅人才的地方。入了翰林院,就等于将来拥有封建入阁的一半门票。状元入了翰林院后,就是六品官阶。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如果是举人当官,一般只能是七品知县。而且,一辈子也很难继续熬上去。

可是状元不同,朝廷是把他们往高级官员的方向培养的,将来要担当担任。以清朝史料统计,当时114名状元中,有14人升任内阁大学士,9人担任军机大臣,19人担任总督、巡抚一级的封疆大吏。其余人,也基本都是四品以上官阶。

这个级别,属于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密折的中高级官员的行列。而且,许多人考中状元时,岁数并不大。以清朝现有资料统计,岁数最大的在59岁,最小的在24岁。这个年龄区间,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正是精力旺盛的时期。起点高,精力足,状元一般都能得到很快的升迁速度。10年功夫,就可能升任高位。

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状元,虽然不能保证个个人才,但其中确实有不少厉害的人物,且在历史上,得以留下名声的人。如嘉庆二十二年的状元吴其濬。这个人不仅从政经历丰富。在福建、江西、陕西、湖广、云贵等地,都担任过巡抚、总督一级的地方官,在中央上,担任过太子洗马、兵部右侍郎、内阁大学士等职位。而且,还是个有名的科学家。

吴其濬阅历广泛,他在公务外,又写了很多书。这些书不是程朱理学,也不是道德文章、为官心得之类的内容,而是讲如何治水、对植物、矿物的记载描述。如《治淮上游论》,就是讲怎么治理洪灾频发的淮河。《滇南矿厂图略》,讲的是云贵地区的矿物。《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植物名实图图考》则是专门对植物的记载。在植物记载上,吴其濬不仅很详细的留下文字,还专门去采集标本,制成图片。这是很见功底的。

当然,没考上状元的,也不一定就没有出路。如左宗棠,举人出身,最后收复新疆,同样完成一番伟业。只是说状元在科举考试的选拔汇总,含金量更高一些,成材率也不低。

状元们如果可以成为高级官员,退休后,只要没有被朝廷惩罚过,就可以享受到不错的退休待遇,能领到在任时的全部俸禄。级别越高,退休后可以得到的待遇就越丰厚。这种丰厚,不仅是简单的退休高低问题。而是可以终身保障,甚至可以把这种待遇留给子孙。

如清朝时,朝廷会允许高级官员荫封子孙,给后辈留下通往仕途的捷径。对于古代很多人来说,这等于有一份可以传承子孙的铁饭碗。很多人都为此感到知足,并在争夺官职的路途上,越走越远。

还有一些官员,可能会一直担任官职,被朝廷强行留下,不让退休。如慈禧后来重新招孙家鼐担任礼部尚书,又升任大学士职位,无法退休。直到宣统元年,朝廷才勉强同意83岁的孙家鼐退休。而在退休不久后,孙家鼐就去世了。

关注小编,让你随时随地掌握历史资讯,丰富自己精彩的生活,欢迎各位采纳!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