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宋朝 >  因这四个字 王安石丢了状元!但名气反而更大了

因这四个字 王安石丢了状元!但名气反而更大了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607

北宋庆历二年,21岁的王安石进京参加进士科的考试。经过主考官们的阅卷,考试成绩很快就出来了:第一名是王安石,第二名是王珪,第三名韩绛,第四名杨寘。于是礼部就把这份名单递到了宋仁宗的案头。按照宋代录取进士的程序,接下来就该由皇帝亲自阅卷圈定进士名单。因为从理论上说,所有的进士都应该是皇帝亲自录取的,所以进士一向有“天子门生”的说法。一般来说,皇帝大多会尊重主考官的意见,毕竟这份成绩单是经过大宋朝最有学问的人一致认定的。这么说来王安石这个状元基本稳了。但是偏偏在最后这个环节出了点意外,让王安石丢了这个几乎到手的状元。原来,当宋仁宗对照着礼部送来的名单阅卷时,在王安石的试卷中看到一个典故“孺子其朋”,于是心里就很不痛快,当即认为王安石不能当状元。

因这四个字 <a href=王安石丢了状元!但名气反而更大了" inline="0"/>

那么为什么王安石引用了这个典故会引发仁宗皇帝的不快呢?这还得从“孺子其朋”这个典故的出处说起。“孺子其朋”语出《尚书·周书·洛诰》。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原本是周公周成王说:“你这年轻的小孩啊,一定要和群臣像朋友一样融洽相处。”这是周公以长辈兼辅政大臣的口吻在告诫周成王。你想,当时王安石才21岁,而宋仁宗已经当了20多年的皇帝了,看到这么个小后生以长者的口吻告诫自己,心里自然有一点不痛快。就是宋仁宗这一念之差,王安石的状元丢了。

王安石的状元被否了,按照规则,应由第二名的王珪替补为状元。仁宗皇帝接下来也看了王珪的卷子,觉得没什么问题,王珪可以当状元。但一查王珪的档案,发现他是在职的官员,不能当状元。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已经有官职的人不能当状元,也就是说在职干部不能当状元,这是条死规定,皇帝也没办法。于是仁宗皇帝又拿起第三名韩绛的卷子来看,看完之后认为韩绛也可以当状元,但是一查,韩绛已经担任殿中丞,也是一名在职的干部,所以韩绛也与状元擦肩而过了。于是仁宗皇帝又看第四名杨寘的试卷,认为这位考生也不错,而且不是在职干部,于是状元就他了。按理说,杨寘排第一后,王安石应该顺延到第二,其他人依次顺延。但是这位仁宗皇帝可能就为图省事,直接将原来的第一名与第四名互相对调了一下,杨寘成了新科状元,而王安石却成为了第四名。

这里还有个故事,这个杨寘人比较高调,在考前就对这个状元志在必得。礼部的成绩单出来后,杨寘通过内部关系得知自己是第四,就很不高兴,在酒桌上发牢骚:不知是哪个小子夺了我的状元!谁想等到张榜的时候,自己却中了状元。杨寘能得这个状元,真是运气太好了。但是杨寘这辈子的运气似乎在这件事上都用尽了。杨寘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任颍州通判,还未及赴任,其母病逝。办完丧事后,杨寘竟也一病不起,日渐羸弱,以致撒手人寰,年仅30岁。可怜这个状元郎,才华未展,英年早逝。

王安石反因戏剧性地丢掉状元,名声更大了。而且,王安石一辈子都没和人抱怨过“本来这个状元是我的”,可见其气量之高。有的时候,没有拿到第一比拿到第一还要更吸引人们的眼球。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