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宋朝 >  为何说欧阳修、苏轼生活在清朝不会善终?

为何说欧阳修、苏轼生活在清朝不会善终?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248

为何说欧阳修苏轼生活在清朝不会善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欧阳修苏轼,是我国北宋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两位大家,他们先后为文坛领袖,关系亦匪浅,既是师徒,又是朋友,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都有着重要的精神力量。为何有人说欧、苏生活在清朝必死无疑呢?我从欧阳修苏轼的性格说起,再论清朝的社会环境,反观文人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清醒醉翁与顽童东坡

说起欧阳修,我们第一反应好像就是那位"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醉翁",醉翁所醉不仅在酒,还在山水,更在心事。

欧阳修在文坛上是一代领袖,在政治坛上亦居高位,他是一位改革家、实干家。面对重安内轻攘外的北宋,他清醒提出要改变"三冗二积"的局面,"三冗"即冗兵、冗费、冗官,"二积"即积贫、积弱。然而改革之举势必牵扯诸多人的利益,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遭到贬谪。当时一名谏官在宴会之上大肆诋毁范仲淹,时局所困,心有不忿之人自然不敢多言。然而欧阳修却在宴会之后写下大名鼎鼎、酣畅淋漓的《与高司谏书》,以下为大家节选片段(让我们来看看文化人如何斯文骂战)——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什么意思呢?人的性格,刚毅果断、怯懦软弱都是天生的,不可以强行改变。就算是圣人,也不能用办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如今您家中有老母亲,自己爱惜乌纱帽,害怕吃不饱穿不暖,看重利益俸禄,因而不敢稍违背宰相的意思以至于受刑遭祸,这是庸碌之辈的常情,您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没本事的谏官而已。虽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将怜悯您的无能,而不会必须强迫您必须做到什么事。如今却不是这样,您自己不惭愧,反而昂首挺胸、洋洋自得,诋毁有才能的人,说他应当被贬黜,希望以此来掩饰自己不据理力争的过错。有能力做却不敢做,是愚笨的人;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是过错,这真是个伪君子。

大意就是您无能不是您的错,但是您通过诋毁贤人来掩饰自己的无能就太过分了。短短几句话我们就能看到欧阳修的嫉恶如仇和金刚怒目。

苏轼欧阳修的学生,同时也是欧阳修的好友、同道,二人虽为前后辈,但是意气相投、互相欣赏。

苏轼说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热爱世界,热爱人群,还热爱吃,爱吃的文人大抵是可爱的,被贬黄州还能写出《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但他在政治上同样是一位坚持原则、不随上下的君子。他对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予以猛烈抨击——"有兼并之族而赋甚轻,有贫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富者地日以益而赋不加多,贫者地日以削而赋不加少",对"士大夫畏之而不敢议"表示不满,他提出要对损公肥私的现象严加管制。

清朝文字狱——文士的悲歌

近几年有许多以清宫为题材的电视剧,从宫斗之背后我们也可看到康乾盛世的繁华,甚至可比之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然而繁华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清军为异族,入侵历史文化厚重的中原,总显得底气不足,为了钳制复兴思想,在文化上推行八股文,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存天理,灭人欲",甚至大兴文字狱,从文人的诗词章句中捕风捉影,下令各级官员彻查全国书籍,对有悖逆思想的文人严加处置。

"往往为兴一案而关联七八省,株连数百人,从发案到最后结案又拖延数十年",可见一案的牵连之广。对于触犯文禁的人更是刑法严酷,凌迟、分尸,"应有尽有",若是犯案之人以死,还要掘开坟墓戮尸,令人不寒而栗。给大家举个例子,乾隆47年,卓长龄所著的《忆鸣诗集》被认为有"忆念前明"之意,"鸣"与"明"谐音,上报给乾隆乾隆帝大为光火,称其"丧尽天良,灭绝天理,真为复载所不容",卓家几遭灭门。

"寻章摘句,吹毛求疵;穿凿比附,诛意攻心;探头探脑,告密成风;;疑神疑鬼,保官为上;;过犹不及,文网日密;宁严勿弛,诛连日众"。在清朝统治的268年间,竟有200多起文字狱,每一起牵连之广不可想象,不仅涉案文人获罪,其家族亦难以幸免,甚至未尽揭发义务的官员也要受罚,接待过"罪人"的旅社茶馆也要受罚,令人思之极恐。

文人与时代

试想,在清朝这种大兴文字狱的高压政治环境下,文人连说话都要谨慎,又怎敢议论政治,发表己见。乾隆皇帝要求臣子"各抒己见,深筹国计民生要务,详酌人心风俗之攸宜,毋欺毋隐",而现实却与此大异,群臣稍有不慎便是牢狱之灾。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之中,欧阳修苏轼这等刚直耿介之士又怎有生路?

的确,欧阳修苏轼如果在清朝必死无疑,但我们可以更近一步思考一个问题,在清朝会出现欧阳修苏轼吗?

特定的社会环境出现特定的人,时势造英雄。北宋广开言路,励精图治,给文臣以极高的社会地位,才有范仲淹欧阳修、梅饶臣、苏轼王安石黄庭坚司马光等一大批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可爱文人出现。清朝为维护统治,钳制思想,致使读书人终日埋首于古籍,社会思想僵化,最终如八股文一样全无生气,人才枯竭。(一往文学作者:李一帆)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