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现在印度如蜗牛般攀爬的发展速度,很难想象曾经的他们是这么发达。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如果没有些真本事,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民族文化的断流对一个民族韧性的生长确实存在极大的影响。印度在遭受了数次入侵,几番沦为殖民地之后,现在多多少少都带着外来文化的影子,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滋味,变得有些“不伦不类。
那么,古印度到底有多发达呢?今天就跟大伙详细聊聊。
现在的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大国之一,属于发展中国家。古代印度、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例如他们对金、银、铜等金属的开采,以及对棉花的栽培等,就连他们的对外贸易,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种植业
地形而言,印度是适合发展种植业的。但在最开始的时候,这里极大部分是森林,是狮子、老虎、野象、蟒蛇等严密守卫下的窝巢,且人们大多具有卢梭般轻视文明哲学思想。
都说,发明的发展靠思想的转变,而思想的转变靠制度的推动。到了《吠陀》时代,土地实行私有制,谁开荒归谁所有,这极大鼓舞了人民劳动的欲望。渐渐地,地面上的猛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种植的稻谷、豆类、玉蜀黍、蔬菜与水果。
如果一直是这种模式的话,后面的发展肯定会停滞不前,因为很多东西是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的。
意识到这一点,孔雀王朝的旃陀罗笈多王(公元前324—前300年在位)宣布所有的土地都为皇家所有,由皇家分配给人民去耕种,并由人民于每年付出租金与缴纳赋税。从这时开始,规模化种植形成,于是水利灌溉便应运而生了。旃陀罗笈多王大力兴修水坝,开凿人工湖蓄水,建造运河连通各方。直到现在,很多那个时代运河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人工湖的痕迹也尚未磨灭。
在孔雀王朝的鼎盛时期,古印度绝大多数的人口,无论贫富,都能吃饱谷物,肉类、鱼类与家禽,也能偶尔品尝。更令人惊讶的是,那个时候的印度人,就开始利用咖喱、生姜、丁香、肉桂以及其他的香料调味品来为食物赋香了。
采矿和冶金业
印度人绝对是最早开采金矿的民族之一。在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使用的金子大部分来自印度。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前425)与麦伽斯提尼记录了波斯商人关于印度人采矿的描述,称:“巨大钻金蚂蚁,其体形比狗小一点,又较狐狸大些”,曾帮助开矿工人抓攒沙土,探查金矿。据判断,这些所谓的蚂蚁可能是穿山甲之类的动物。至于银、铜、铅、锡、锌与钻石等,当时的古印度人也都已经开采,而铁器更早,在公元前1500年就已经有了。
古印度冶金技艺的发展,同样不容小视。他们很早就之前就学会使用小木炭火炉进行铁的熔化,打造出金属成品的质量令人惊叹。如位于德里的一座超日王建筑,大约是380年建造,它所使用的铁柱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未腐锈变形,不得不说是冶金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纺织业
在很早的时候,古印度的很多地方就已经使用棉花来制作衣服。希罗多德曾在他的史料中写道:“这不过是某一种野生的树,不结果实只长出一些羊毛,但其美观与质地都超过了羊身上的毛,印度人民都用它来制作衣服穿用。”由此可知,同样最迟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印度人就有纺织业了。
到了公元9世纪的时候,古印度的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阿拉伯人在9世纪时关于印度的游历记载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在这个国家里人们用一些特别而精致的材料制作了衣服,这些材料我们在其他的地方还没有看见过,它们是通过织与编达到这样美观与精致的程度。并经由一个中型大小的圆形物将这些材料抽出一根细细的丝线来。
1293年,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也提到:刺绣在这里相当的精巧与秀美,胜过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的出品。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克什米尔的围巾与印度的地毯,在图案设计与编织上,即使在现代也算得上超级精美。
其他制造业
其实从中世纪开始,印度的制造业已经非常发达,当时的欧洲人甚至将印度看成几乎是所有制造业的专家,木器、象牙、金属、染色、肥皂、玻璃、漂白、制革、火药、烟火、水泥等各行各业,无所不能。比如我们中国,也在1260年从印度进口了眼镜。
17世纪柏尼尔游历印度,他描写当时的印度真是百业兴旺。费奇也说,在1585年曾亲眼目睹一个约由180条船组成的商船队,满载各色各样的货物,从印度西北部朱木拿(Jumna)河出发。
贸易
印度的对外贸易与它的历史同样悠久。从在苏美尔地区与埃及所发现的遗物里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国家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与印度有了商贸往来。经由波斯湾为通道的印度与巴比伦的商务在公元前700~前480年之间曾盛极一时,印度的船舶在旃陀罗笈多王的时代就组成商队出海远航驶往缅甸河中国。小亚细亚西岸的爱奥尼亚商人们,也在这个时期成群结队地来到了印度南部达罗毗荼地区,群集在当地的市场。
当时的罗马大量从印度进口豹子、老虎、象、调味香料、化妆用香水、生丝、细花布、棉花、金属品的衣服以及机械使用的润滑油膏等。罗马作家普林尼(62~113年)曾提到,每年由罗马当局付给印度的金钱竟达500万元之多。
莫卧儿王朝时期,古印度的对外贸易再度走向巅峰。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以及其他城市,就是因它们是欧洲和东方及印度的商道与必经的港口而繁盛起来。孟加拉等港口为当时有名的造船工业所在地,由于它们的造船技术优良,君士坦丁堡的君王竟将原在该国亚历山大港内兴建的船只改在这里建造。
金融
公元前4世纪之前,印度在国家担保下实行了一种硬币制度。后来,舍尔沙发行了一种外观美丽的铜、银与金制的硬币,并以卢比作为当时国内通行的基本币制单位。在阿克巴王与贾汗吉王统治期间,印度硬币的发行超过了任何现代欧洲国家所通行的货币。
可能是亚洲人对金钱保守意识的传统所致,当时印度人还不会使用积蓄来投资自己的企业,他们情愿将这些积蓄隐藏起来,或是用来购买珠宝饰品。正是忽略了信用制度的发展,欧洲得以轻而易举地支配古印度的金融,当时的欧洲人不顾婆罗门的仇视与敌对,渐渐地开始对印度人实行贷款。根据借钱人的阶级来决定利率的多少,12%到60%不等,一般是20%。债务的清偿不可借口倒闭或用破产来抵赖,如果一个债务人尚未偿还债务即已死去,他的子孙后代一直要延续到第六代都有责任偿清这一笔祖宗欠下的债。
税收
古印度的农业与商业税收都极为繁重,农民们必须缴纳全部收成的1/6到1/2。到了阿克巴王时期,进行了税制改革,将土地税加到1/3,同时免除了其他所有税种。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将收入和纳税额直接挂钩,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和现代税制的中心思想基本一致。
人民生活
在莫卧儿王朝的统治下,人民一般的生活状况较为富裕,一般的薪资都很优厚;在阿克巴王的统治下,一般手工艺的工人是每天3到9分钱的工资,而物价又相对低廉。1600年1个卢比,可以买到194磅小麦或278磅大麦(到了1901年,1个卢比仅能买29磅小麦或44磅大麦)。1616年,一位住在印度的英国人说:“我走遍了王国的每一个地方,发现每个地方都充满了大量的粮食,每一个居民都不缺少面包。
我国知名的游僧玄奘和尚也曾这样形容当时印度的城市:有花园,有池塘,还有一些充满了文学、书籍与艺术品的学术机构;居民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而这些家庭也都富裕;水果与花卉充满了各地……人民的举止颇为高雅,穿的是光彩夺目的绸缎;他们都显得干净利落而健谈;在他们之间均匀地分成正教与异端两派。
威尼斯的一位游历者孔蒂在1420年记录:在恒河的两岸,一个接一个繁华的城市排列成一线,每一个城市的建筑都设计美观,并有许多花园、果园与不少的金与银,商业与工业亦很兴盛。沙·贾汉王的地下室储存着金银财宝,整整装满了两大间,每一间约有15万立方英尺的容量。
文森特·史密斯更是直言当时印度的大城市(如阿格拉与法塔赫布尔辛格),都比伦敦大比伦敦繁荣。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