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山海关之战有多惨烈?李自成的18万精锐几乎被团灭,15员大将阵亡

山海关之战有多惨烈?李自成的18万精锐几乎被团灭,15员大将阵亡

来源:历史知识网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当属逼着崇祯皇帝自缢、攻进北京城的李自成了。

李自成号称李闯王,发家于农民起义,并且在起义过程中一路高歌猛进,给了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最后的致命一击。

崇祯皇帝驾崩之后,他也顺理成章的进入北京城,并开始准备称帝事宜。

然而此时的李自成并不能对国内的政治秩序完全放下心来,驻守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对他来说是最大的隐患。

吴三桂虽然承诺了投降大顺军,但是在山海关大战之前还是转投了多尔衮的部队。

于是,激烈的山海关鏖战也避无可避。

山海关之战到底有多惨烈?李自成在这场战斗中全面溃败,最根本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段明末清初的历史。

短命皇帝,自作自受

在明朝末年发动农民起义的李自成,或许连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这场起义的最后,是他结束了崇祯皇帝的性命。

当时,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队已经打到了北京城外,留在皇宫当中的崇祯皇帝深感大限已近。

他没有办法再去抵挡大顺军,可他也不愿意去当李自成的阶下囚。所以,他为自己安排好了结局。

崇祯皇帝先是来到后宫当中,把留在宫里的妃子和公主全都杀死。

而后,他带着自己的贴身太监走到了后山,留下了一封血书,要求李自成善待北京城内的老百姓。

最后,他在一棵树上自缢而亡,结束了这充满遗憾的一生。

崇祯皇帝其实并不是一个昏君,若他不是生活在明朝最昏暗的年代,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

可是遭到了自然灾害侵袭的明朝,早已经在前朝皇帝的手中逐渐崩塌。

崇祯皇帝即便有大罗神仙之能,也没有办法再挽救明朝。

而在他死后不久,李闯王便闯进了京城。

李自成出身农民阶级,身上充满着小农阶级的劣根性。

他没有读过几天书,也没什么经天纬地的治国之才。

所以他只知道打仗,却不知道在打进北京城之后,该怎样安抚国破之后的百姓。

按照常理来说,李自成首先应该向百姓展示自己的仁慈,命令手下的军队安抚民心。

紧接着,他也应该重明朝末年的官僚体系,利用旧官员对于治国之事的熟悉程度,帮助自己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基础。

可他偏偏随心所欲,反其道而行之,给自己接下来的生活埋下了诸多的隐患。

李自成身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个人生活风格上的变化。

他手底下的大顺士兵,与他朝夕相处,甚至都感觉他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过去的他治军严格,绝不允许手底下的将士们因为贪图享乐而耽误战事。

可是现在,他不仅不约束将士们寻欢作乐的行为,甚至还与他们为伍,放纵自己于享乐之中。

整日里声色犬马,不思进取。

李自成的身边确实也有谋士,但那些谋士的水平相对于刘伯温之流来说,就实在有些寒酸了。

他们同样没有超脱阶级局限性的眼光,所以也找不到办法去规劝李自成,只能任由这位短命的皇帝享受短暂的欢愉。

另外,李自成还放任手下军队在民间大肆搜刮百姓财务,严重威胁到普通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顺军中的一位将军,在进入北京城之时,就把一户商人家庭的绸缎庄抢劫干净。

这位商人求告无门,始终无法得到公正的对待,后来甚至还被将军报复,一家人死于非命。

商人的情况并不是北京城中的特例,许多老百姓都遭到过类似的对待。

李自成对此清清楚楚,可他却放任军队,不加管束,以至于彻底失去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底层百姓对于统治者来说,就如同流动不息的水。

虽然上层统治阶级一般眼高于顶,看不见百姓的苦难,但若有人能够设身处地与百姓产生同理心,哪怕只有一点,他们也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然而,李自成显然不具备这方面的特质。

因此,北京城中的百姓无时无刻不想推翻他,有人甚至开始怀念起了黑暗腐朽的明朝皇室。

以上种种作为,已经让李自成失去了在北京城中长久统治的基础。

而接下来的一件事,更是成为了他兵败如山倒的关键。

李自成盲目的排斥来自明朝朝廷的所有官僚,在进入北京城中的第一时间,就革除了他们所有的官职。

不仅如此,他还对外宣称,大顺军队为了结束明朝的逆天之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今军队内部已经严重亏空。

因此他要求贵族官僚贡献出家中私藏的财物,无偿的捐献到军队当中。

虽然李自成并未以强制性的命令来要求官员捐钱,但是他的手段却是非常残酷的。

某位官员的大门一旦被大顺军队敲响,他就必须要老老实实交出财物。如若不然,他和他的家人可能会当场性命不保。

吴三桂留在京中的父亲吴襄,也正是因为此事,被李自成下了大牢,遭到了大顺士兵的折磨。

由于李自成想要拉拢吴三桂,所以他并不敢把京中发生的事情告诉对方。

不仅如此,他还派出下属,拦截吴家向吴三桂报信的信使,确保吴三桂不知道京中的情况变化。

不过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已经被李自成说动的吴三桂,还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立即反目,联络清军

李自成在京城站稳脚跟之后,便命人给远在山海关的吴三桂送信,邀请对方与自己合作,双方一起缔造一个新的政权。

由于大明王朝已经灭亡,所以现在摆在吴三桂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

他要么投降于清军,成为人人喊打的汉奸和卖国贼。要么跟李自成合作,说不定日后还会因为从龙有功而享受荣华富贵。

毫无疑问,吴三桂选择了后者。

接到李自成的密信之后不久,他就带着自己的亲信动身前往北京,打算与李自成亲自商讨接下来的计划。

可人算不如天算,被李自成百般拦截的信使,还是在半路上遇到了从山海关远道而来的吴三桂,并把家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告知了对方。

吴三桂勃然大怒,恨李自成狼子野心,更恨自己差点误入了小人的圈套。

之前的合作计划,现在必然被他完全推翻。他和李自成之间,也走到了不死不休的境地。

吴三桂转变决定之时,李自成也知道了京外发生的事情。

既然吴三桂已经打算和他撕破脸,他也没必要再与对方维持虚假的和平。

于是李自成来到大顺军中,亲自点兵,亲自带队,浩浩荡荡地赶赴山海关。

根据史书记载,李自成此次点兵的人数大约在18万左右。

至于真实人数到底是何,我们后来者就不得而知了。

在战前做战略部署时,李自成总共把重点放在了两个地方。

第一个重点是针对山海关的战术布置,他相信南征北战的大顺军队,绝对能轻轻松松赢下他观念中的明军废物。

至于第二个重点,则是拦截援军。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李自成相信,吴三桂既然已经决定了与自己为敌,那么他必定会想办法联系清军。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清军尚未到达山海关之前,提前拦截他们。

为了保证士兵们的体力,他并未要求军队极限提速,而是适当劳逸结合,给予战士们充分的休息时间。

因为李自成明白,打仗并不能急在这一时。

到达山海关之后,他兵分四路,前三路分别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这三座辅城的方向对山海关中心实行包围。

至于第四路,则是在山海关南侧的石河设下埋伏,把吴三桂突围的出口给堵住。

被困在山海关中的吴三桂,自然知道虚耗时间并不现实。

他的队伍虽然在与清军的交战中练出了水平,但大顺军队也并非好相与的对手。

留在关内,只能坐以待毙。

于是,他果然选择了从南边的石河方向突围。

与此同时,他也命人从秘密通道悄悄出去,暗中联系多尔衮

吴三桂所率领的关宁铁骑,和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军队,迎来了第一次的正面交锋。

双方带领的部队都是自己手底下的精锐力量,因此战局一时之间难舍难分。

最后,大顺军还是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取得了顺利,把吴三桂又重新给逼了回去。

吴三桂当然不死心,石河是他唯一的生路。这里如果走不通,他就真的会被困死在山海关。

所以双方短暂休整之后,关宁铁骑又发动了第二次的冲击。

与上次一样,大顺军队一鼓作气,再次击溃敌军。吴三桂冲锋不成,反而损失了几员大将。

在一个上午的时间里,吴三桂发动了多次冲锋,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关宁铁骑和大顺军队也是各有死伤,谁也没能占到对方的便宜。

不过,吴三桂并不急,因为他还有后手。他的援军,正是多尔衮

致命一击,战况激烈

多尔衮那边接到吴三桂的密信之后,并没有急着做出决定。

在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看来,山海关并不是那么容易越过去的,吴三桂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投降的。

身在战场,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踏入吴三桂设下的陷阱当中。

吴三桂在信中对他说,他可以率领八旗军队从山海关的隘口进入。

他会提前派出士兵在此镇守,与多尔衮的军队里应外合。

虽然从心底里不愿意相信吴三桂,但多尔衮还是清楚,吴三桂并不是清军面临的最大的敌人,李自成才是。

如今若能与吴三桂合作,胜过李自成,那满清军队将再无阻力。

所以即便有些冒险,他还是愿意尝试。

并且多尔衮提前预料到李自成的军队肯定会截断援军道路,于是他快马加鞭,硬是赶在李自成之前到达了威远台。

他并没有主动出手,也没有立即加入战局的打算。

隔岸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这才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于是他就眼睁睁看着吴三桂一次次冲锋,看着李自成的大顺军队和关宁铁骑战的你死我活,看着这些人一个个倒下,再一个个补上去。

实在是走投无路,吴三桂只好亲自找到多尔衮,请求对方出兵。可多尔衮并不相信他的诚意,硬是要让他摆出态度来。

被逼无奈,吴三桂只能剃掉自己的头发,还要求自己手底下的士兵们做出同样的改变,以此来方便清军区分敌我双方。

他亲自迎着八旗军进入了山海关,把皇太极等人始终无法越过的天堑拱手摆在了多尔衮的面前。

此时多尔衮的内心也十分激动,他已经料想到,自己将完成一件祖宗们无法完成的丰功大业。

等到关宁铁骑和大顺军队双方都精疲力尽之后,八旗军队再趁虚而入,如同地狱罗刹一般收割大顺军队的人头。

他们势如破竹,动作迅速,简直无法阻挡。

与此同时,多铎率领的另一支队伍也从石河下游对李自成发起了突袭。

这里是李自成部队的队尾,防御最为脆弱,队形也最容易被打散。

当八旗军队对大顺军队完成前后包抄之后,李自成引以为傲的精锐部队便溃不成军,再也无力与敌人一战。

这场激烈的山海关战役中,李自成所率领的18万精锐几乎被关宁铁骑和八旗军队所团灭。

15位跟着他一起南征北战的大将,与他有着过命交情的兄弟,也在这场战斗中殒命。

大顺军队的威风,彻底被山海关战役所打散。

李自成狼狈的率领着残兵败将逃回北京,匆匆忙忙称帝,而后又逃到了西北。

千秋霸业,与他再也无缘。

而成功进入山海关的多尔衮,则扫平了一切障碍,志得意满地带着清军进入了北京城——这片他们从未踏足过的土地。

天下王朝更迭,局势再次被改写。

结语

李自成是败给了吴三桂多尔衮不假,但真正促使他最终失败的最大缘由,还是来自于他自己。

他不够自律,对军队的领导能力也不足,在没有认清局势的情况下擅自得罪盘根错节的官僚集团。

是他自己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也是他发起的山海关战役亲自为清军铺平了路。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