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得到荆州全境,这还谈不上。
蜀汉势力虽然退出了荆州,但曹魏势力还在。
东汉荆州的北部,南阳郡、南郡一部以及江夏郡一部,全在曹魏手中。襄樊之战后,原属益州的汉中郡,随同孟达降曹,也划到了曹魏的势力范围。
在此基础上,曹魏设立了荆州刺史部,先后划分出了南阳郡、江夏郡、襄阳郡、新城郡、上庸郡、南乡郡、魏兴郡等。
这是曹魏控制的东汉荆州。
那东吴和蜀汉呢?
夷陵之战后,蜀汉退出荆州。
夷陵战败是一个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地理限制。长江三峡与湖北山林,把四川盆地和两湖盆地天然分开。这就是山河之险。蜀汉只能望荆州而兴叹。
东吴基本控制了曹魏以外的全部荆州。包括南郡一部、江夏郡一部、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以及桂阳郡。在此基础上,也设置了荆州刺史部,增加了建平郡、宜都郡、临贺郡、湘东郡、衡阳郡。
在曹、孙、刘三分荆州之时,刘备集团尚能策划一场襄樊之战,差一点儿攻入中原。而在曹孙二分荆州之时,孙权集团为什么没能策划一场东吴版的襄樊之战呢?
不能说没有策划过,但动静太小。
逊嘉禾五年,权北征,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
这一年,是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此时,正值吴蜀同盟的亲密期。于是,东吴积极响应。
孙权御驾亲征,自领中路十万大军,沿巢淝通道出击合肥;陆逊、诸葛瑾为西路,进攻南襄隘道的南端重镇襄阳;孙韶、张承为东路,自扬州沿邗沟出击徐州。
可以说,为了配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东吴已经动了血本。从东、中、西三条战线上,发动了全面进攻。
陆逊是东吴集团继吕蒙之后的头号猛将,可以匹敌刘备集团的关羽。而诸葛瑾也不差,蜀得其龙、吴得其虎,这个虎就是诸葛瑾,相当于孙权的头号谋臣。
所以,东吴在荆州方向是相当给力的。然而,结果雷声大、雨点小了,完全没有打出关羽北伐的威势。
诸葛亮五丈原去世,魏明帝御驾东征,孙仲谋仓皇南顾。于是,荆州北伐也就失去了意义。首先是打不下来,其次是打下来也守不住。因为东西两线已经退军。
诸葛亮死后,蜀汉北伐,也就那么回事了。不是国力变弱了,而是缺乏一个有威望的丞相。所以,国力始终无法集中起来。组织十万大军,需要超强的政治动员能力。这就需要有一个足够硬的领导核心。但是,后面的丞相全都不行,皇帝刘禅更不行。
东吴呢?孙权年龄大了,前半生的明君时代结束、后半生的昏君时代开启。所以,孙权不去骚操作就行了,指望他北伐中原,就是三个字:不可能。
所以,东吴集团,别说从荆州方向北伐中原,就是合肥之战也不敢轻易折腾了。
第四次合肥之战是公元234年,第五次合肥之战是公元253年。而孙权在公元252年就死了。可以说,孙权是彻底怂了。
襄樊之战结束于公元219年,刘备势力无法立足荆州;夷陵之战结束于公元222年,刘备势力彻底退出荆州。
而孙权死于公元252年、东吴亡于公元280年。所以,自公元222年以后,东吴集团控制荆州大部的时间,超过了半个世纪。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东吴为什么没能在荆州方向搞一场像模像样的北伐?最起码,对荆州重镇、南襄隘口的襄阳搞一次攻坚战,这也可以啊。
东吴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而原因就是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后,蜀汉肯定要退出荆州,也肯定会丧失三峡以东的全部地盘。这些地盘也都让给了孙权。
但,问题也留给了孙权。
吴魏的博弈焦点,主要是东线的两个通道:一是合肥、巢湖一带;二是淮河、扬州一带。
但是,东吴占领荆州之后呢?
荆州,成为魏吴之间边界线最长的一个地方。这时候,东吴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都必须分出兵力防御荆州。
然而,荆州却不是东吴的重点,重点一直在江东方向,具体是合肥、巢湖一线。
为什么是合肥、巢湖一线?
荆州主强弱,东吴荆州出兵则直捣中原、荆州败北则西门洞开。但是,合肥主生死,曹魏合肥出兵可以直捣长江、渡过长江就是建康。
然后,你让孙权会怎么选?
他一定选择合肥。所以,合肥之战,从公元208年一直打到公元253年,历经五场大战。拿不下合肥,江东就始终处于曹魏的威势之下。
那么,蜀汉呢?
秦岭大山足抵十万大军。诸葛亮隔着秦岭大山打曹魏,非常费劲。但,司马懿隔着秦岭打蜀汉,更费劲。所以,司马懿干脆就不打了,坐等蜀汉来打。为什么曹魏不去南征蜀汉?成本太高、风险太高,成功的概率太低。
曹魏不是没搞过,但全都失败了。
公元230年,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之后(公元229年),曹真举兵三路,南征蜀汉。
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中路,曹真从子午道和褒斜道出击汉中;东路,司马懿沿汉水出击汉中。另外,还有一个西路,张郃领兵,从祁山道进攻。待攻克汉中之后,魏军再以汉中为跳板,进攻益州。
但是,一场三十日的大雨,就让曹子丹无计可施了。
公元244年,曹真的儿子曹爽,子承父业,也搞了一次南征蜀汉。但这一次更惨。这家伙选择从傥骆道出击益州。
傥骆道的北口是骆谷、南口是傥谷,南北谷长四百二十里,全在崇山峻岭之间;最险峻的山路就有八十里,有八十四盘;中间还有三大险关,即沈岭、衙岭和分水岭;南口的兴势山,更是易守难攻。
诸葛亮北伐曹魏都不敢走的路,曹爽非要走。然后,被蜀汉大将王平给干废了,差一点儿让曹爽有来无回。
所以,守着秦岭天险的蜀汉,可以任性;而守着长江天险的动物,无法任性。但凡东吴在荆州方向搞事情,曹魏就可以来一个攻西救东,把你老巢建康(建业)给端了,看你还敢不敢在荆州搞事情。
所以,夷陵之战后,拿下蜀汉荆州的东吴,不仅没有增加战略优势,反而失去了博弈空间。简单说就是腾不出手来搞进攻、只能搞防守。即便是进攻,也要趁着曹魏或西晋出了内乱。
当然,国力不如曹魏。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你就是把蜀汉和东吴捆在一起,也不是曹魏的对手。
但是,博弈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所以,东吴也有自己的战略设计。如果蜀汉的战略设计是诸葛丞相的隆中对,那么东吴的战略就是张纮的江东战略。
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阳,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
初创阶段,孙策也面临和刘备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不知道往哪打。张纮给出的建议是向南,图谋江东。然后呢?溯江而上,吞并江西。再然后,继续溯江而上,吞并荆州。再往后,就肯定是益州了。
这时候的孙氏集团已经有用了江东平原、赣江盆地、两湖盆地以及四川盆地,然后从四川、荆州以及江东三个方向包抄中原。
冲突就冲突了。东吴集团自己去包抄中原,与联合蜀汉一起包抄中原,对于东吴来说,也是可以的。
而蜀汉呢?蜀汉自己两路出击中原,即一路益州、一路荆州,与联合东吴一起搞事情,也不是不行。
问题是隆重对的前提,即: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天下有变”,才是关键。天下九州而曹得其六,关键是这九州之六,比东吴和蜀汉还要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隆中对还是江东战略,全都白扯。
起码可以势均力敌啊,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怎么就不能从荆州搞一次北伐?
荆州北伐是所有北伐中最有威力的。对比关羽北伐和诸葛亮北伐就清楚了。诸葛亮举国出击,连搞五次北伐,而曹魏只是关中紧张。而关羽襄樊之战呢?曹操都要迁都了。
为什么荆州北伐的威力这么大?
因为地理。
秦岭淮河一线,横穿了现在的7个省份、130多个县市。但是,南北之间的通道,却总共只有三条:
西边是蜀道。
先翻平均海拔2000米的秦岭大山。“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好了,你翻吧,连鸟都飞不过去。好不容易翻过去了,却刚刚走完一般,因为你还要翻越大巴山。等翻越了大巴山,也拿下了四川,却被封死了。蒙元攻宋,已经进入四川了。然后呢?然后却被钓鱼城给封死在了四川。
东边是江淮。
现在看是江淮平原,古代则是河网密布、沼泽遍地。所以,你只能在江淮之间寻找可以通行的孔道。总共就两条,一条是寿春、合肥、马鞍山,然后抵达长江;一条是徐州、淮河、扬州,然后抵达长江。
所以,南方政权只要保住江淮之间的几座坚城,从北扫南,几无可能。后来的蒙古大军横扫了整个欧亚大陆,但江淮平原呢?过不去。后来,干脆不从这里走了。从哪走?生猛的蒙古人竟然从甘肃迂回到了云南、再从云南向长江出击,绕了半个中国。
中间是南襄隘道。
秦岭东侧有一系列的小山脉,即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这些山脉从河南西部一直蔓延到江苏、安徽等地。但是,在山脉之间,却有一条空隙。这就是南襄隘道,北端是河南省方城县,当时属南阳郡;南端是湖北省襄阳市,当时属襄阳郡。
所以,南襄隘道是一条行军距离最短的道路。距离短,那么打击成本就低、打击力度就大。蒙元灭国北宋,就是从拔掉襄阳之后开始的。
好处这么大,东吴为什么不从荆州北伐?它可有半个世纪的时间啊。即便是孙权这位雄主,他也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
因为东吴非常尴尬。整条南襄隘道全都控制在曹魏手中。要使用这条通道,南端要攻克襄阳、北端要攻克南阳。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东线。
江淮地区,河网密布、沼泽边地,这个不假。控制住江淮间的几座坚城,曹魏根本打不过来,这个也没错。可问题是江淮间的几座坚城,全在曹魏手中。所以,孙权才会一直死磕合肥,因为合肥主生死。
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东吴无法在荆州方向有所作为:
一个原因是东吴的江东战略和蜀汉的隆重战略,发生了冲突。冲突的焦点,就是荆州。所以,荆州的威力始终无法发挥。
一个原因是“天下有变”这个前提一直没有出现。曹魏以及后来的西晋只要一直稳定,那就一直是北方碾压南方。
一个原因是荆州不仅没有提供助力,反而限制了东吴的博弈空间。与其自己捏着荆州啥也干不了,还不如留给蜀汉,让刘备、诸葛亮在荆州搞事情,也许更好。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