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我是中共地下党员,1924年就入党了。”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国民党的少将军官,原上海财政局局长,还是陈诚专门从台湾派到上海的心腹——汪维恒。
此时的上海刚刚解放,汪维恒带着上海所有经济资料及工作人员前来“投诚”,我军立刻派出军管会代表顾准负责此事。
就在双方交接时,汪维恒突然偷偷将顾准带到办公室,说出了上面那句令人震惊的话。
抱有怀疑态度,顾准给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打了一通电话,得到的竟是对方肯定的回答。
证实了汪维恒的党员身份后,在欣喜之余,顾准不禁有了一些疑惑。
从1924年到1949年上海解放,拥有20多年党龄的汪维恒,为何能在国民党中一直隐藏自己的身份、又是如何坐到了如今的位置?
国民党内的清官
蒋介石接手国民党以来,党内风气每况愈下。溜须拍马、贪污受贿,早已成为常态,且大多数官员相互掩护。
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汪维恒却是难得的清廉节俭、不畏强权代表。
在国民党内部的潜伏岁月里,汪维恒主要从事军需工作,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金钱。
对其他国民党官员来说,这是一个有油水又能积累人脉的岗位,但汪维恒却从不敛财,吃喝用度全靠为数不多的军饷。
除了对自己要求严格以外,对于工作范围内发生的贪污腐败,汪维恒同样毫不手软,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审查关于军需物品上发生的贪污现象。
当浑浊成常态,清廉的汪维恒就成为众矢之的,他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抗日战争时期,汪维恒成为胡宗南的心腹爱将,随他辗转各地建立后勤基地,深受胡宗南的重视,其他党内高官更是对他赞赏有加。
可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汪维恒却得罪了蒋纬国(蒋介石的儿子)。
从国外留学回来后,蒋介石特意安排蒋纬国,在心腹胡宗南手下工作。
原本让蒋纬国多积累一些经验,可没想到他也被党内风气同化,成为一名大贪官。
1945年,汪维恒查到
国民党34集团军某师
挪用军饷,却将粗制滥造的军鞋发给战士们。就在他搜集证据之时,蒋介石却突然撤了汪维恒的所有职务。
原来汪维恒正在追查的师长,背后的保护伞是蒋纬国。
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蒋纬国恶人先告状,出于对儿子的信任,蒋介石直接将汪维恒撤职查办。
但汪维恒是国民党出了名的清官,何应钦不相信汪维恒会贪污,极力阻拦蒋介石,这才为汪维恒争取到一个辩解的机会。
可汪维恒恢复原位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与其日日提防,不如直接辞职。胡宗南也知道自己无法为汪维恒提供庇护,也就同意了汪维恒的行为。
此后的时间里,汪维恒一直为陈诚效力,甚至带着家人一同追随陈诚,来到了台湾。
可此时的陈诚并没有料到,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汪维恒,早在1924年就成为了共产党员。
入党与潜伏
汪维恒毕业于
北洋政府北京军需学校第四期
,学成后被分配到浙军担任军需官。
一次偶然的机会,汪维恒在宁波认识了共产党人张秋人,从此接受到革命思想。
1924年,汪维恒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宁波最早的党员,几经辗转回到家乡诸暨发展党组织,扩大革命队伍。
1927年,组织内有一位同志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中共诸暨县委只能尽快撤离。
可汪维恒并没有跟随大部队转移,因为组织交给他一个新任务:打入敌人内部,为我党传递情报。
为了完成组织上交代的任务,汪维恒找到自己的老师兼好友——陈良。
陈良曾在汪维恒就读的军需学校担任
经理处长
,对能力出众汪维恒十分推崇。
为了给他谋一份好差事,陈良特意安排汪维恒,前往
军需署管理法规研究所
镀金。
没过多久,汪维恒就成为了少校军需科长,又在陈良的推荐下,成为胡宗南的军需官,并逐渐获得胡宗南的认可。
虽然在国民党职务越来越高,可汪维恒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共产党人身份,利用职务之便搜集了不少情报。
让汪维恒难受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收集的情报,根本无法传递出去,因为自从中共诸暨县委撤退后,汪维恒就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更重要的是,汪维恒是深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为了保护他的身份,只能由专门的联络人员负责联系。
在没有接头人员联络时,汪维恒不能主动前往地下交通站。
直到1938年,李克农得知情报员史永与汪维恒相识,便让史永联系汪维恒,看看他的信仰是否坚定。
从这时开始,汪维恒才终于与组织重获联系。
抗战全面爆发后,汪维恒为八路军拨付过不少过冬物资,也暗中掩护、解救过许多中共党员。
甚至有些情报人员能够进入国民党,并建立起情报小组,都是汪维恒有意为之。
但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汪维恒没有留下任何漏洞,自然也就没有暴露身份。
不论在任何人看来,汪维恒都是国民党内的一股清流,一个真正为国民党效力的好官。
所以在汪维恒向胡宗南辞职后,陈诚才会将他收入麾下,将他当作自己的心腹来培养。
殊不知,他费尽心思招揽的心腹,一直借着自己提供的平台,将大量重要情报传递给共产党。
尤其在解放战争中,各重大战役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进攻日期等重要情报,被汪维恒尽数传递到党中央,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极大贡献。
台湾到上海,回到党组织
1948年,眼看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开始为退守台湾做准备。
就在这时,陈诚找到汪维恒,希望他能一起撤退到台湾。对于是否前往台湾,汪维恒也左右为难。
此时的蒋介石贼心不死,若是能在台湾摸清国民党军队的情况,必然能对大陆的防卫,提供重要参考。
唯一令汪维恒担心的,就是前往台湾后的日子。
眼看中国就要全面解放,万一错过时机无法回到大陆,自己是不是就要永远留在台湾了?
但一想到自己前往台湾能够发挥的作用,汪维恒还是立刻向组织上禀明情况,申请带着家人一同去台湾。
为了配合汪维恒行动,组织上特意将他的老乡许汉城提前派到台湾,让他以印刷厂厂长的名义,来往海峡两岸运送情报。
在二人的配合下,台湾的武器、兵力等重要情报接连送回大陆,汪维恒也一直关注着大陆的消息,时刻准备重返大陆。
终于在1949年,汪维恒得知解放军过江的消息,想要回到大陆的心情更加迫切。
不久后,台湾供应局撤销,汪维恒失去了工作,却也得到了组织上要求回到上海、迎接解放的命令。
借着陈诚生病住院的契机,汪维恒以母亲生病为由,提出回大陆探亲,甚至将自己的家人留在了台湾,以免陈诚起疑心。
看到汪维恒的态度,陈诚也就不再挽留,任命他为淞沪补给区副司令,将他放回了大陆。
巧合的是,上文提到过的汪维恒的老朋友陈良,此时正担任上海代理市长。
得知汪维恒回到了上海,立刻任命他为财政局局长,掌管上海经济大权。
没过多久,组织上秘密将汪维恒的家人从台湾接到大陆,汪维恒的心终于彻底放下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上海的解放当中。
可惜上海已经被解放军包围,所有道路都中断,组织上无法与汪维恒取得联系,也没人告诉他该怎么做。
作为常年与组织失联的地下工作者,汪维恒最大程度上发挥了独立战斗的能力,积极劝说陈良审时度势,不要做历史的罪人,更不要为蒋介石的野心陪葬。
警备司令想要修建防御工事,汪维恒极力阻止,将原有的拨款减少到一半,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上海城墙防御力。
有人想蛊惑陈良取出所有现金逃亡,汪维恒权衡利弊,劝说陈良撕掉取款单,保留了上海的资金。
特务头子想将上海各档案销毁,汪维恒以市民恐慌为由,劝说陈良下令保护各部门档案。
汪维恒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尽可能保证上海的完整性,为日后解放军接手上海减轻阻力。
内外配合之下,解放军花费16天时间攻下上海,汪维恒带着财政局各资料,向解放军“投诚”。
只不过当时的形势还不明朗,汪维恒也无法直接表明身份,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汪维恒偷偷对顾准说出身份那一幕。
一直以来的心病
在得知要与汪维恒交接后,顾准就着重研究了他在国民党的经历。
清廉的少将军官、胡宗南曾经的心腹、陈诚的爱将...无论从哪个身份上来看,汪维恒都与共产党沾不上边。
所以听到汪维恒说自己是共产党员后,
顾准
第一时间给副市长潘汉年,打电话说明情况,最终确定了汪维恒的特工身份。
看到面前年过五十的汪维恒,顾准激动地握住他的手:
“太好了,太好了!”
对于这个场景,汪维恒也曾幻想过很多次。可真的到了这一天,还是无法忍住内心的激动。
在这间办公室里,二人交谈良久,最后若无其事地走出办公室,继续进行交接仪式,汪维恒的身份也没有公开。
结束工作后,汪维恒被顾准带到潘汉年(副市长)处,将台湾情报全部交给了潘汉年。
几个月过后,上海形势彻底稳定,汪维恒被任命为上海市地政局局长,曾经的特工身份也不再是不能说的秘密。
此后的工作过程中,汪维恒一直保持着清廉的作风,从不为自己谋私利,更不给国家添麻烦。
在汪维恒心中,不论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都要尽职尽责,对得起人民和国家。
不过汪维恒心中却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自己的党员身份。
汪维恒入党时组织上并没有给党员们颁发任何证明,所以当党组织被迫解散后,也就没有什么能证明汪维恒的党员身份。
曾经与汪维恒一同入党的金城,都是在日后重新入党,才获得了党员的身份。
原本汪维恒也在1942年
重新填写了入党申请书
,
由八路军红岩办事处主任钱之光,送交给党组织。
可迫于当时的形势,
红岩
办事处不得不进行转移,汪维恒的入党申请书,也就被烧毁了。
虽然有些人能够证明汪维恒的党员身份,可他们也与汪维恒面临同样的问题,自然不能为别人证明。
这样一来,这位在国民党潜伏了21年的地下工作者,不得不接受自己“不是”党员的事实。
可惜直到汪维恒去世,党籍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这位大半生工作在敌人心脏的特工,还是没能了却自己的遗憾。
好在1984年,中央正式恢复了汪维恒的党员身份,党龄从1924年1月开始计算,汪维恒的功绩终于得到认可。
结语
如果汪维恒贪恋权势,如果汪维恒没有坚守初心,以他军需处将领的权利,可以轻而易举得到荣华富贵。
但在那段到处隐藏着刀光血影的日子里,汪维恒始终小心翼翼地提防各种陷阱,保护着那颗埋藏在心底的红心。
多次与组织失去联系,却又独自战斗在敌人内部,为全中国的解放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汪维恒的故事,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