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1972年公安部长逝世,毛主席罕见举荐陈毅亲信接任,结局令人意外

1972年公安部长逝世,毛主席罕见举荐陈毅亲信接任,结局令人意外

来源:历史知识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2年3月,原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去世。

可他的接班人选却一直悬而未定。

周总理经过多方考量后,认为开国少将李震为最佳人选。

可当他将名单送到丰泽园时,毛主席却给出了另一个人的名字。

他对总理说:

“恩来,曾山怎么样?”

闻言,周总理惊愕地睁大眼睛,怔在原地,一脸难以置信。

毛主席口中的曾山是陈毅的亲信。

但他早已不在一线工作了,甚至没有任何职务在身。

那曾山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毛主席为何会举荐无一官职的他为公安部部长呢?

这一切要从43年前,中央苏区的建立说起...

雄将奇兵,苏区开路人

1929年春,蒋介石派出六个旅的兵力“围剿”井冈山,切断了红军所有的补给线。

这样一来,别说武器弹药,就连粮食都进不来。

为解井冈山之困,毛主席立刻主持召开柏路会议。

会上,朱德彭德怀陈毅等人都紧皱着眉头,面沉如水。

生死存亡之际,谁也轻松不起来。

毛主席左手拿着作战地图,右手端起浓茶抿了一口,缓缓开口:

“看来,只有‘围魏救赵’了。”

主席的策略是:

彭老总率红五主力和红四32团留守井冈山。

自己和朱老总则率红四军主力冲破封锁线,先进军赣南;

然后在外线作战,配合彭老总;

内外夹击,一举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然而,当时红四军的主力不到四千人。

追击而来的国民党却有整整三个旅,约1.2万人。

而且与没钱没粮的红军相比,他们个个酒足饭饱,装备精良。

双方实力悬殊,要拿下这一场恶战,必定需要有人接应。

这时,江西地方红军第二,第四团领导人李文林给出了一个人选:

“赣南有一位叫曾山的同志,革命意志绝对坚定,实际斗争经验丰富,而且他是江西吉安人。”

听到最后一句话,毛主席眼神一亮,看了眼朱德陈毅,三人顿时默契地笑开。

毛主席连连点头,不住赞道:

“好啊,我是听过他,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同志啊。”

原来,他们口中的曾山是中共赣西特委委员。

早在井冈山第一次反“会剿”,他就助了朱毛大军一臂之力。

1928年5月27日

,红四主力攻到永新县城,正要往吉安进军。

蒋介石的军队像狗皮膏药一样,紧跟不放。

就在这时,曾山在吉安以西50公里外的官田,举行暴动,以威震国民党西面来敌。

当日凌晨,他率700多名农民,手持大刀、长矛、鸟铳与国民党军殊死搏斗,并且成功歼灭敌军。

随后,曾山又带着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揭开吉安西区土地革命的序幕。

此战,不仅为红军打开赣西南的大门,也让毛主席、陈毅等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而这一次,红四军进军赣南的最主要目标正是曾山的家乡——吉安县城。

吉安不仅是赣南的政治、经济中心;

它还处在交通枢纽中心,西邻井冈山,东近东固山。

只要占领这里,红四军便进可攻,退可守。

并且一旦有曾山的加入,朱毛大军就相当于有了一本活地图;

再加上他在当地百姓的革命影响力,简直是如虎添翼。

1929年3月,曾山来到前委,几位神交已久的将领终于得已见面。

陈老总向来开朗。

见到来人,他最先迎了上来,笑着伸出手去,朗声开口:

“哎呀,久闻大名啊!”

几人寒暄了一阵,便聊起了攻打吉安的战略。

没想到,曾山与毛主席他们的观点竟然不谋而合,都主张采取游击战术,然后发动群众。

他们越聊越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领导层取得了统一意见,行动起来便会事半功倍。

此后数月,红四军辗转于赣粤闽之间,打游击战。

曾山则在赣西开展群众运动。

他们伺机而动,只待气候成熟,再发起总攻。

1930年9月13日,吉安县城被一个多达10万人的神秘武装队伍死死围住。

奇怪的是,他们中大多数人连枪都没有。

手里不是大刀长矛,就是铁锹之类的农具。

彼时,一行人摇着红旗,口号声响彻云霄。

吉安县城就此陷入一片红海。

城内的守军一步也不敢迈出城门,成了瓮中之鳖。

这支神秘的力量便是曾山动员组织的农民武装。

29日,毛主席一声令下,红军发起总攻。

得令后,曾山端着枪,嘶声吼道:

“冲啊!”

话音刚落,他睁着猩红的眼,似有滔天的恨意,死命往前冲。

最后,曾山率领十万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用“牛火阵”冲破敌人的电网,配合红一军成功攻下了吉安县城。

毛主席激情赋诗:

“命令昨颂,十万工农下吉安。”

同年10月7日,吉安城中张灯结彩,像过年一样热闹。

十三万群众聚集在一起,庆祝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那个时候,曾山任主席,陈毅是执行委员。

至此,这些受尽苦难的人们终于迎来生的希望。

但新上任的主席曾山却没有加入这场狂欢,脸上更不见一丝喜悦。

他的反常很快就引起了毛主席和陈毅的注意。

当他们问起缘由,曾山眼眶顿时有些泛红,深深叹了口气,才缓缓开口:

“我的父亲兄弟全都死在了国民党手里,现在报了仇,也不知道他们看见没有......”

满门忠烈,初心不悔

在吉安永和镇,曾家原本是个很有名望的家族。

曾山的父亲曾彩芹是清末秀才,在当地创办学馆,又为人正直,让穷人家的孩子免费上学。

因此,他很受当地人尊敬。

曾山的母亲康春则是位玉勤劳贤淑的传统女性,一生生育了七个子女。

曾山排行老二,有个哥哥延生,还有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这本该是个幸福的大家庭。

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外有列强,内有强权,国家危亡,贫苦百姓哪有安宁的日子可言。

曾彩芹免费办学堂的善举不仅抢走了当地劣绅的风头,还使他们无法继续用自家的私塾盘剥百姓。

所以,当曾山的四弟玉生和五弟伏生染上麻疹时,这群劣绅竟然利用权势,不许当地医馆诊治,更不许卖药给曾家。

可怜的两个孩子最终不治而亡。

更加令人难过的是,没过多久,两个妹妹青凤和金凤也不幸夭折。

从此,曾家只剩下曾山和大哥曾延生,以及幼弟曾炳生。

正是因为这一段惨痛的经历,革命的火种才在这个家庭根深蒂固。

从那时起,曾家人深深明白,社会不变天,他们家的悲剧一定还会上演。

而真正将这个家庭带上革命道路的是大哥曾延生。

1925年,曾延生在上海大学求学时,结识了恽代英蔡和森等人。

了解共产党的主张后,他坚信,跟党走穷人才有希望。

而后,曾延生组织创建了吉安的党组织,后来还参加南昌起义。

在他的影响下,曾家开始举家干革命。

从此,“牺牲”成为这个家族的主题词。

1926年,弟弟炳生和曾山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

仅过了一年,炳生奉命前往九江从事秘密情报工作。

不久之后,他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3岁。

次年春,曾延生也在赣州被捕,最终与妻子蒋竟英一起惨死狱中。

两个儿子牺牲后,曾山的父亲曾彩芹不但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反而也投身到革命之中。

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为中共吉安地下交通站传送情报。

其先后四次被捕,受尽酷刑,但从未屈服。

就在曾山配合朱毛大军拿下吉安县城的五个月前,曾彩芹第四次被捕。

这一次,他没能逃过魔爪,被国民党反动派活活打死。

至此,曾家满门,四个顶梁柱,三个都成了英烈。

曾山的母亲康春玉一夜白头,倒在病榻之上,不吃不喝,瘦得皮包骨,差点哭瞎了眼睛。

她紧紧抓住曾山的手,死死盯着儿子,布满红血丝的眼里是滔天的恨意,一个字一个字说道:

“革命到底,要一辈子跟着朱毛干革命!”

曾山跪在母亲的病榻前,重重地点头,发誓要让敌人血债血偿。

他没有食言,可牺牲的亲友终究是回不来了。

了解曾家的事迹后,毛主席在离开吉安前还专程前往曾山家中,探望他的母亲。

他握住康春玉的手,说道:

“你们家是一个光荣的革命家庭,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毛主席和朱老总率领红四军继续往赣南进军,拓展中央苏区。

陈毅则率领红22军进驻吉安。

在曾山的配合下,他们进行反“围剿”斗争的同时,巩固根据地的建设。

二人就是从这时起,建立了亲如兄弟的友谊。

1931年4月上旬,毛主席代理苏区中央局书记。

他率领百万工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歼敌7万人。

中央苏区也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形势一片大好。

革命前路光明,曾山的内心振奋不已。

可仅过了半年,博古等人掌握党的领导权,一再打击毛主席的正确领导。

在这段日子里,曾山一直坚定不移地站在毛主席一边。

1934年1月15日,临时中央在瑞金沙洲坝召开六届五中全会。

曾山到了会场,环视一周后,顿时皱起眉头,脸色一沉。

他快步走向已经落座的周总理,凑到他耳边,低声问道:

“怎么不见毛主席呢?”

周总理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缓缓摇了摇头,开口时满是无奈:

“这事你就别问了。”

曾山立刻明白了其中的蹊跷。

整场会议下来,他始终拧着眉,话也极少。

当晚,他跨马疾驰20里,赶到毛主席所在的叶坪。

只见灯光昏暗的屋内,主席气定神闲坐在煤油灯旁,正捧着一本《史记》,看得入迷。

察觉到有人走近,他才抬起头,一见是曾山,双眸顿时一亮。

主席放下书,起身倒了一杯水,递过去,笑着问道:

“如柏呀,这时候你还来看我?”

曾山接过水,仰头一饮而尽,朗声开口:

“毛主席,我什么时候都会来看你的。”

患难见真情。

后来,毛主席不止一次表示:

“我在中央苏区,很多地方得益于曾山的帮助。”

后来,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转移,开始惨烈的万里长征路。

曾山和陈毅都没有随大部队长征,而是都留在赣南打游击。

然而,没过多久,曾山却突然失踪了。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绝处逢生,再得重用

1935年1月上旬,国民党北路军出动四个师,将赣南游击队包围在山林之中。

曾山得到陈毅的指示,率红二、四两个团向湘赣边转移。

为抢战机,战士们风餐露宿,连续作战数月,歼灭了敌人所谓的“铲共团”。

然后,曾山率部急行军半个月,转移至新干游击区,逐步靠近湘赣边区。

不料,行至竹山坑,三个师的敌军突然铺面而来。

战士们又饿又累,连举枪的双手都因脱力,止不住地颤抖。

可他们毅然拼尽全力与敌人缠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生生挺了数日。

但终究是敌众我寡,实力太过悬殊。

两个团的战士,最终只有20人活了下来。

而后,曾山将他们分成3个游击队,分散活动,以保存有生力量。

分别时,他在红旗上写下艰苦奋斗四个大字,然后将其撕成两半。

曾山将其中一半递给战友胡海,说道:

“这面红旗我们各拿一半,胜利会师时,重新把它缝起来,作为纪念。”

他们坚定地看着彼此,点了点头,然后各自转身没入丛林之中。

可这面红旗终究没有等到完整的那一天。

最后,胡海牺牲,游击战士们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只剩曾山一人。

紧接着,国民党悬赏十万大洋,缉拿曾山。

那个时候,全国上下都是他的通缉令。

绝境之中,曾山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找到党。

他化装成油贩,一路辗转至上海。

找了整整四个月终于才重新和党组织取得联系。

1935年9月下旬,经党组织批准,曾山与陈云、陈潭秋等人一起赴苏学习。

而另一边,游击区的陈毅对此毫不知情。

他带着部队在山里找了好几个月,心都凉了半截。

直到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曾山才收到党的指示,准备回国参加抗日。

回国前,斯大林亲自挽留他留在共产国际负责中国的党方面的工作。

曾山淡笑着摇了摇头,毫不犹豫地说道:

“祖国需要我,我必须回去。”

同年11月,毛主席得知老友曾山回国,特地放下手边的工作,亲自前往延安机场迎接。

曾山回国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协助项英回江西,将游击队伍组建成新四军。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转移至南昌。

这天,负责接待的陈毅站在南昌军部门口,看着齐步走来的大部队,笑逐颜开。

但当马背上的曾山进入他的视线时,陈老总笑容顿时僵在脸上,逐渐瞪圆了眼睛。

待曾山下了马,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抓着曾山的肩膀,激动地说道:

“同志哥,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当晚,两人促膝长谈,陈毅这才知道曾山这些年的遭遇。

后来,他们再度并肩作战,一路从抗日战争打到解放战争。

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被任命为市长。

而曾山就是副市长之一。

彼时,他们接手的上海,可不是如今这繁荣奢靡的模样,而是一个烂摊子。

有人曾嘲讽道:

“共产党军事可以打一百分,政治能打八十分,但经济只能得零分。”

事实上,在接管上海的工作中,最大的难题确实是经济。

由于国民党币制改革带来的通货膨胀,导致物价疯涨390万倍。

上海民众除了一堆没用的金圆券,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真正穷得只剩钱了。

饭店里,一碗米饭卖到了两万元,而且等客人去添第二碗米饭时,就有可能涨到了2.5万元。

解放初期,上海的大米只够市民吃半个月,煤只够烧七天。

500万人的生活压力全都压在了新上任的领导班子肩上。

对此,陈毅带领新的领导班子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定下大局后,他便将经济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交给曾山去落实。

为了保证民众的利益,人民政府决定用人民币限期收购金圆券。

但总有不法分子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银元分子捣乱,物价一日三涨,一块银元一度涨到了1800元人民币。

曾山气得摔了杯子,直骂:

“敬酒不吃吃罚酒!”

他立刻上报华东局,决定采取政治手段,打击投机分子。

在曾山的带领下,上海市军管委以雷霆之势,查封了大量投机商操纵的证券交易所,逮捕首恶分子200多人。

这一下,上海市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物价也恢复了正常。

民众重获安宁,纷纷拍手称快。

人民政府用行动赢得了民心。

远在中南海的毛主席看了报告后,朗声大笑,称赞道:

“其功不下淮海战役。”

1952年,曾山被调回中央,任商业部部长。

他就像是建设祖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曾山又被任命为交通部部长,不久后调任内务部部长。

这时,陈老总也已经回到了北京,领导外交工作。

共事多年,两人早已视彼此为家人。

同住中南海时,陈老总经常在家里摆好棋盘。然后一个电话拨过去,只需说一句:

“来杀一盘!”

不一会儿,曾山就会出现在他家。

70年代初,两人退出一线后,由于年岁渐长,身体也大不如前。

1971年1月16日,陈老总突然腹痛难忍,被送进301医院急救。

曾山拖着病体匆匆赶到。

一听检查结果,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了半生的他脚下一软,摔坐在椅子上。

陈老总被确诊为肠癌。

次年1月6日,陈毅在与病魔抗争一年后,北京病逝。

送别并肩半生的战友后,曾山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精气神大不如前。

就在这时,周总理突然给了他一个特别的任务:

“陈正人同志的葬礼,由你来致辞。”

曾山闻言,一脸难以置信,久久没有消化总理的话。

陈正人是原第八机械工业部部长,于1972年4月6日去世。

曾山与他是旧交。

陈正人的入党介绍人就是曾山的大哥曾延生。

而且他与曾山从前在赣南并肩作战了多年。

可即便两人交情甚笃,也不应是曾山来致悼词。

因为按照惯例,致悼词的人应当比死者级别至少高出半级。

而当时的曾山没有任何职务在身,连个现职人员都算不上。

周总理见他一脸疑惑,微微侧身,低声说道:

“主席有意请你出来做公安部部长。”

原来,这一年3月,原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去世,接班人一直未定。

周总理为此事特地找毛主席商量。

他原本举荐的是公安部革命委员会主任李震。

可主席听后,没有明确否决,只是低头沉思半响后,说了一句:

“曾山怎么样?”

总理虽然有些惊讶,但他也相信曾山的资质和能力,绝对能担此大任。

所以,周总理让他为陈正人致悼词,实际上是对外放出的一个信号。

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曾山自然万分惊喜,拍着胸脯保证:

“只要组织需要,我保证完成任务!”

周总理笑着嘱咐他:

“你今年也七十有三了,一定要保重身体,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呐。”

可天不随人愿。

就在陈正人葬礼结束的第二天,曾山突发心脏病,不幸病逝。

这实在太过突然,让毛主席和周总理震惊不已。

但斯人已逝,生者除了悲痛缅怀,无力转圜。

1972年4月20日,曾山的葬礼在八宝山举行。

毛主席献了花圈,周总理、朱老总、聂元帅等人都出席了葬礼,送别老友。

后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吟出这句千古名句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来自曾山的故乡吉安。

曾家满门用热血传承了先辈的气节与精神。

而生于太平盛世的你我也该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传承英雄的火炬。

参考文献:

党史文苑:《曾山:从省苏主席到内务部部长》

党史文苑:《一门忠烈撼山河,红色家风满乾坤——曾山红色家庭纪事》

党史博览:《中央苏区时的毛泽东和曾山》

党史文苑:《四十年风雨同舟——记曾山与陈毅的革命友谊》

党史纵横:《曾山与公安部长失之交臂》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