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73岁。
得知韩先楚去世的消息,姚科贵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他颤颤巍巍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将星陨落”四个字。自此,他陪伴韩先楚的日子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姚科贵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能跟随韩先楚20年的时间,这20年的风风雨雨,既让两人都在工作上收获了令人敬佩的丰功伟绩,也让他们在生活上收获了许多感动和不凡的情谊。
姚科贵是在1967年给韩先楚做秘书的,他陪伴了韩先楚近二十年,这二十年间,他跟着这位铁血将军深入基层,为民做事,他既辅助了韩先楚工作,也照顾了他的生活。
同样的,对于韩先楚来说,姚科贵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就在他重病住院的时候,他还一直关心着姚科贵的生活情况,并特意给余秋里打了个电话,让余秋里为姚科贵安排一个新的工作。
那韩先楚和姚科贵究竟经历了什么?二人为何会培养出如此深厚的革命友谊呢?
铁血将军为祖国
上世纪80年代,韩先楚生了一场大病,为了让他尽早恢复健康,身边的人将他送到了东湖养病,在此期间,姚科贵也如往常一样守在他的身边。
那天,韩先楚拄着拐棍推开了姚科贵的门,对他说:“姚秘书,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我把你给耽误了,我现在身体不好,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以后我不能再耽误你了”。
姚科贵没想到韩先楚会这么说,他赶紧回复道:“你当年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你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我的这点付出跟您来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韩先楚那天和姚科贵聊了很多,韩先楚说让他找一份新的工作,但是姚科贵却坚持不肯答应。
为此,韩先楚回去之后,还特意把电话打到了余秋里那里,让余秋里给姚科贵安排一个合适他的工作,让他继续发光发热。
韩先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解放军陆军上将,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参与了中国革命的多个时期,早在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时,他便加了入革命的队伍,同封建势力作斗争了。
后来,他还在红军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领导并参与了多场战役,为我党打了多场胜仗。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也没有停下脚步,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中的一、二、三、四次战役。
彼时,我党军队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叫军中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曾有人问过许世友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的众多将领中,你最敬佩的是谁?”
许世友回答说:“韩先楚,因为他有勇有谋”,由此可以看出,韩先楚的作战本领是非常高强的。
韩先楚不仅是一位作战能力超强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性格果敢、疾恶如仇的人。
他是勇敢坚持真理,敢和彭德怀较真的人,他是东北战场上的“旋风司令”,他也是勇往直前的先锋者。
众人之所以会说韩先楚有勇,是因为他的身上发生过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事,当年韩先楚和红25军长征的时候,他带领的部队和敌人发生了冲突,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所以他便跑到了侧面进攻据点,就在这时,敌人朝他扔了一颗手榴弹过来。
只见那颗手榴弹顺着他的胸衣就钻了进去,由于事发突然,他已经来不及掏手榴弹了,所以他只能坐以待毙,幸运的是那颗手榴弹是臭蛋,并没有爆炸,韩将军斗手榴弹之事也这么流传了下来。
在东北三保临江之战中,韩先楚同样展露出了自己英勇的一面,正当他在前线指挥之时,一颗炮弹掉在了他所在的指挥所,顷刻间,消散弥漫,人影全无。
周边的警卫员都以为韩先楚出事了,赶忙跑过来抢救,可是他居然奇迹般的从废墟中钻了出来,淡定的举起了望远镜,继续指挥战斗。
韩先楚是一个对自己和对身边的人都有着严格要求的人,能够在他身边工作的人,也都是有着钢铁意志的人,而姚科贵就深得他意。
姚科贵是湖北沙市人,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在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他便进入了部队,1955年时,他被授予了少尉军衔,1965年时,他从28军83师被调到了福州军区党委办公室做秘书。
共事多年多心得
1966冬天,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长于智启突然找到了他,跟他说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他很有可能会被调到司令员处做秘书工作,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姚科贵有些惊讶,他说不管是论资历、能力还是论水平,他都难当重任,要不然还是考虑一下别人吧。
可是于智启却跟他说,政治部党委已经研究了这个问题了,你就回去等通知吧。
果不其然,1967年春节过后,他就接到了调令,上级派他去韩先楚司令处协助工作。
在接到这个调令之前,姚科贵曾和韩先楚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在1966年5月的一次军区党委会议上,身为军区党委办公室秘书的姚科贵被派到了会议现场做记录,那个时候,言语不凡、声音洪亮的韩先楚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姚科贵是一个非常注意观察的人,在观察韩先楚的时候,他注意到韩先楚所穿的衣服非常笔挺,一看就是很注意修边幅的人。
韩先楚是在1957年9月被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调到福建工作的,他在福建时先后担任了福州军区司令员和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68年8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作风务实、态度认真的他也被任命为了革委会主任。
韩先楚是一位从战火中打拼出来的将领,他非常崇拜毛主席,他对毛主席所说的注重实践的思想也极为认同,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也非常注重务实。
韩先楚不喜欢大而化之,也不喜欢讲套话,他喜欢言之有物的人,为了将工作落到实处,他经常会下基层,所以说在他身边工作的,姚科贵也非常辛苦。
在福建工作的时候,韩先楚每天都要处理很多问题,他几乎每天都要到12点以后,才会离开办公室,去房间休息。
晚上处理完文件之后,他就会于第二天早上一早去地方调研,他去调研的时候,姚科贵和警卫员都会随行。
每当韩先楚比姚科贵起得早的时候,他就会去敲姚科贵的门,有的时候,他甚至还会在早晨五点半或六点半出门,并要求随行人员提前准备。
在韩先楚身边工作的那些日子里,姚科贵的生活字典里没有“八小时”“星期天”和“节假日”这样的字眼,他每天都要等韩先楚休息了,才能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姚科贵曾自嘲过,他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一样辛苦,但是他又很喜欢在韩先楚身边工作的感觉,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当然,韩先楚也是一位非常体恤部下的干部,当手头工作不忙的时候,他就会主动给部下放假,让他们回家休息。
在韩先楚身边工作的日子,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累并快乐着。
姚科贵是一个非常注重观察生活的人,在领导身边工作的时候,他也会刻意地观察领导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样的熏陶和濡染下,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快的提升。
姚科贵说,在韩先楚身边工作的那段时间,是他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是韩先楚教会了他许多处理问题和做人的道理,这也为他日后走上其他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姚科贵说韩先楚的务实是有目共睹的,和那些喜欢做面子工程的官员不一样,韩先楚要的是“深入实际搞调研,把家底给摸清楚”。
韩先楚不仅对地方领导有很高、很具体的要求,而且他还特别喜欢亲自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讲一讲、去体会一番。
在1969年到1973年的四年时间里,姚科贵就陪着韩先楚跑了二十多个县市调查,基层出身的韩先楚深知百姓的不容易,所以为了防止灯下黑的情况出现,他也经常会去农村接到工厂以及机关单位巡查,及时了解当地情况,并提供处理方案。
虽说韩先楚非常喜欢下基层,但是他却不喜欢强调自己干部的身份,不论是去开会还是去基层工作,他都始终保持着简朴的作风,不论是吃喝还是出行居住,他都是怎么简单怎么来。
姚科贵之所以会任劳任怨地在韩先楚身边工作这么多年,是因为他被韩先楚的精神,给深深吸引了。
韩先楚是一个,严于待己,宽于待百姓的人,他非常关心基层百姓的生活和将士们的温饱问题,1974年,韩先楚被调到了兰州去当军区司令,在边防站工作的时候,他发现当地的水和蔬菜非常的稀缺,于是他就向部下下了一条命令,让他们去边防站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带蔬菜,不可以吃当地连队的蔬菜。
韩先楚后来还特意找到连队管理人员,让他们为当地人打出了一口井,以此来缓解当地人的吃水问题,不论是在福建,还是在兰州,乃至是在湖北、四川、云南工作的时候,他都始终把群众放在第一位。
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会开一次基层座谈会,在韩先楚开座谈会交流问题的时候,姚科贵也没有闲着,在姚科贵的20多年秘书生涯中,他做了90多本笔记,这些笔记也成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韩先楚的秘书,姚科贵的主要工作是做文字工作,从1970年到1983年间,姚科贵共起草了200来份,约100万字文稿。
姚科贵说韩先楚对文字是非常敏感的,有的时候拟完文稿之后,韩先楚还要再审上两三次,一旦有不满意的地方,他就会立即拿出来讨论,再重新修改。
由于韩先楚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姚科贵也是非常辛苦的,姚科贵说每次跟着韩先楚去开会的时候,他的大脑神经都绷得非常紧,不敢有任何懈怠,为了第一时间给韩先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也养成了熬夜的习惯。
谨遵教诲记初心
由于韩先楚的工作性质特殊,他经常需要临时出差,所以姚科贵所住的地方也一直都离韩先楚家很近,随着二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两人也生出了一种非常深厚的友谊。
韩先楚和姚科贵的工作压力都很大,年轻的时候,姚科贵还能挺得住,可是年纪大了之后,姚科贵的身体便有些顶不住了。
姚科贵每次生病,韩先楚都非常的关心,除了会专门给姚科贵放假,让他养好身体之外,韩先楚还会让自己的警卫员送他去医院检查,并亲自去医院关心他的情况。
在韩先楚身边工作的这些年,姚科贵确实吃了很多苦,但是在面对工作调动机会的时候,他却从来都没有选择过离开。
晚年的时候,韩先楚的身体便没有之前那么硬朗了,但是他却还是始终关心着国家的情况,而身为他的秘书,姚科贵也一直在帮他做事,照顾他的身体。
1985年,韩先楚的病情突然加重,他被身边的人送到了武汉东湖疗养,对于病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愉悦的心情了,所以为了缓解韩先楚急躁郁闷的情绪,姚科贵还特意联系湖北人大,为他安排了书法活动。
韩先楚是一个文化素养极高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写书法,可是由于那个时候他工作太忙,所以他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写书法,晚年可以有那么多时间去练书法,他本人也是很开心的。
一番挑选过后,他选定了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作为临帖的教材,闲暇之时,他也常常会带着工具找到书法家请求指点。
虽说那个时候,韩先楚一直在和病魔做斗争,可是他还是真正做到了笔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练字,不论是去哪,他都会带着他的文房四宝,那时身边的人都劝他好好休息,不要再练字了,可是韩先楚却说他练毛笔字已经成瘾了,一天不写,他心里就不舒服。
韩先楚练毛笔字的事,给予了姚科贵极大的触动,姚科贵曾在文章中这样写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这样的,刚开始比较生疏,没有办法入手,后来在请教的过程中才勉强入了门,一旦入了门,就要心无旁骛,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慢慢的,我们就能够在实践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了”。
韩先楚既是姚科贵的工作伙伴,也是他最好的老师,能够在这样一位英雄身边工作二十年,一直都是姚科贵极为骄傲的事,但是韩先楚却觉得自己对姚科贵有些歉疚。
韩先楚知道这些年,姚秘书跟着自己走南闯北、熬夜工作,受了很多苦,所以在重病之际,他还特意把姚科贵叫到了自己身边,对他说让他抓紧去换个工作吧,不要再在自己的身边,被自己“耽误”了。
为了让姚科贵去到更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他特意给余秋里打了个电话,让他给姚秘书安排一个更合适的工作。
在得到余秋里肯定的答案之后,他才放下了心,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因病在北京离开了人世,处理了他的后事之后,姚科贵便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了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担任军事教育工作。1988年时,他还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姚科贵的后半生也仍旧谨遵韩先楚的教诲,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做出了诸多贡献。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