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毛主席下定决心对印反击,打印度,也是打给美国和苏联看的

毛主席下定决心对印反击,打印度,也是打给美国和苏联看的

来源:历史知识网

1962年,随着毛主席一声令下,中印边境的解放军当即向印度发起了反击,对印自卫反击战就此打响,这则消息不仅惊动了整个印度,同时也震惊了世界各国。

当时我国正处于四面楚歌的状态,和苏联关系的交恶更使得我国孤立无援,因此面对印度的骚扰,不少国家一度认为,我国会就这样忍气吞声地忍过去,却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时候,我国竟然率先出并进行了反击。

所以无论在哪个国家看来,这样的行为都是十分让人费解的,因为中印战争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可是面对外界的质疑以及责难,毛主席却说:

这场仗,不仅仅是为了给印度一个教训,也是打给美国和苏联看的!

毛主席究竟为何要这么说呢?对印反击战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情呢?

中印两国作为邻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民众心中,印度一直以来和中国都是难兄难弟的关系,是可以相交的伙伴,同时在印度也有着“

Hindi-Chinipipe

”这个词,意思就是中印两国的人民是坚定不移的兄弟。

然而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中印两国在中苏交恶之后,关系便是直线下降,直接降至了冰点,印度为了自身的利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站在苏联一方,中印边境的矛盾问题日渐凸显。

说到边境的矛盾,还要追溯到英国殖民印度期间。

1911年左右,当时我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英国殖民主义者趁着我国陷入一片混乱,无暇顾及边境之际,擅作主张诱导我国西藏边境的民众与他们签订了不合法的契约,划分了所谓的“

麦克马洪线

”,将我国的领土占为己有,伺机侵略我国。

毫无疑问,这条线并没有经过中国官方政府的认证,无论是北洋政府时期还是民国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承认过这条划分线,只是因为当时我国面临外界入侵,内忧外患,所以没能顾得上英国的无理行为,也就是因为如此,为中印两国的争端埋下了隐患。

上世纪50年代,在我国几乎全民都在忙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印度趁着我国实力空虚,竟然派出军队越过边境线,侵占我国达旺地区,并强行赶走了驻扎此地的西藏政府,对其我国的民众和领土主权完整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后来,印度更是变本加厉,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马果等地,印军一而再再而三地侵扰自然遭到了我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双方甚至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面对印度军队对我国领土一步步的蚕食,外交部曾多次派人和印度官方进行交涉,好在当时中印双方的关系还算不错,双方都不想撕破脸皮,因此在我方的强烈反对之下,印度还算收敛,在1951年到1958年这七八年的时间里,中印边境的情况还算是比较平稳。

但是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印边境也开始出现了裂痕。

1959年,尼赫鲁曾亲自给周总理写信,提出了领土的要求,并强调中印双方应该就边境线的划分进行交涉。

这一提议自然遭到了周总理的强烈反对,在回信中,周总理态度强硬又十分明确地表示,边境线根本没有任何可谈判的余地,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但是前几年为了维护中印边境的和平,所以从来没有越过这条线,这是中国政府对中印两国关系的重视。

如今边境的局势愈发紧张,完全是因为印度方不顾两国的友谊,一再侵扰我国边境所致。

同时,周总理在写给印度官方的信中,有着这样的担忧:如果两国的政府不能想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我担心以后边境冲突还会有可能会出现,而如果这种冲突出现。很有可能被敌视两国友谊的人所用,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周总理的这席话既阐明了中国的立场和对主权的维护,同时也向印度传达了希望能够通过妥善的方式处理双方关系的意愿。

可是此时的印度却不愿意再同我国政府进行任何沟通,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侵扰我国边境,侵袭边境民众的正常生活,造成我国民众的伤亡。

我国的一再忍让换来的只有印度的得寸进尺,这让周总理和毛主席感到了深深的担忧,如果双方的关系不能就此缓和,印度就这样变本加厉,很有可能会对两国关系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为此,毛主席深感痛心,毕竟此前两国之间的交往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而且双方的利害相同,在对外关系上也一直保持着一致的态度,双方关系的稳定也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中印两国之间关系的友好,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既然如此,两国之间又何必争得头破血流、兵戎相见呢?

毛主席想了很久,对于其中的一些事情始终想不明白,而对于是否要向印度出兵反击这件事,毛主席一时也没有拿定主意,毕竟一旦出兵,就意味着双方的关系出现了不可修复的裂痕,这无论对于印度还是中国来说,都会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一想就是七八天的时间,这是毛主席在作出一个重大决策前的习惯,他会暂时搁置其他的工作,专心的为一件事情做完全的考虑,当初的抗美援朝战争亦是如此。

作为毛主席的挚友,周总理率先看出了主席的忧虑,为了缓解主席的压力,周总理亲自组织工作人员,建立了几种不同的方案交给了毛主席审阅,其中自然也有着对印度出兵这个最坏的打算。

主席看着这几份文件,眉头紧皱,要如何决断,是否选择开战呢?

经过认真考虑之后,主席终于做出了决定,在10月中旬的一次会议上,他曾表示:“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方式,谋求两国边境的和平与稳定,但是我们的礼让在他们眼中却成了退缩,也许我们是时候进行反击,让印度意识到,我们是有实力反击的,但是仅仅依靠军事手段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随后,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众人对战场的局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做出了出兵的计划,大家一致认为,此番战斗,胜利的几率很大,如果能够夺回我国西藏地区的领土,自然也是皆大欢喜的。

很快,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我国出其不意地向侵扰边境的印军发动了突袭,作为前线总指挥的

张国华

很快就进入前线总指挥所,负责指挥整场战役的进行。

1962年10月20日早上,天色还没有大亮,我军就向克节朗地区倾泻了大量的弹药,当时驻守此地的印军还在昏睡中,就被我军的炮弹声惊醒,连装备都没来得及收拾,就急匆匆地逃离了这里。

第一战告捷,印度一时被打得有些懵,毕竟他们此前叫嚣着我国只是虚有其表,料定我们是绝对不会对他们发起反击的,所以当真的遭到反击之后,反而感到有些吃惊又有些意外。

很快,他们就发起了反击,但是已经失去了先声夺人优势的印军,在战场上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第一次战役结束之后,我方稳扎稳打,继续向前推进,对印自卫反击战就此打响。

这场战役一直进行到十一月中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军就歼灭了印度三个旅的兵力,击毙了4800多人,同时俘获了第7旅的旅长达尔维准将。

印度战败之后,尼赫鲁慌忙之下,写了一封信,向美国总统肯尼迪发出了求助,但是信还没送到总统办公室,毛主席就下令释放俘虏,并且全军撤回边境线以内,观望局势。

这个决定也是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来的,毕竟当时在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对我国还存在着有一定程度的误解,认为我国是“侵略者”,并强硬地要求我国退兵,如果这时选择释放俘虏,交还战利品,对我国在国际上的舆论是十分有优势的。

这样一来,即便是在国际上,印度也是丝毫不占理的,我军可以说是获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胜利,就连张国华也承认,克节朗战斗是他有生以来赢得最轻松的一次战斗。

这场战役获得的胜利对于我国来说是十分重大的,不仅坚定地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同时也让印度知道我国并不是不会反击,而是试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决心。

实际上,按照毛主席更为宏观的想法,这场战役不仅仅是为了将印度驱逐出境,同时也是给苏联、美国乃至全世界看的。

因为表面上来看是中印两国的边境之争,实际上印度背后站着的却是苏联和美国两个大国,中印之争实际上就是中国和这两个大国的公开对抗。

早在此前对越反击战之前,周总理的军事秘书雷英夫就曾对中印边境的局势进行了梳理,点明了印度的险恶用心,结合雷英夫的分析,毛主席经过彻夜的思考,意识到这或许对于中国来说,也算得上是一次机会。

当时中美两国的关系僵硬,中苏交恶,这两个国家都对我国虎视眈眈,美国的外交和经济封锁,苏联的侵扰,都使我国不堪其扰。

所以借助这一战,可以向苏联和美国发出警示,表明中国面对外敌入侵时强硬的态度。

并且这场仗打赢之后,也能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是完全有能力防御外敌的入侵,也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主权的。

尽管这个过程有些漫长,但是对美国和苏联带来的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

此后尽管我国和苏联的关系走向了不可回转的地步,但是中苏关系也还算平稳。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印边境还时有摩擦,但是进入70年代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却是突飞猛进,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几乎每件都是足以在国际上引起剧烈轰动的事情。

中美之间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打开了我国在国际上外交的新局面,越来越多的国际纷纷选择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于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在国际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尽管后来又爆发了对越反击战,但是此时的中国早已经不是之前孤立无援的中国,中央军委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几乎是毫不犹豫就下令对越南发动了反击。

如今我国在国际上已经拥有相当程度的话语权,也不必再像当时一样,在出战前还要一遍遍地担心这场战役会因此失败,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的实力一定会更加强大。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