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李亨已是太子,李隆基又入晚年,他为何一定要在安史之乱中夺位?

李亨已是太子,李隆基又入晚年,他为何一定要在安史之乱中夺位?

来源:历史知识网

安史之乱背后的权力游戏:李亨夺位,是大唐的无奈还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无疑是一个璀璨的明珠,它以其开放的姿态、繁荣的经济和璀璨的文化,成为了当时世界的中心。然而,盛极而衰,安史之乱,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大唐的荣耀和繁华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在这场动荡中,太子李亨的夺位之举,更是让后人津津乐道,争议不断。那么,李亨为何要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夺位?他的这一举动,是对是错?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历史,探寻其中的真相。

一、安史之乱:大唐的转折点

说起安史之乱,就不得不提到唐玄宗李隆基。这位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伟大皇帝,晚年却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荒废国政,任用奸佞,最终亲手毁掉了自己创造的盛世。何执正的那两句台词:“毁了,毁了,毁了。”“写尽了吗?也对,尽了!过去的大唐好啊,过去了,都过去了......”,仿佛是对唐玄宗晚年的精准写照。

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以说是到了极致。他不仅将杨贵妃的家人统统封了高官厚禄,还对杨贵妃认安禄山为干儿子一事欣然接受,对杨贵妃为安禄山洗澡的传闻更是付之一笑。这种过度的宠爱,让安禄山找到了往上爬的契机。李隆基信任和重用安禄山,除了安禄山本身有几分能耐和会拍马屁之外,杨贵妃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然而,安禄山的野心却远远不止于此。他扯起虎皮造反,军队在逼着李隆基杀了杨国忠之后,又逼着他赐死了杨贵妃。虽然他们用的理由是害怕杨贵妃报复,但仔细想想便能知道,这绝非真正的原因。那么,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安禄山对权力的渴望。他看到了唐玄宗晚年的昏庸和无能,看到了唐朝内部的腐败和混乱,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他扯起反旗,发动了这场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

二、马嵬兵变:权力角逐的关键节点

马嵬兵变,是安史之乱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李亨夺位的关键一步。在这场兵变中,一个关键人物是陈玄礼,他绝对是李隆基的铁杆心腹。然而,他为什么会“背叛”李隆基呢?

原来,太子李亨是马嵬兵变的幕后推手。他在策反陈玄礼之时,究竟说了什么话,虽然在史料中找不到半点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打的肯定是感情牌。诸如不愿意看到李隆基沉迷女色、任用奸佞,不愿看到唐朝就此衰亡。这些话,无疑触动了陈玄礼的心弦。

陈玄礼也看到了李隆基的堕落。在陈玄礼的眼中,李隆基已经从曾经那个意气风发、雄心壮志、光芒万丈的伟大皇帝,变成了一个贪恋女色的昏庸皇帝,变成了一只嗜睡的老虎。所以,陈玄礼也想要通过这场兵变去叫醒李隆基

然而,让陈玄礼没有想到的是,太子李亨的目的却没有他这么单纯。李亨早在738年便已经被立为了太子,只要他不犯错的话,李隆基一死,皇帝的宝座迟早也会是他的。可是他为什么却要在安史之乱中推动马嵬兵变,然后一脚踹开李隆基呢?

三、李亨夺位:是无奈之举还是野心勃勃?

说到底,李隆基晚年的昏庸是李亨“篡位”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李隆基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的话,李亨怎么会、怎么敢“篡位”?李隆基的昏庸,让李亨认为他不再适合坐在皇位上,这一点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否则的话,李亨不可能能够拉拢到这么多人陪他一起冒险。

李亨自认为,如果自己能够取代李隆基成为唐朝的皇帝的话,自己能够比李隆基做得更好。这是他的自信,也是他的野心。此外,李亨从738年被立为太子到756年,已经过去了18年,他也从27岁等到了45岁,他已经等不及了。

事实上,李亨的心急也不是没有道理。他在756年当上了皇帝,可是到了762年便一命呜呼了。更巧的是,李隆基也是在这一年去世。所以,如果李亨老老实实地等李隆基驾崩的话,他可能没有机会当皇帝。

然而,李亨虽然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但他的能力却有限。他重用宦官李辅国,让李辅国封王拜相。以致于他死之后,李辅国的权力竟然大到了能够废立皇帝的地步。唐朝宦官擅权专政的问题,便始于李辅国

李亨自当上皇帝之后,也有一番雄心壮志,想要收复两京,平定叛乱,再创大唐盛世。只可惜他命运不济,命运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他的能力和唐朝当时的国力,也支撑不起他的雄心壮志。

四、历史的选择:李亨夺位的对与错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李亨的夺位之举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李隆基晚年的昏庸确实让唐朝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李亨的夺位,可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种为了拯救唐朝的尝试。如果李亨不夺位,那么唐朝可能会在李隆基的昏庸统治下走向更加悲惨的结局。

另一方面,李亨的能力确实有限。他虽然有雄心壮志,但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重用宦官李辅国,导致了唐朝宦官擅权专政的问题,为唐朝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李亨的夺位之举究竟是对是错呢?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和复杂性。安史之乱中的权力角逐,不仅仅是李亨与李隆基之间的斗争,更是唐朝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在这场斗争中,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历史的选择和无奈。

五、以史为鉴:权力斗争中的智慧与教训

我们可以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待李亨的夺位之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权力斗争和选择。有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为了正义和真理而斗争;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谨慎地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

李亨的夺位之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他告诉我们,在权力斗争中,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既要敢于站出来挑战权威,也要善于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唐朝的衰落,不仅仅是因为李隆基的昏庸和李亨的夺位,更是因为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积累。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及时解决各种问题,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

六、权力游戏:人性与欲望的交织

安史之乱中的权力角逐,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人性与欲望的交织。在这场斗争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欲望的可怕。

李隆基晚年的昏庸和无能,是权力欲望的腐蚀。他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任用奸佞,最终亲手毁掉了自己创造的盛世。而安禄山的野心勃勃,更是欲望的驱使。他看到了唐朝内部的腐败和混乱,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扯起反旗,发动了这场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

而李亨的夺位之举,则是一场人性与欲望的较量。他既有拯救唐朝的雄心壮志,也有对权力的渴望和野心。在这场较量中,他最终选择了夺位,成为了唐朝的新皇帝。

然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人成就一番伟业,也能让人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李亨虽然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但他的能力却有限。他重用宦官李辅国,导致了唐朝宦官擅权专政的问题,为唐朝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七、结语: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安史之乱中的李亨夺位之举,是一个充满争议和思考的历史事件。它让我们看到了权力的诱惑和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选择和教训。让我们以史为鉴,珍惜当下,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权力斗争和选择。有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为了正义和真理而斗争;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谨慎地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及时解决各种问题,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

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共创未来。让我们在权力游戏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