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大战役的胜利,实在太快了,是诸多偶然因素促成的必然结果

三大战役的胜利,实在太快了,是诸多偶然因素促成的必然结果

来源:历史知识网

从事后的上帝视角来看,或者说,从结果来看,我军三大战役赢得非常快,似乎顺风顺水,国民党几百万主力部队在142天内土崩瓦解,展现出人民军队的绝对控制力。

有时候,我军赢得太快了,我们就觉得这种赢是理所当然了。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人民军队强大战力的碾压下,国军不堪一击,我军胜利是一种必然。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的胜利来得非常艰苦,甚至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能赢不是一种必然,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在里面,无数种偶然因素被我们抓住了,又让胜利成为一种必然。

三大战役开打之前,战争形势对于我军非常不利。

华北战场, 聂帅几十万部队让傅作义几万部队压着打,傅作义夺下了我军在华北所占最大城市张家口,我党关内与关外的陆路联络即被切断,不仅影响华北,还将牵连东北,对全局有重大影响。最后没办法,高龄的朱老总只有亲自下场,手把手现场教学,教会华北军区怎么去打仗。

中原战场,刘邓大军分路突围,一个地方都没占据,从晋冀鲁豫军区出发时的12万人,第二年转出大别山时已不足6万人,一直到淮海战役发起前,刘邓大军都没有完全恢复到挺进大别山前的实力。

东北战场,林总四平撤退,被陈明仁一直赶到松花江,都做好去苏联打游击的准备了。

山东战场,陈毅特别艰难,六战五负,毛主席都打算换徐帅前往山东收拾局面了。

就在这种不利状况下,毛主席敢于发起三大战役,谁能说必然赢?

在实际作战的过程中,也是各种偶然因素在里面,不见得我军一定能打赢。

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非常关键,也是一步险棋。只有塔山阻挡住国军的增援,东野主力才能放心围攻锦州;如若塔山守不住,东野面临被反包围的局面,在几桌“客人”的围攻之下,林总这一桌“饭”肯定吃不下去。可以说,塔山关系到全国决战的结果。但能否守住塔山,其实程子华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林总的一句:“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更是道尽了战场的残酷,谁又可以说,四野守住塔山是一种必然?

平津战役时打35军,为了让傅作义集团不逃走,毛主席也是亲自下场直接军事指挥,采取了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新办法,35军本来就已经从张家口跑到北京,要和傅作义汇合了,如若汇合了,傅作义本钱就又有了,很难说和平解放平津。但谁知道35军军长郭景云突然要休息一晚,被我军逮住时间歼灭了。这又是一种偶然的机会,被我军敏锐地捕捉到。

淮海战役也打得很凶险,粟裕大将的不惜一切代价占领曹八集,做不到的军法从事;打黄百韬兵团,华野一下子就2个纵队打没了;打黄维兵团时都准备伤亡20万人了;等等情况,都说明淮海战役赢得不容易。其实,直到最后时刻,还有赢的偶然性因素存在,杜聿明不该听老蒋话的时候他要听,该听的时候又不听,他偏偏不听指令走东线,而是要走西线,恰恰我军粟裕大将又能准确地预估到他要走西线。他既然走西线就不要停,但杜聿明又要在陈官庄停留很多天,等着粟裕追上来,这对于我军来说,也是一种偶然打赢的因素。

打仗,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我们不能因为赢了,就反向推断,似乎觉得一切都是必然;但更不能把希望寄托给运气,而缺乏主动作战能力。

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打仗,先要把自己做好了,让自己不可战胜;但自己即使再强大,也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打赢;至于能否打赢对方,其实不在于自己的能力有多强,而在于对手是否出现错误,这个就涉及到偶然因素了。

三大战役的胜利,就是如此,人民军队做到了“不可胜在己”,然后等待国军出现了错误的偶然因素,再择机出动,最终让打赢变成了必然。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