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淞沪会战”注定失败?老兵:一边“十里洋场”,一边却血肉横飞

“淞沪会战”注定失败?老兵:一边“十里洋场”,一边却血肉横飞

来源:历史知识网

如今的华夏一片繁荣昌盛,中华儿女也越来越自信;当然,自信的不光是阅兵的各式武器,还有空前的民族团结精神。但是,越身处太平盛世,越要牢记那段刻骨铭心的艰苦岁月,以及无数英雄先烈的悲壮付出,其中的代表就有“淞沪会战”;公正的说,近代百年的上海都称得上国际大都市,或许有朋友更熟悉一个颇为梦幻的名词叫“十里洋场”,然而在抗战老兵看来,十里洋场代表的则是“地狱”和“天堂”。

大体来说,“淞沪会战”始于1937年8月13日,但战争“引子”却早已出现;或许有朋友会将抗日战争的时间定义为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但事实却要比这一时间早得多,不过世人的注意力被当时声势浩大的“剿共”,以及“伪满洲国”所吸引。从某种角度看,“剿共”吸引并分散了世人对“伪满洲国”的注意,同时也牵制了大量军力;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又在南边海口塞进了三千鬼子,事态再明显不过,其目标就是“繁华”的上海,企图建立“第二个满洲国”。

日军终于按耐不住。开始以各种理由挑衅,1937年8月9日,日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闯入虹桥机场挑衅,被忍无可忍的驻军战士击毙;“虹桥机场事件”后,日军以“保护帝国臣民”的理由发动战争,至此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正式拉开序幕。这里说的较简单,但本质来讲,“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场战争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就双方兵力来看,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我军投入当时最精锐的教导总队和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但结果却是:日军伤亡4万人,我军损失30余万,更重要的是上海“丢了”。

当然,看待战争要全面分析,也与实力、战略、指挥失误等有关;某种角度看,“淞沪会战”也体现了民族团结精神,如当时割据自立的各地军阀摒弃前嫌,纷纷加入到这场战争中,尤其是装备奇差却战损奇多的川军,桂军等,其“民族大义”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但在老兵看来,“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更简单,甚至用“歌舞升平”与“血流成河”的巨大反差来形容;用老兵朴实的话来说:不怕死人,死多少人都值得,最怕的是那些不“流血”反而更“冷漠”的人心。

据史料记载,“淞沪会战”中日军共投入28万兵力、500架飞机、300余辆坦克,以及军舰30余艘;如除去兵力人数,我方几乎全面落后于鬼子装备,也正是在这种严峻情况下,我军只能凭借血肉之躯进行顽强抵抗。老兵时任少尉排长,据他回忆,当时战场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他负责的是黄渡镇阵地,与日军对抗的40多天,阵地用“惨烈”已难以形容,或许用“血肉横飞”更能说明当时的情景;40多天的坚守,老兵所在部队遭到日军七次猛烈进攻,尤其是类似黄渡镇毗江邻海阵地,当时没有了制空权,阵地上只能用“火海”来形容。

同时,滨海阵地还面临日军海陆两方的夹击,以老兵所在阵地为例,开战前日军会先用海上舰炮对我阵地狂轰滥炸,然后以坦克开路,掩护鬼子进行冲锋;公正的说,这样的攻势很难防御,又加我军没有“反坦克战车”的作战经验,当然也没有反坦克的有力武器,如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军武器的发挥。几乎“一边倒”的情况下,我军战士还能抵御鬼子的七次猛烈进攻,其难度和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仍以老兵所在部队为例,其伤亡在三分之一以上,仅是他的一个排到最后只剩下一个班的战士。

或是时间久了,战士们也总结出了对付日军坦克的方法,即身上缠满手榴弹,在坦克附近一起引爆;实事求是地说,集束手榴弹对付坦克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身绑手榴弹的战士也几乎没有了生还的可能。据老兵回忆,他多次看着身边的战友,身上绑满手榴弹冲进敌坦克车轮下;一声巨响后坦克虽然不动了,但往日形影不离的战友却被炸的“支离破碎”,用老兵的话说:就连收尸都没处找。逝者付出了生命,但生者仍要继续战斗,最大的困难竟是“吃饭问题”;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认为“上海那么富裕,难道吃饭比长征路上的红军,以后的八路军还困难吗?”

公正的说,当时伙食还算不错,至少还有罐头吃,后勤保障距离相对较近;但鬼子不给时间,有时炊事班刚做好饭送往前线,日军飞机或坦克就开炮了,结果别说饭菜,有时甚至连送饭的战士也要付出生命代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前线战士甚至难以保证一天一餐,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说“史料中,电视上那么多爱国志士前线慰问,难道淞沪会战中没有吗?”答案是肯定的,甚至上海的爱国志士更多,他们为前线送去了罐头、日用品等,但也成了“累赘”;公正的说,爱国志士的决心是坚定地,他们甚至不畏敌人炮火和战士们一样冲锋,但战士们更多的是在保护这些人,这就分散了战场注意力,结果反而造成了更大损失。

当然,战场也有休整的时间,“长官”会带士兵进入上海市区购物,而在老兵看来,阵地与市区则分别代表着“天堂”和“地狱”;当时的上海“租界”林立,高处飘扬着各色旗帜,各种肤色的人仍在悠闲逛街,巡捕在街上耀武扬威的驱赶华人商贩,甚至有的地方还悬挂这“华军不准入内”的牌子。试想,身为华人,又是前线浴血奋战过的将士,看到这种牌子会是怎样的感受;更接受的是,空中就盘旋着日军飞机,同样是华夏土地,“租界内”歌舞生平,“租界外”血肉横飞,对于一个稍有良知的人来说,这样的“十里洋场”与地狱没什么区别。

“十里洋场”繁华依旧,似乎听不到隆隆炮火,自然也看不到上海郊区的数十万将士,或许这就是“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而今,华夏儿女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但希望“十里洋场”的繁华一去不返。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