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匈牙利人,真的是古代匈奴人的后裔吗?

匈牙利人,真的是古代匈奴人的后裔吗?

来源:历史知识网

匈牙利位于欧洲内陆的多瑙河畔平原,背靠阿尔卑斯山,与中国的直线距离将近7000公里,两个国家实在是八竿子打不着。

但是,自从18世纪法国学者提出,匈牙利人的祖先很可能来自遥远的匈奴以来,这个问题就被各国学者一直争论到今天。

如果说这二者之间没有关系,确实又能从考古发现的语言音律,以及一些沿袭至今的生活习惯上,抓得住一些蛛丝马迹。

匈牙利著名的诗人裴多菲,还曾在诗歌中遥问祖先,究竟是怎么从远在天边的亚洲来到喀尔巴阡山脚下安身立命的。

到底有没有实锤,来证明二“匈”之间这种“远房亲戚”的关系呢?

我们就从远古的匈奴捋一捋。

北匈奴被迫西迁

匈奴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个出没在我国阿尔泰山一带的部落联盟,包括蒙古人、高加索人和图兰人三个人种,他们各说各的语言,也没有文字。

有关匈奴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我国远古的黄帝时代。

在历朝历代的记录中,这个部落以不同的名字出现,直至秦汉时期,匈奴才成了联盟的固定名称。

经历了分分合合之后,到了汉武帝时,匈奴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国家的模样,这也让它成了皇帝刘彻的一个心病。

由于匈奴实在是彪悍且极具侵略性,若任其发展下去,定会是大汉江山的严重威胁。

终于有一天,刘彻忍无可忍,于是发兵对匈奴实施严厉打击。

乌孙是深受匈奴压榨的一个部落,此时它联合汉军借机反戈,里应外合之下,联盟开始走向分裂。

公元48年,由于连年征战加上旱灾蝗灾,匈奴彻底分崩离析,形成一南一北两支各自分飞。

南匈奴降汉后,汉武帝又将王昭君嫁过去和亲,从此这一支就在陕甘晋蒙等地区过起了安生日子,与汉人和谐友好,逐渐融合。

北匈奴不识时务,坚持跟大汉对着干,但此时它已经打不过人家了,再加上被鲜卑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在公元91年丢了自己的地盘,节节败退后开始向西迁徙。

虽然北匈奴战损严重,还有很多人不愿意西迁留在了当地,但出走的这些人一路上仍然把西域祸害得不轻。

他们在乌孙西北方的悦般国一待就将近七十年,其间强取豪夺,破坏汉朝与边疆人民的友好关系,从而导致人人喊打。

公元160年,在汉军和鲜卑人的轮番打压下,北匈奴人被赶出悦般,继续西行到中亚细亚阿姆河流域,武力强占了它从前的附属国康居。

康居的邻国是匈奴人的世仇大月氏人建立的。

仇人的仇人就是朋友,在打匈奴这件事上,这两个国家一拍即合,联起手来很快打跑了敌人。

北匈奴人离开康居继续向西,到了公元260年,他们在到达粟特后,毫不手软地杀掉粟特王,夺取了这片土地。

粟特具体在什么位置,史书上也是众说纷纭。

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对照《史记》《汉书》的记载,靠谱的说法是,粟特是一个位于中亚草原的游牧部落,当地人主要来自亚洲西部以及东欧南部。

大约公元350年,柔然帝国入侵中亚,外来的北匈奴人无力抵抗强大的柔然士兵,他们的栖居之地也很难保住,于是便再次程,寻找下一个落脚之处,也不知哪个地方的人又要遭殃了。

从天而降的匈人

公元374年,欧亚大草原西部出现一个自称匈人的游牧组织,对生活在这里的阿兰人痛下杀手。

阿兰人属于白色人种,生活在欧亚接壤的边缘地带,他们居家、出行和打仗都以牛马拉车为主。

可是多轮车四平八稳地用来过日子还行,打起仗来完全不敌马背上能骑善射的匈人士兵。

阿兰军队顽强抵抗,但对方彪悍得仿佛与他们不是一个物种。

也正因如此,后来的欧洲人曾经认为,匈人大概是受上帝的指令,过来惩罚他们的。

经过顿河上的一番激战后,阿兰国最终被匈人征服。

部分阿兰人逃离故土,很大一部分被匈奴人补充进他们的队伍。

阿兰国与东欧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它的灭亡令欧洲人,特别是哥特人和罗马人又惊又恐,然而他们翻遍史册,也没有发现匈人到底是什么来历。

这些人普遍中等身材,身体强健、细眉扁鼻,眉眼胡须等一望便知是明显的蒙古人特征,由此可见匈人是来自亚洲的。

他们的首领阿提拉曾经炫耀说,他的祖先们都是非常有名的匈奴领袖,为此他感到无比骄傲。

由此可见,匈人就是西迁而来的北匈奴人。

哥特国是个日耳曼农业国家,紧邻阿兰,德聂斯特河将它分成东西两个部分。

来势汹汹的匈人异族,让新成立不久,根基未稳的东哥特人非常担忧。

他们的担心确实没有错,匈人在阿兰补充了兵源后,紧接着就是攻打哥特。

东哥特率先投降后,西哥特干脆也不打了,匈人顺利进入罗马帝国,继而占领了日耳曼部落,横扫匈牙利平原,逐渐开始了由游牧转向农耕的生活。

公元400年,匈人以潘诺尼亚为中心,建立了匈奴帝国。

尽管匈奴帝国的实力非常强大,但阿提拉的野心却更加膨胀,他并不安心发展国力,而是热衷于在欧洲开疆拓土,罗马就是他看好的一只大肥羊。

公元431年,东罗马扛不住打,只好向匈奴帝国投降,除允许匈人在其境内进行贸易外,每年还要向阿提拉缴纳岁币。

随后几年间,匈奴帝国的领土不断扩大,还拥有了欧洲最强大的军队。

到了公元450年,它的领土已从波罗的海,扩展到多瑙河和大西洋海岸。

东罗马早已成为囊中物,西罗马还会远吗?

果然,阿提拉趁罗马帝国内乱之危,向西罗马国王提出娶公主为妻,还想分走西罗马一半的国土,被老国王拒绝打脸后,他表面不说什么,转而借口讨伐西哥特人,向西欧进犯。

匈奴人一路弱肉强食走过来,收缴了各部族人马组成五十万大军,西哥特人面对如此强敌不敢怠慢,便与刚刚受过羞辱的西罗马人联合起来进行对抗。

正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

一年下来,阿提拉没有从两西联军的身上占到什么便宜,但他仍然贼心不死,前脚退出这个战场,后脚就翻过阿尔卑斯山,打算转攻意大利后再取罗马。

怎奈匈奴人军中连发瘟疫,意大利灾年欠收也无粮可给,阿提拉只好退兵,回来养精蓄锐。

公元453年,当阿提拉计划再打罗马时却突然暴亡,各附属小国趁机纷纷起义,除了他的长子战死沙场外,其他兄弟和子嗣均作鸟兽散。

两年后,匈奴帝国烟消云散,此后也没有在史书中再次出现过。

匈牙利人迁入潘诺尼亚

前边提到匈奴帝国是以潘诺尼亚为中心建立的,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匈牙利。

此处位于匈牙利平原西部,群山环绕水源丰沛,气候也湿润宜居,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一个适合农耕的人居之地,也是东西欧的交通枢纽。

正因如此,潘诺尼亚见证了一次次民族之间的冲突和人类大迁移,当地的独特文化在2世纪首次被罗马帝国大规模冲击。

当年匈奴人的到来,使得潘诺尼亚的部落迁徙达到高峰,间接导致了欧洲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迁徙活动。

随着匈奴帝国的解体,大部分人原路返回,越过喀尔巴阡山,与一直生活在南俄草原的匈奴同族重新会合。

只有极少数匈奴人在潘诺尼亚定居下来,渐渐融合到了当地人中。

但是,匈奴人走后,潘诺尼亚并未安宁下来,草肥水美的风水宝地,谁都想抢为己有,在此安居乐业。

此后的几个世纪,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各个部落和王国轮番登场,打来打去最后也只是各据一方势力。

直到9世纪,匈牙利人从喀尔巴阡山东侧翻山越岭来到此地,让他们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匈牙利人的祖先来自一个叫马扎尔的游牧部落,起源于乌拉尔山脉与周围河流的环绕地带。

他们有着亚洲人的样貌,在语言上也与欧洲人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异。

有意思的是,“匈牙利”三个字的英文字面意思是匈奴之地。

本着较真的精神,我们考古了“匈牙利”的英文单词,发现它是由9世纪的拉丁文献中派生而来,最早的意思是指“十箭联盟”。

这可真是太巧了。

然而,这个巧合让曾经在匈奴人身上吃过大亏的欧洲各国十分惶恐,以为老对手又养足精神杀了回来,也让后世的专家学者们展开了丰富的猜想和严谨的考证。

事实上,匈牙利人或者说是马扎尔人,虽然同样来自喀尔巴阡山东侧,但却是源自伏尔加河畔,而并非来自中国西部的匈奴。

马扎尔人与匈牙利建国

马扎尔人共有七个部落,其中以马扎尔部落最为强大,故而成为部落联盟的统称,匈牙利人则是外族人对他们的称呼。

5世纪开始,他们从今俄罗斯腹地来到南俄草原,在第聂伯河—多瑙河下游之间停留过一段时间。

由于不堪外族的侵扰,马扎尔人逐渐西移,于公元896年正式迁入潘诺尼亚平原。

如今,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英雄广场上,还能看到后人为纪念祖先定居潘诺尼亚所立的雕像。

马扎尔人初到潘诺尼亚时,保持着游牧部落的生活习惯,他们依然放牧,而将农作物交给斯拉夫人耕种。

这些祖上被称为“十箭联盟”的马扎尔人,骨子里仍保持着游牧民族的彪悍作风,给欧洲带来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动荡,一度横扫意大利、巴尔干和德意志等国家,“收编”了多个民族和部落。

那个时候,他们与北欧海盗齐名,令欧洲人闻风丧胆,提到马扎尔人,很可能就意味着有一场战乱即将发生。

公元933年起,随着德意志的逐年强大,马扎尔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到了995年,马扎尔骑兵被德国王子率部打败,他们才在欧洲消停下来。

马扎尔人似乎突然被打醒,学会了用脑子思考问题。

此时他们发现一道选择题摆在了面前:是继续四处征战,还是停下来安居乐业,这是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他们在欧洲已经横行霸道了几十年,倘若继续折腾下去,难保不会重蹈匈奴帝国的覆辙。

时间距离匈奴退场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500年,但那惨烈的场景相传至今,几乎所有人都还历历在目。

很明显那不是马扎尔人想要的结果,否则他们当初何必跋山涉水地来到欧洲呢?

在来到潘诺尼亚的半个世纪里,马扎尔人早已发现,相较漂泊的游牧生活,安居农耕显然更加稳定和富足,他们的生存和生活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部落联盟的目的是要一起求发展,而不能只图抱团打个痛快。

想通了这一点,他们决定改弦更张,彻底安定下来。

在与当地人繁衍生息的过程中,马扎尔人反客为主,依靠强大的基因,同化了潘诺尼亚的斯拉夫人。

他们身上原有的亚洲人的体貌特征,在不断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历代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发生改变,早已与原住民难以区分。

伴随着马扎尔人收敛锋芒心性大改,他们在生产、生活、礼仪、社会结构等方方面面,向当地人和欧洲人不断靠拢。

有道是一通百通,马扎尔人在接受宗教等新鲜事物上也变得迅速起来。

当他们发现血缘结起的社群纽带,已不适应部落管理的需求时,便开始打造管理程度更高的集权架构。

10世纪末,马扎尔人的领袖盖萨统一了部落联盟,为匈牙利建国打下基础。

公元1000年的圣诞节,匈牙利王国宣告成立,第一任国王伊斯特万正式加冕。

结语:

虽然有学者提出,匈牙利民歌与我国裕固族民歌在音律上颇为相同,个别地区的习俗也与中国相似,比如剪纸,以及用白色表示哀悼的意思,但这些都并非中国独有的特色。

通过梳理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匈奴人与马扎尔人虽然都源于亚洲,但分属不同的语系和不同的国家。

同样经历了西行大迁徙和杀伐掠夺,匈奴人在欧洲历史上留下了轰轰烈烈的一笔后四分五裂,绝大部分人铩羽而归,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马扎尔人则在大闹东欧后,吸取前人的教训修成正果,最终建立了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匈牙利。

如果从血缘上追根溯源的话,拥有马扎尔血统的匈牙利人也是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

那些当年留在欧洲的极少数匈奴人,其后裔充其量是融入了匈牙利的某个少数民族,这大概才是匈奴人与匈牙利人之间最直接的关系。

参考资料:

《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作者:齐思和

《杂说匈奴西迁》,作者:林子明

《匈牙利人起源及早期变迁》,作者:沈坚

《匈牙利民话的“根”》,作者:史迁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