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来源:历史知识网

长平之战,可是说是中国战争史中的经典之战,成就了白起人屠之名,也让赵括的“纸上谈兵”成为笑谈。按理说,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实力应该急转直下,却为何还能有再战之力,不仅苦苦撑了30多年,还能歼灭匈奴10万骑兵?

(一)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这是中国古代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坚战,此战之后赵国损失45万精兵,之前建立的优势急转直下,赵国国内无论是国内的经济建设,还是军事上的休养生息,赵国都很难再调整恢复到战前的巅峰状态。而秦国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是却并未趁机一举灭掉赵国,这是为何?

原因至少有以下这么几点:

其一,秦国也是“杀敌一千死损八百”,因为按照《史记·武安君列传》中的说法, “起虽胜,然折兵50万”,另一种说法是“起战长平,损秦军30万”,这么看来,不论秦军损失了几十万大军,长平之战也极大地消耗了秦国的有生力量,虽是胜利,但却是惨胜,而如果此时秦国大举灭赵的话,难免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顾忌,难保其他国家不会趁火打劫,这也正是白起所说“诸侯怨秦已久”的缘故。

其二,秦王采纳范雎节制白起的策略。长平之战后,秦国丞相范雎认为,秦国在这场战争里面投入过大而且老百姓的负担非常重,假如再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话秦国可能支撑不住。再者,当时的大将白起已经名震天下,在军中的威望无以复加,假如再让他攻破赵国、完成灭国之举的话,极有可能会发生功高震主的情况。正因为如此,秦昭襄王便采纳了范雎的意见,不仅让白起撤退,而且还收走了他的兵权。

(二)赵国中兴

正是由于最大的敌人秦国没有乘胜追击,再加上赵国国内向下一心、众志成城。而这其中,就离不开廉颇李牧两位名将的力挽狂澜,可以说正是这几个中流砥柱,赵国才能有了战国后期的短暂中兴之态。

比如,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国攻打赵国,结果廉颇率军反击,直接包围了燕国都城。一定程度上,这说明没有秦国的消耗和压力,赵国已经初步恢复实力了。这场攻燕之战,打出了长平战败后赵国的士气,也让各路诸侯国都不敢小瞧赵国。而且打下的燕国城池,都将成为赵军重要的补给站,这是赵国短暂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说李牧李牧过去一直在北方抗击匈奴,以少量的步兵,全歼了大量的匈奴骑兵,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步兵战胜骑兵的奇迹。之后,在边关安定之后,李牧才被调入朝廷里面负责军事,尽管此时的赵国兵员已经不足,但李牧还是拼凑出了一支精锐部队,带着这支部队多次和秦军交手,战绩都是胜多败少,以一人之力阻止了秦国灭行动。

但是,再厉害的将领也需要国君的极度信任,否则离间之计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廉颇李牧也难逃此命运。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