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汤恩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南口战役中他的功劳究竟有多大?

汤恩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南口战役中他的功劳究竟有多大?

来源:历史知识网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军攻下平津之后,日军继续向南窜犯。当时在平汉线有中国军队几十个师的兵力防守,平绥方面兵力则相当单薄。而要保平绥线不被日军攻破,确保沧州、保定、察哈尔、绥远等地,就必须先要守住南口。

南口为一处古战场,位于长城八达岭之下,是一个只有几百户人家的小镇,镇子虽小却是扼守察哈尔、绥远的门户。日军若占领了南口,则察哈尔、绥远等地必失,日军还可以借此窜犯山西,打通西进通道。正因为如此,南口之地为中日必争,大战不可避免。

日寇来势汹汹,蒋急命汤恩伯为南口前线总指挥,亲率精锐第13军开往南口布防。汤恩伯率领第13军进入南口阵地并非易事,因为察哈尔省主席、第67军军长刘汝明害怕汤恩伯率军进入南口,侵入了自己的地盘,于是设置了重重阻碍和刁难。后来经过多方协调和处理,一直到8月8日,第13军才得顺利进入南口阵地。

此时坚守南口阵地的部队,有汤恩伯带来的13军两个师,分别为王万龄的第4师、王仲廉的第89师;在赤城、怀来、延庆地区有高桂滋的第17军,下辖李仙洲第21师,高桂滋第84师;在宣化有骑兵第13旅;在张家口有刘汝明第68军协同第35军在察哈尔北部,一旦将北部日军打退后,立刻返回南口参战。第二战区总司令为傅作义,副总司令为刘如明,汤恩伯为前敌总指挥。

8月9日,日军沿平绥线进犯张家口,关东军配合作战。日军指挥官香月清司命令所属第5师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于8月11日进攻南口;同时关东军派出3个旅团,另有步兵第7联队,从察北向张家口策应,并以伪蒙9个骑兵师于尚义、商都一带阻击中国骑兵第一军东进,南口大战就此全面展开。

由于在路上被堵,汤恩伯第13军先头部队王仲廉第89师于8月6日才抵达八达岭的青龙桥,第二日抵达南口。刚部署完毕,南口车站前哨阵地就遭到了日军攻击。紧接着,日军步骑炮联合大队五六百人向第89师的得胜口阵地发起进攻,第89师奋力还击日寇,打退日军进攻。

8月9日,日军集中飞机、重炮轰炸南口,企图突破隘口。南口车站及车站难免的龙虎台前哨阵地一度被日军占领。第89师529团在团长罗芳珪的率领下,进攻3个多小时的激烈争夺,终于将日军击退,夺回了龙虎台阵地。

8月11日,日军集中步兵、骑兵六七千人,战车三、四十辆,配合迫击炮百余们,飞机9架,向南口、得胜口第89师阵地发起总攻。敌我双方进行激烈的肉搏战之后,日军再度被打退,双方陷入对峙状态。当天下午,司令部急调驻守石家庄附近的卫立煌率领第14集团军从北平西部山地向南口迂回支援汤恩伯部,限期10天到达战场。

战场陷入胶着状态后,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决定先攻下张家口,然后再包抄南口阵地。于是日军集中兵力夹击驻守张家口的刘汝明第68军。8月27日,刘汝明部在死守了张家口一周之后,终于被日军攻陷。张家口守军败退后,南口阵地便陷入了腹背受敌的险境。

8月23日夜里,汤恩伯下令紧缩战线,固守据点。8月25日,日军猛攻横岭城和居庸关。这两处据点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当日下午3点日军坦克攻入居庸关阵地。自此,长城线上各路守军,均已处在日军的前后夹击之中。

25日晚上,前来支援的卫立煌部虽然已经接近了南口阵地,但一直未能与汤恩伯部取得联系,南口各线守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8月26日,战场形势继续恶化,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当日下午1点30分,汤恩伯奉命撤退向怀来西南山区转移。汤恩伯于是电令各部自行突围,历时18天的南口战役,自此结束。

南口战役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粉碎了日军三天拿下南口的计划,取得了毙伤日军近万人的战果,迟滞了日军对山西、河北、绥远的进攻,为准备华北抗战赢得了时间。板垣征四郎在日记中感慨:“第13军毕竟是精锐,我们在南口遭遇了坚强抵抗。”

南口战役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华北虽有80个师的兵力,但大多都是杂牌军,下层军官杀敌英勇,但高级将领大多畏敌如虎,指挥无能,优柔寡断,加之敌我双方装备悬殊,故而失败在所难免。

二是军阀各怀私心,只顾自己地盘,不顾民族危亡大义。刘汝明阻挡了汤恩伯将近一个星期,在大战打响前两天汤恩伯部才进入战场。激战中,当调遣的一个师从陕北赶来增援时,又被刘汝明挡在家门口不准进。

三是大战进行时,蒋多次电令阎锡山调动晋绥军参战,但阎锡山见南口战线兵力单薄,敌强我弱,于是不肯动用晋绥军支援。当蒋调动卫立煌部增援后,阎锡山才从遥远的晋北抽调一个正在修筑工事且无战斗力的旅前来增援,这个旅从遥远的晋北赶来,直到战役结束才抵达战场。

南口一战虽败,汤恩伯却成了最大的赢家,汤恩伯凭借此战赢得了抗日名将、抗日英雄的美名。在当时的报纸上,汤恩伯亲临前线指挥杀敌,勇挫敌军的事迹不断涌现。而实际上,汤恩伯在南口战役中表现如何呢?可能真是另外一个样子。

南口战役期间,汤恩伯并非报道中那样亲临一线,指挥官兵奋勇杀敌。实际上,他躲在远离南口100多公里的怀来司令部里。战斗打响时,他就到处要救兵,从正规军到杂牌军只要有他就要。战役刚开始就要救兵,有人分析说这是不自信的表现。

汤恩伯个性虚伪,工于心计。他曾于8月21日到达前线视察,做过一次短暂的停留。在此期间,汤恩伯利用有限的时间将记者拍照、采访排得满满的,将自己慰问受伤官兵的情况作为重点。回去之后,汤恩伯又让人报道他因慰问受伤官兵而悲伤得吃不下饭的情景,而当战斗又打响时,他早已经远远地离开了他“最关心”的战士们。

在此战中,汤恩伯好大喜功,沽名钓誉的个性也显露无疑。前线拼死冲杀,奋战到底,在后方的汤恩伯却罔故实情,将不实的情况让新闻记者大肆宣传上报。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汤恩伯告诉著名记者范长江,第529团团长罗芳珪在前线与日军浴血奋战,全团包括罗团长在内全部壮烈牺牲。

范长江于是将这个情况写成特大新闻发布,立刻引起了瞩目,汤恩伯率部血战手下团长与所部官兵悉数阵亡的震撼消息立刻让无数国人落泪、振奋。但是几天之后,罗芳珪在前线得知了自己和全团阵亡的死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于是出面进行了澄清。范长江因此背上了捏造虚假新闻的罪名,范因此找汤恩伯理论,汤恩伯却避而不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南口战役之所以取得如此战绩,这得益于前线师、团级军官及无数士兵的拼死血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顽强阻击日军,粉碎了日军三天攻下南口的企图,为抗战做出了贡献。由于当时日军率先攻破刘汝明的阵地,而汤恩伯的第13军又坚持抵抗到了最后,前后对比之下,人们更容易记住汤恩伯

在当时抗战大背景下,人们也急需英雄振奋士气,舆论和新闻导向将汤恩伯塑造成为英雄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若论汤恩伯在此战中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水准,从何处突袭、从何处布兵,从何处逆袭鬼子,有什么出色的战法和阵法等等,这些则鲜有提及。这也就是为什么汤恩伯在南口一战后成为了抗日名将,但在后期的作战中却饱受诟病,难有出色战绩的真正原因。

评论一个历史人物是有困难的,尤其像汤恩伯这样毁誉参半的人。汤恩伯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不容否认,但他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窃以为单从军事指挥水准上而言,汤恩伯确实与薛岳李宗仁白崇禧傅作义等人相去甚远。

参考文献:《血战南口》、《汤恩伯与南口之战》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