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家分晋的祸根,是晋国自己埋下的!起因于一次分封!

三家分晋的祸根,是晋国自己埋下的!起因于一次分封!

来源:历史知识网

三家分晋的祸根,是晋国国家自己埋下的!起因于一次错误的分封!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指的是春秋末期,作为传统大国强国的晋国,被自己国内的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历史事件!三家分晋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看做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今天,淮下书生就和大家探讨一下“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

韩赵魏三卿分晋

实际上,晋国被三家所分的悲剧,也是晋国国君自己酿成的。大家知道,周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上至周王室,下至诸侯国,整个天下都得按照这个规矩来。

宗法制和分封制

然而晋国却发生了曲沃代翼这种小宗灭大宗的历史事件。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把晋国最为肥沃富庶的曲沃,封给了自己的叔叔姬成师,也就是曲沃桓叔。然而曲沃的面积比晋国的都城翼还大,这就破坏了等级制度。

姬成师封曲沃

曲沃桓叔得到曲沃之后,实力逐渐强大,其野心也随之越来越大。之后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祖孙三代用了67年的时间,成功了促成了曲沃代翼。小宗姬成师一脉取代大宗姬仇一脉,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小宗和大宗世系

本来这件事是违背周礼的,是大逆不道的,但当时的周釐王姬胡齐接受了曲沃武公的贿赂,承认曲沃武公为晋君,是为晋武公晋武公占领翼城后,大肆屠杀大宗子嗣。

曲沃代翼

晋武公死后,晋献公继位。后世不管是玄武门之变还是靖难之役,也没有害怕历史重演而把李姓朱姓的宗族赶尽杀绝的,晋献公则不然。他害怕同族夺位的曲沃代晋事件重演,拼命残杀翼城的同宗,连曾祖、祖父、父亲的旁系“桓庄之族”都杀了个干净。

晋献公剧照

同时听信骊姬,废嫡立庶,逼得嫡子申生自杀而死。另两个儿子重耳与夷吾被逼逃走,流亡在外。这导致此后晋国国君的儿子们,都有不得在国都居住,而是要流放在外,叫做“不蓄群公子”。晋献公还废除了公族,也就是宗室担任大夫的制度。

晋献公被迫害的三个儿子

经过这一系列的骚操作,公族不被国君所用,不受待见成了晋国的传统。公族不被信任,国君只能信任并重用外姓贵族来治国,于是三军六卿制在晋国诞生。

三军六卿制度

从此,晋国军队由外姓贵族把持。后世刘邦的白马之盟规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晋国等于反向操作,不信任公族却信任外姓贵族,从而导致外姓贵族坐大,为后来三家分晋埋下祸根。

白马之盟

后世汉初分封刘氏诸侯王,明初分封九大塞王,都是利用宗室拱卫君权。晋国如果能利用宗室牵制异姓贵族卿大夫,可能也不会灭亡。那么到时候可能就不是秦国统一了,而是晋国统一。

汉初诸侯王

明初九大塞王

当然了,小宗篡夺大宗的晋国国君如果不针对宗室,在周王室余威尚在、周礼尚未完全崩坏的情况下,自身也很容易被异姓贵族和宗室联合推翻。因此,曲沃代翼其实也是一个死循环。

晋国四卿尾大不掉

三家分晋后,周威烈王承认了韩、赵、魏三家诸侯的地位,等于自己带头否定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诸侯地位

虽然从西周末年开始,周礼伴随周王室的衰微而礼崩乐坏,比如有着礼崩乐坏第一人称号的郑庄公,他割麦盗禾、周郑交质、甚至繻葛之战中箭射周桓王等等,无一不是在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但是他也始终只是挑战,并不敢直接取代周天子。

繻葛之战

而周威烈王承认了以卿大夫取代国君的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等于间接打开了臣子取代君王的潘多拉魔盒,最明显的就是后来的“田陈代齐”。

田氏代齐

因此,司马光评价说:“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司马光评价

所以啊,不管是曲沃代翼后的晋国国君,还是三家分晋后的周天子,他们都在亲手为晋国和周王室的灭亡,挖好了埋葬的墓坑。你们觉得呢?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