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诸葛亮走后,蜀汉为什么十年没有北伐?(五胡乱华的背锅人是谁)

诸葛亮走后,蜀汉为什么十年没有北伐?(五胡乱华的背锅人是谁)

来源:历史知识网

蜀汉方面,丞相走后,多年没有北伐,原因是啥呢?

蒋琬将用兵的方向做了重大调整,放弃了重点攻打关中的战略,把主攻方向瞄准了上庸三郡(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在西线祁山方向只给了姜维一支偏师,骚扰魏军。

理由就是秦岭道险运艰,打上庸则可以借助汉水。

蜀军在汉中没有水师建制,蒋琬于是大造舟船,准备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二郡,不料旧疾复发,未能成行(琬以为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

单从地理位置来看,东三郡之于蜀汉来说其实有如鸡肋。

唯一得利的只有吴国,吴国北上争夺襄阳时,如果蜀汉兵出东三郡将为吴国提供有力的侧应。

襄樊大战上部:关羽败走麦城背后和哪六个人有关?(创业初期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员工的合理安排是什么)

这篇文章当时还漏了一个人:孟达,如果孟达能从上庸出兵的话,关羽也许可以更快的拿下襄阳、樊城。

刘备在益州招降的孟达李严都是一时俊杰,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私心太重!

再看祁山方向的姜维

姜维的作战方向避开了魏军在凉州的重点布防地区,率领偏军多次西入羌中作战(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

羌中在哪呢?

指的就是西羌地区,洮水以东整个渭水流域的羌人,主体是当年被汉王朝内迁回来的羌人,被称之为“东羌”,洮水以西则属于“西羌”概念,洮水便是东、西两羌的地缘分割线。

丞相一出祁山时,蜀军一度兵临陇右郡治襄武,当时河首地区的羌人已经乘乱起兵,可惜马谡在街亭败得太快,蜀军仓促后撤,河首地区的羌乱事后也让郭淮平息。

姜维打羌中的目的就是和西羌联络,共取凉州。

这也是姜维第一次独立领军北伐,由于兵力不够,最终还是让郭淮给堵了回去(正始元年,蜀将羌维出陇西。淮遂进军,追至强中,维退)

郭淮十分老辣,看出了姜维的意图,蜀军退兵后,郭淮开始对凉州的异族恩威并施:

讨伐羌族迷当等部;

安抚氐族人,迁移三千多户百姓到关中地区;

将主动归附魏国的匈奴休屠部梁元碧等率二千多家安置在安定郡高平县。

凭借这些功劳,郭淮出任前将军,仍领雍州刺史(遂讨羌迷当等,按抚柔氐三千馀落,拔徙以实关中。迁左将军。凉州休屠胡梁元碧等,率种落二千馀家附雍州。淮奏请使居安定之高平,为民保障,其后因置西州都尉。转拜前将军,领州如故)

郭淮这么做,削弱了魏国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在当时自然挑不出什么问题,只是他也未曾料到,这些内附的异族,在之后的五胡乱华居然充当了主力,氐人苻洪、羌人姚苌纷纷在关中建立了前秦、后秦等国。

自234年到244年,整整十年,蜀汉未曾对魏大规模用兵,对于蒋琬的战略,蜀汉内部出现了不同意见。

朝中官员大多认为:水路出兵容易,但万一失败则回返不易,不是上策(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

朝廷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来汉中,试图劝阻蒋琬(於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

费祎等人商议后,考虑自己的身体,蒋琬决定重新调整战略。

辄与费祎等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贼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

主要变化如下:

1、蒋琬进驻涪县做总预备队

2、大将军和益州刺史一职让给费祎费祎开始成为权柄最重的蜀汉大臣)

3、举荐姜维为凉州刺史,具体负责北伐。

随着蒋琬权力的下放,姜维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只是汉中主力刚撤走,曹爽就发动了南征,总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且面对数倍于己的魏军,留在汉中前线的王平又将如何应对呢?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