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看魏晋文士处世及选择的变化

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看魏晋文士处世及选择的变化

来源:历史知识网

魏文帝曹丕曾经在他的《典论》中评价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个人是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此七个人就是建安七子。除了孔融,其他六个之间的交往是比较密切,而且与曹丕曹植的关系都比较友善。

有人会说,怎么少了一个孔融孔融在公元208年已经被曹操杀掉,而且立场与此六人不同。

孔融作为东汉旧臣,自然对曹操后期专权表示不满,经常与曹操对着干。曹操因为他是世家大族,一开始是半拉拢半忍受着。孔融曹操的忍受当作是怕了他,时间一长曹操终于受不了。

当时孔融提出一个观点,曹操终于开始反击。

根据古代的王制,千里之内不应该有封地的诸侯。曹操的封地就在千里之内,这显然直接侵犯曹操的根本利益。冒犯或许曹操可以忍受,直接的攻击曹操就受不了的。

曹操自己出手当然不好意思,想拍曹操马屁的郗虑和丞相军谋祭酒路粹一唱一和就开始攻击孔融,最后孔融就被杀了。

这是建安七子中死的最早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与当权者唱对头戏之人。

第二位去世的是阮瑀,听过他名字的人不多,他的儿子名气比他大多了。他的儿子是阮籍,他的孙子是阮咸,这两位都是竹林七贤中的成员,等一下会聊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是有千丝万缕之联系的。

第三位去世的是王粲王粲很有才华,本来可以出仕东汉朝廷,但是他觉得当时天下混乱,没有出仕选择跟着荆州的刘表混。刘琮投降曹操后,他也跟着曹操混,深得曹操信任,正当王粲顺风顺水的时候,公元216年他在曹操南征孙权回来的途中染病身亡。

陈琳,大家比较熟悉,因为他在袁绍那边写的檄文把曹操祖上三代都骂了个遍,把正在头痛的曹操的病都吓好了。作为曾经的同事,曹操在后来也没有为难他,只是责问他为什么要骂上他的父祖。陈琳为什么会这样骂呢?知常容在《陈琳袁绍写檄文痛骂曹操,为什么要先从曹操祖父骂起?》有说明,这里就不展开了。

陈琳阮瑀两位都是曹操书檄的主要起草者。刘桢也在曹操手下做事,后来因为得罪了曹丕被贬官。

应玚也在曹操帐下,后来在曹丕手下做事情。

徐干本来不愿意在曹操手下为官,每一次曹操任命他官职时,他都以生病为理由推辞,直到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他才出山做官,有些类似司马懿

时间到了217年,这一年或许是上苍要收回剩下的四位。一场疾疫使得应玚徐干陈琳刘桢四位同时染病身亡。

建安七子团灭。

时间很快,曹魏的权力已经过渡到司马氏的手中。

这个时候又产生了新的团体,那就是竹林七贤。

如果说建安七子除了孔融敢与当权者对着干,其他人都选择与当权者相配合积极出仕,但竹林七贤就有些不一样了。

阮瑀曹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知道阮籍的价值取向,肯定是偏向曹魏的。他本来在曹魏手下干的好好的,与曹爽关系也不差。司马懿握权之后,阮籍就知道曹魏大势已去。人还是要生存,所以阮籍选择隐性反抗,明着选择配合,但占位不干事。最典型的就是以行为放荡和喝酒来掩盖痛苦。

司马昭晋升为晋公,按规定大臣要劝进,这个表文的责任就落到阮籍身上。阮籍毫不在意,直到使者来催才无奈动笔开始写。

作为侄子的阮咸对曹魏就没有这么深的感情了,他选择配合司马氏。选择配合的除了阮咸还有其他人,比如山涛最后官至司徒,向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琅玡王氏的王戎也是主动配合司马氏,他是被钟会推荐的,最后官至司徒。

嵇康阮籍有些相似,他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他的立场就不用说了,肯定是偏向曹魏。

从紧密关系来看,嵇康与曹魏宗室的关系更近一些。

司马氏一开始采取拉拢,但是他坚决拒绝,当好朋友山涛想举荐他接任自己原来的位置时,他马上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巨源就是山涛的字。他为什么要写这一封信,实质是出于保护山涛,同时也是向司马氏示威。

不但如此,嵇康有一名曲叫《广陵散》,这曲子是有深意的,知常容曾经写过《《广陵散》中隐藏秘密,是竹林七贤之嵇康被杀的致命一击》。

如此不配合,就如同当年孔融曹操下不了台一样,自然会有人出来替司马氏收拾他。

这个人就是钟会,就是那个举荐王戎钟会钟会借着吕安一案成功让司马昭杀掉了嵇康

建安七子是因为文采而相聚在一起,而竹林七贤则是因为行为和爱好而相聚在一起。

他们所处的形势都一样的,全是皇帝大权旁落,权臣当道。

他们选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建安七子除了孔融选择对着干,其他人都选择积极配合。这七个人无一例外全都选择出仕做官,哪怕徐干的几次推脱也只是为了找到更好入仕的机会。

竹林七贤中选择明晃晃对着干的没有,但选择隐性对抗的人物却有三位,阮籍嵇康以及刚才没有介绍的刘伶

刘伶只在好朋友王戎手下干过一段时间的参军,后来死活不出山了。

从立场上看,他们似乎缺少与权贵对着干的勇气,选择了屈从,比如阮籍

竹林七贤与建安七子不同的是,他们为当时的士人开辟了一条新路,那就是先选择出仕再选择老子不干了”,或者直接就拒绝不出山。

这种“老子可以选择不干”的观点对后世士子影响很大。后来被进一步发挥,他的继任者就是陶渊明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