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从“超世之杰”到“奸诈小人”:曹操形象为何在宋朝后发生改变?

从“超世之杰”到“奸诈小人”:曹操形象为何在宋朝后发生改变?

来源:历史知识网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曹操绝对是东汉时期成就最大的一位英雄了。在宋朝以前的古籍文献中大多认为他是“非常之人”,拥有“超世之杰”,但是在宋朝后历史文献中普遍认为他是奸诈小人。这种反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时期统治集团的诉求不同,除此以外,各个朝代文人墨客的引导以及民间艺术的改编对有着其重大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著名史学家陈寿所编撰的《三国志》当中曾形容曹操为“超世之人”、“非常之人”、“名列最右”,这些词语直白地表达了陈寿曹操的推崇,这本书对后世影响颇深,奠定了对曹操颂扬的基调。

唐朝李世民的《祭魏太祖武皇帝文》进一步确定了官方对于曹操的推崇。两宋与之前的朝代存在很大不同,北宋一直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威胁,后来还被逼迫到江南地区成为力量微小的南宋政权,这种政治局面和三国时期极其相似,南宋就相当于过去的西蜀虽然拥有尊贵的皇室血统,但也不得不被人压制。在这种情况下,官方对于曹魏的推崇自然会改变。

一、宋朝前曹操的形象变化及原因

(一)曹操形象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文人墨客追求精神上的宽容和超然,所以研究三国历史的文人比较少,在为数不多的文献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了。

在这本书中,他曾形容曹操说“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这一观点可以代表当时大部分文人学者的看法。到了隋唐时期,这一看法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变化。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征讨高丽时,还特地前去曹操的西陵拜祭,这次拜祭是自三国以后最高规格的一次祭拜。唐玄宗的这一行为足以反映当时正统思想对于曹操的肯定。

曹操的军事实力极强,他戎马一生,拥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军事荣誉。在镇压黄巾起义时,他以几千军马大胜数十万义军,解放了上百万被压迫的农民并且将他们妥善地安置了下来。对于投降的农民起义军,他采取了安抚招行的政策,这相对于其他同时代的封建军阀的大肆屠杀来说十分进步。

同时,他有着一颗心系百姓之心,他写过的很多诗篇都能体现出他对于底层人民的同情。他还将这种同情付诸于实践,大力提倡节俭,即使是他的子女妃嫔都要严于律己,不得奢侈享乐,在他死后也没有像其他封建贵族那样大修陵寝。这些政治成果,经济成就,军事战绩,让他受到当事瞩目和后世的赞颂。

(二)曹操这一形象变化的原因

站在三国后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曹操极具政治目光,与三国同时代的其他贵族豪强相比,曹操作出了无人可比的贡献,也因此他可以在政治上占据主动地位。

在宋朝之前的世人看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合适时机的一种必要选择,当时的汉朝廷已经腐败衰微到濒临地步了,曹操还以“天子之礼”尊崇汉献帝,这显然是一种忠臣贤良的表现。并且这一做法为以后军事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合理合法的解释。

“挟天子”这件事,并非曹操首创,董卓也曾挟持过天子,但是当时的汉王室,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舆论的抨击和各路军阀的围攻下,董卓最终失败。

董卓失败后最强大的诸侯袁绍认为,即使供奉汉家天子,对于自己的政治地位也没有什么加持作用,所以他对汉献帝采取了“不迎驾”的态度。这种态度引发了士人的抨击,而曹操趁此良机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二、宋朝时期曹操形象的变化及原因

(一)宋朝曹操官方形象的变化及原因

两宋时期,人们对于三国人物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蜀国的刘关张三兄弟渐渐被世人所推崇,而曹操却受到了贬低。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写道“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

南宋的洪迈在《容斋五笔》中,对于曹操曾说过的“宁我负人,无人负我”极其批判。在这本书中,刘备被塑造成了“兴复汉室”的正面英雄形象,而曹操却变成了“篡汉小人”。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了北宋政府。在建国后他深深吸取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致使中央朝廷灭亡的教训,在进行统治时,千方百计巩固中央集权。对于三国人物形象的改造就是他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措施。在当时的宋政府看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自然就是“乱臣贼子”,与他所对抗的皇室后裔刘备拥有着正统地位,应该受到推崇。

同时北宋时期“程朱理学”盛行,这一学派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推崇封建道德规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曹操的“挟天子令诸侯”显然是一种僭越的行为,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随着“程朱理学”的广泛传播当时的士大夫普遍唾弃曹操的行为。

到了南宋时期,整个中原大地的局势与三国时期十分相像。南宋就是当时弱小的蜀国,而今就是强大的魏国。这两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思想上都处于敌对状态。贬低曹操,就相当于在思想上贬低金人。

总的来说,曹操官方形象变化的原因还是和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有关。在宋朝之前是如此,在宋朝之后也是如此。封建社会中的正统有着相对性,所以各个朝代对曹操的看法存在不同。在过去北方的中原地区就是官方所认定的正统,但是到了南宋,偏居一隅的南宋政府才被当时的世人看作正统。

(二)曹操民间形象的变化及原因

民间对于曹操看法的演变大致与官方相同,不同的是,民间看法主要源于各种画本、说书等艺术的传播。相较于官方来说,民间对于曹操看法的感情色彩较重。

南宋时期,数以百万的民众从北方颠沛流离,逃到了南方,他们饱受妻离子散之苦,深受重建家园的艰辛,因此他们对北方的金人十分的痛恨。他们希望金人的铁蹄也能像曹魏大军赤壁之战后那样被隔在长江以北,这种思想让民间对曹操的看法与官方形成了一致。

民间百姓对于曹操的看法主要出自具体事件,很少会去考虑当时的历史环境。南朝人裴松之曾搜集了很多有损曹操形象的史料,编著在陈寿《三国志》的注释当中。这些史料事实究竟如何,很难分辨,但都给曹操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宋朝经济发达的同时文艺活动也得到了发展,民间产生了很多以说书、唱戏为生的艺人,他们将这些素材改编成了打动人心的艺术,在这些艺术当中,代表北方势力的曹操被塑造成了反面角色,这深深影响了曹操在民间的形象。

总结:

历史已经远去,事实究竟如何我们很难推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曹操之可以脱颖而出必然有他独到的才能。

他革除了东汉朝廷的弊政,肃清了四野贼寇,有着功不可没的功绩,当然他当权时期也有着杀人无度的行为。封建王朝对于他的看法,都是在不同政治背景下加工而成的,我们不应该偏向一方,要联系三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客观地看待。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