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上的司马昭到底是怎么样的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上的司马昭到底是怎么样的

来源:历史知识网

而当司马昭匆匆忙忙来到满身是血的曹髦身边时,居然悲悲切切的哭着:陛下,陛下,如此英武绝伦,为何会这般英年早逝啊。一番表演,看的周围的百姓都觉得十分恶心。

曹髦,是曹魏政权的第四位皇帝,按照辈分来说他是曹操的曾孙,曹丕的孙子。曹芳时代,曹爽司马懿互相斗法,最后曹爽全族被杀,司马氏得以掌握大权。所以在曹芳执政后期,司马氏已经基本控制了魏国军政。可过了几年,司马昭看着这个皇帝实在是没有了利用价值,就用各种罪名来给曹芳施加压力,逼迫他退位。

就像当年的董卓刘辩刘协一样,这次司马昭也是如此,选择了一位曹魏的宗室曹髦。可司马昭在选好之后,就慢慢意识到不对了。当时,曹髦仅仅14岁,然后已经很有一种仁君的博爱气度了,他善骑射,懂兵法,喜欢文学又很有谋略,这些都让司马昭感到了隐隐的不满。于是,他让钟会去给曹髦看相,钟会回来说,对司马昭说了八个字:文同陈思,武类太祖。翻译过来就是文治很像陈思王曹植,武功有点太祖曹操的意思。

一番话说的司马昭很是心惊,于是用怨怼的口气说出了一句话:如果当今陛下真的是这个样子,那就真的是国家社稷的福气了。其实明显能看得出来,司马昭这是生气了,甚至有一种杀心顿起的感觉。

想当年,刘晔第一次见到曹睿之时,众人问他:当今陛下是什么样子?刘晔说到:和秦始皇汉武帝很是类似,只是才华稍有不足而已。事实证明,刘晔这番预测是正确的,曹睿比起曹丕更要英明神武,正是在他的统治之下,大魏才迎来鼎盛之时。但需要注意的是,曹睿亲政时已经是个成年人,况且当时的宗亲还很强大,而曹髦只是个14岁的小孩子,而且魏国的军政已经被司马氏控制住了,曹髦得到的这个评价未免有些“英雄末路,末世凤凰”的感觉。

而通过后来的种种,也能清晰看到这位年轻皇帝身上的名君气质。司马昭认为自己兵强马壮,想要讨伐蜀国,可亲信贾充却强烈反对:您现在一旦出去,我担心朝廷会发生变故啊、

司马昭不解问道:为何这样说?

贾充说:今年正月,有人在井中看到一条黄龙,所有人都认为是祥瑞之兆,可陛下却说:龙是君主的象征,如今上不在天翻云浮腾,下不在地布雨行善,困在井中这是什么祥瑞呢?

司马昭一听,顿时吸了一口凉气,也对这个小皇帝多了一丝戒备。可贾充紧接着又说:皇帝不仅说这不是祥瑞,还做了一首诗,把您比作鳝鱼泥鳅,这不是大逆之举嘛?司马昭本来就对钟会的话心存反感,,现在想到贾充的这番言论,心中更是愤怒。于是当即勃然大怒说到:这皇帝我看是留不得了,我不杀他,他早晚会害我。

透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到,曹髦确实是很有智慧和谋略的,只是这份智慧如果在盛世,确是国家社稷之大幸,可惜现在这个时代,他的智慧,反倒成了他的催命符了。

第二天,司马昭就带着众人走进内殿,贾充则气势汹汹的对曹髦说到:大将军功勋卓著,我看应该给大将军加九锡,进爵晋公。曹髦一听这话,瞬间低下头,心中暗想:晋公,九锡,这和当年自己的先祖逼问汉献帝,又有什么两样。司马昭如此狼子野心,真是太无耻了。

一看曹髦不说话,司马昭火了,他用手揪着曹髦的袖子,问道:臣父子三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对大魏有大功,如今进爵晋公,有何不可?

曹髦一看实在躲不过去,只能答应:敢不从命。

司马昭一看阴谋得逞,更是变本加厉的问道:那陛下把我比作鳝鱼泥鳅,又是何意啊?

吓得曹髦一句话都不敢多说。而司马昭则拂袖而去,气的曹髦拍着书案大叫:匹夫,怎敢这般羞辱我?

曹髦心中的愤怒被点燃,到底身上有曹操的基因在,所以召集三位重臣商论对策。其中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都劝曹髦要忍耐,不可逞强,唯独侍中王经一言不发。可曹髦是真的急眼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对朕,如同使唤奴仆一般,朕乃大魏天子,岂可遭受这般屈辱。朕决心已下,死又何惧。于是,身着戎装就出宫去了。

王沈王业却全然不顾君臣之忠义,前去告密司马昭,唯有王经看着凶多吉少的陛下,仓皇逃命的同僚,泪流不止。试想,他的心中是多么悲哀啊。

但是曹髦的命运到底没有迎来翻盘,虽然凭借自己的天子身份召来一些士卒,但到底寡不敌众,可即便在生死存亡之际,曹髦面对贾充成济等人依然丝毫不惧:我是大魏天子,你想干什么?

此时,成济问道:事情紧迫,怎么办?

贾充说:司马公平时养你为了什么,如今之时,只要死的,不要活的。

成济便一枪刺了过去,曹髦顿时倒地,骂了一声“奸贼”便气绝身亡了。而前来“奔丧”的司马昭反而一脸愁容,哭的涕泪横流,让周围很多围观百姓都隐隐觉得恶心,十分不齿。

有公开弑君的行为存在,难怪晋朝的风评会这么差?从汉朝到曹魏,从曹魏到晋朝,这可能也就是命运的悲剧轮回吧。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