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公元249年,70岁的司马懿在洛阳发动高平陵事变,一举诛灭政敌曹爽集团,曹魏的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此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分别废曹芳、杀曹髦,曹氏宗亲在与司马氏为首的士族集团的斗争中逐渐落于下风。
直到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篡夺曹氏政权,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
西晋的建立也标志着东汉以来,对政治和社会有举足轻重影响的豪强士族第一次掌握国家政权。
司马懿:从装病不仕到中枢宰辅
公元179年,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今河南焦作),他所在的司马家族是当地非常显赫的世家大族。
其祖上司马卬曾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时改为河内郡,高祖父司马钧是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是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守,祖父司马儁是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太守,父亲司马防是京兆尹。
作为名门望族之后,司马懿从小聪明好学,博闻强识,行事果断,与其他豪强士族子弟和地方官员有不错的交往。
很快司马懿的名声就传到时任朝廷司空曹操耳中,当时的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操控制,为了网罗人才,201年,曹操派人去他府中征诏。
但是司马懿压根不搭茬,还借口自己有风痹症,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把使者哄骗走了。
很多看客会觉得奇怪,按说能得到当朝宰相的青睐是件好事,司马懿不过二十出头,将来前途无量,司马懿的做法不是自毁长城吗?
如果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早在西汉中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各个地方出现很多地主豪强,到新朝王莽、东汉初期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甚至影响朝局走向,他们的子弟世代为官。
由于曹操并非士族出身,其祖父是与名士对立的宦官集团中的一员,包括司马家族在内的士族名士都瞧不起曹操,并与其政权消极对抗。
曹操一方面压制地方豪族,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势力和声望太高,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名士。
由于司马懿聪明有才,又富有韬略,在曹操征战过程中经常出谋划策,颇得其赏识,于是曹操将他引荐给太子曹丕,并于219年任太子中庶子,辅佐魏太子曹丕。
而在这一期间,曹氏内部出现曹丕与曹植的立嗣之争,朝廷内部也形成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两个集团。
拥护曹丕的除了司马懿,还有当时鼎鼎有名的出身清河崔氏的崔琰,颍川陈氏的陈群,曹植这边则是出身弘农杨氏的杨修。
虽然曹操一直以来坚持抑制士族势力,但毕竟树大根深,凭曹操一己之力无法撼动,在其执政末期,这些世家大族已经占据朝堂,甚至一定程度上左右曹氏政权。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侍中等中枢要职,其余机要职位也由士族担任。
被曹操长期遏制的士族终于名正言顺地接管朝廷,司马懿不过是其中的代表而已。
224年曹丕讨伐东吴之际,司马懿被任命为抚军、给事中、录尚书事,负责曹魏大军的后勤保障。
司马懿第一次有了领兵之权,至此司马懿不仅总理内政,还将影响力渗透至军队。
曹氏宗亲vs司马氏士族集团:从分庭抗礼到式微
在曹丕执政期间,司马懿等士族获得极大重用,每当曹丕南征孙权时,司马懿就留在洛阳主持朝政,当曹丕回朝,司马懿则领兵对抗孙权,司马懿俨然成为朝廷二号人物。
另外,曹丕在尚书令陈群的建议下改革官制,建立九品中正制,选官提拔从曹操时期的唯才是举变为看重家世门第。
此举一方面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同时也意味着门阀士族开始垄断曹魏政坛。
226年,曹丕病逝,在他临死前命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托孤大臣,辅佐二十岁的曹叡。
在这四名辅政大臣中,曹真、曹休是曹氏宗族,其中曹真是曹操的养子、曹休是曹洪的侄子,而陈群和司马懿是士族集团的代表。
很明显,曹丕的布局是想保持曹氏宗亲和豪门士族的政治均势,避免任何一方势力过大而威胁帝位。
但曹叡执政以后,一改曹丕打压宗室、重用士族的策略,而是稍稍偏向宗亲,其中,曹休更是官至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均势很快被打破。228年,曹叡伐吴,命曹休、司马懿等分兵出发。
但曹休立功心切,孤军深入,遭到东吴主帅陆逊九万人的突然袭击,曹休的人马几乎溃不成军,幸亏贾逵接应,曹休才免于全军覆没。
在这之后曹休上书谢罪,但曹叡却对他更加礼遇,曹休由于过于悔恨,导致背疮发作,于当年去世。
这时恰逢蜀汉诸葛亮北伐,曹真率军前往讨伐,但行至汉中,雨季来临,栈道遭雨水冲刷断绝,曹真花了一个月,才走一半路程,最后在群臣反对下,曹叡将其召回,曹真无功而返,于第二年去世。
而司马懿在征吴伐蜀过程中,却不断积累战功,226年,司马懿击退东吴孙权和诸葛瑾,巩固曹叡政权,升任骠骑将军。
228年,司马懿擒斩叛臣孟达,轻松瓦解诸葛亮企图从内部攻破曹魏的阴谋。
司马懿凭借资历和军功成为曹魏军队主帅,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大都督,成功抵御诸葛亮第三次和第四次北伐中原。
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于五丈原,历时七年的北伐至此结束,而司马懿笑到了最后,成为打败诸葛亮,挽救曹魏政权的第一功臣。
235年司马懿升至太尉,在解决西南蜀汉问题后,司马懿于238年率军远征辽东公孙渊,杀死包括公孙渊在内的公卿将军两千余人,收编百姓四万户,至此曹魏数十年来的辽东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从曹丕逝世到司马懿征辽东,曹休、曹真两任大司马先后病逝,曹氏宗亲在十二年的征战岁月中势力不断削弱。
公元239年,曹叡病逝,临终前指定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为托孤大臣,共同辅佐年仅八岁的曹芳。
曹爽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司马懿在曹芳继位后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曹爽共掌朝政。
这一年司马懿六十岁,经过近四十年的摸爬滚打,司马懿熬死了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个老板,作为三朝元老和击败诸葛亮的首功之臣,成为朝中士族集团的领袖。
但曹爽可不这么想,他将司马懿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虽然士族集团在朝中有强大的势力,但曹爽依旧利用宗亲和大将军身份压制司马懿,先是以天子名义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变相革除司马懿总理内政之权。
247年,曹爽先下手为强,迅速掌控禁军,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并联合东汉外戚遗留势力如何晏(何进之孙)、邓飏(东汉开国功臣邓禹之后)等人专擅朝政。
司马懿避其锋芒,故技重施,再次装病卧床不起,但暗中训练死士,等待时机,后发制人。
司马懿作为演技高超的演员,青年时期就骗过了曹操,别说区区曹爽了,曹爽渐渐对司马懿放松警惕。
249年,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曹叡高平陵,大将军曹爽及曹氏亲信全部从行。
司马懿看准时机,一面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接管曹爽等宗室亲信军营,另一面以中护军的身份,率兵屯于司马门,控制京都。
然后司马懿摆出一副忠烈的样子,亲自带兵率领百官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曹爽被司马懿的突然袭击搞懵了。
有人劝他将天子移驾许都,召天下兵马勤王,结果曹爽不仅未采纳,还派人前往司马懿处探听情况。
司马懿将计就计,写信给曹爽,假意表示朝廷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保他们爵位富贵,并以洛水为誓。
曹爽天真地相信了他的话,桓范等谋臣从晚上一直劝到第二天黎明,曹爽却说:
“司马懿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
于是,曹爽自请免职,随曹芳回京。结果曹爽一回府就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很快就以谋反的罪名诛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邓飏、桓范等人,灭其三族。
至此司马懿将曹氏宗亲势力一网打尽,做到大权独揽,但此时的司马懿并未有僭越之想。
同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但司马懿辞任不受。十二月加九锡之礼,司马懿再次推辞。
250年,司马懿因经常生病不再参加朝会,但每遇大事,曹芳还是亲自到他府中征询意见。后来,曹芳命司马懿为相国,但他仍推辞不受。
251年九月,七十三岁的司马懿在洛阳病逝,十一月,曹芳将已故功臣的灵位置于魏太祖庙中,太傅司马懿因位高爵显,列为第一。
虽然司马懿恪守臣节,但曹魏的大权已落入司马氏手中,权力到他的儿子那里,曹氏的噩梦才算到来。
曹氏的反击,迎来的是司马氏无情的杀戮
司马懿去世后,他的长子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并于252年升任大将军。
面对司马氏的专权,一些忠于曹氏的旧臣、外戚不甘心大权旁落,决定搏命反击,而曹芳已经二十岁出头,他早就看不惯司马师的强硬专权。
254年,曹芳与中书令李丰、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打密谋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因为曹氏已无人可用,只能选择其表亲夏侯氏。
结果事情败露,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将李丰、张缉及夏侯玄腰斩灭族,张皇后被废,至此曹氏最后的宗亲势力也被铲除,曹芳已成孤家寡人。
但司马师已不打算让曹芳把皇位坐下去了,之后开始寻找罪名废黜曹芳。
同年九月,司马师联合朝中大臣上奏郭太后,以曹芳年长不亲政、沉迷女色、淫乱作乐、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为由,请求废曹芳的帝位。
在得到准许后,贬曹芳为齐王,改立十三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虽然曹芳被废,但待遇还是不错的,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曹芳也直到二十年后才去世。
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受惊过度致使眼睛震出眼眶,虽然叛乱被平息,但司马师却于当年痛死于许昌。
面对司马氏权势日甚一日,曹髦不甘心曹氏威权旁落,又常忧虑像曹芳一样被废受辱,260年,曹髦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
事实证明,曹髦血性气节可佳,但像这样直接夺权的想法过于单纯,不是你坐上龙椅就能拍板,真的应验了“tooyoungtoonaive”的那句话,太单纯、太幼稚。
很快曹髦的行为就被人传到司马昭那里,曹髦知道事情泄露,曹髦决定孤注一掷,亲自率领左右兵丁百余人在大白天杀出皇宫进攻司马昭的府邸。
但到达南阙时就被司马昭的下属贾充率兵阻挡。曹髦呵斥道敢有骚动抵抗者灭族,虽然曹髦只是个黄毛小子,但毕竟是皇帝,司马昭府中的兵将都不敢迎战。
气得贾充厉声说道:
“司马公平时养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啊!”
不过偶然中产生必然,曹髦过高估量了自己的权威,没有意识到以司马氏为首的门阀士族已控制朝堂,曹氏早已被架空,其权势气焰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比如命令杀害曹髦的贾充就是出身平阳贾氏的名门望族,他的女儿就是日后权倾西晋朝堂的皇后贾南风。
曹氏代汉的轮回:禅让重演,司马篡魏
曹髦死后,成济被处死顶罪,司马昭另立十四岁的常道乡公曹奂为帝。
263年,司马昭展开攻灭蜀汉计划,派遣钟会、邓艾等攻伐蜀汉,蜀后主刘禅投降,蜀汉亡国。
265年司马昭病逝,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其爵位,此时的曹魏政权已是摇摇欲坠,再无任何挣扎的实力。
266年,司马炎见时机成熟,逼迫曹奂禅让于他,定国号为晋,魏国正式灭亡。
从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到266年司马炎继位称帝,不到二十年时间。
一方面是因为曹氏从曹丕到曹叡,都是英年早逝,政权根基不稳,而且曹氏宗族人才凋零,后继无人,失去了制衡司马氏的力量源泉。
另一方面则是豪门士族势力太大,历经东汉百余年发展,早已编织成强大牢固的关系网,控制了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曹氏政权不得不依赖世家大族。
曹操时期尚可凭军队和武力控制,但随着曹丕代汉,三足鼎立,社会局势趋于平稳,士族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曹氏宗族在与士族集团的长期拉锯战中渐渐力不从心,最终失去权柄,司马氏作为士族集团的代表建立西晋,开启了长达五百年的门阀士族时代。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