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汉武帝送了十车肉,霍去病甘愿坏掉也不吃,26年后发现真是高明

汉武帝送了十车肉,霍去病甘愿坏掉也不吃,26年后发现真是高明

来源:历史知识网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崔颢

霍去病作为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侄子,自小便跟在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身边,与卫青一同上战场。他见识过卫青在面对敌军时果敢冷静的样子,见识过卫青对将士爱护有加的模样。卫青善于以战养战、敢于深入的军事风格,给霍去病带来极大的影响。

他在用兵方面更是懂得灵活变通,这也是他深受汉武帝重用的原因之一。

关于霍去病的历史,几乎都是从对汉武帝的语录记载中获知。而汉武帝霍去病的宠爱,又是众所周知。因此,历史对霍去病的记载,用的自然也是褒奖之词。但是历史上,关于这位英年早逝的少年,也有着一定的争议,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争论的源头,是汉武帝所赏的十车好肉。

也许有人好奇,既然是皇帝所赏,必定是属于上好之物,怎么会引起争论?更重要的是,既然源头是肉,怎么会牵扯到霍去病?很简单,因为汉武帝所赏赐的人,正是霍去病

《史记》中曾提及,霍去病17岁初次出战,便斩杀了敌人2028名,其中包含了多位敌军高官,仅一战,就让敌军彻底记住了他。汉武帝得到消息后直呼好,对这位敢打敢说的小伙子异常欣赏,下令送到霍去病府中的赏赐更是一箱接一箱。

汉武帝见他始终不为所动,灵机一动,索性遣人送了十车沉甸甸的好肉到霍去病府中。

汉武帝本以为,与卫青一样爱兵如命的霍去病,在得到这些肉后,会与军中将士同分享。谁知霍去病居然吩咐管家,让管家将汉武帝的赏赐尽数拖回府中。这十车的好肉,汉武帝是为了赏赐霍去病,投其所好,特意给军中将士准备的,霍去病一个人,自然吃不完。

好好的十车肉,有大半都是因为放太久,直接发臭。彼时,前线的战士饿得前胸贴后背,别说好肉,随便煮个肉汤,估计将士们都能喝个精光。偏偏霍去病就是一片也没分给军中将士。

霍去病的做法,传到朝廷文臣耳中,弹劾的奏章一份接一份,不断被送到汉武帝手中。汉武帝并未责怪霍去病霍去病也如无事人一般,该做什么做什么。文臣拿他没办法,只能用笔愤愤记载,称霍去病“目中无人”、“心胸狭窄”。这一说法,直到霍去病去世千百年,依旧被记载在史书中。那么,爱兵如命的霍去病,为什么会这么做?

但是汉武帝不发话,霍去病就私自将肉赏给将士,那代表着他目中无君臣之纲,甚至借着汉武帝的赏赐,趁机拉拢将士朝臣。

毕竟无论哪个朝代,功高盖主都是帝君极为忌惮的问题。

霍去病选择自己享用那些肉,虽然落得一个难听的名声,却维持了自己在汉武帝心中,忠贞不二的形象。这一点,从26年后,西汉爆发的“巫蛊之祸”足以看出。生性多疑的汉武帝,怀疑后宫有人想要谋害自己,大肆搜查后宫以及官员府邸。

霍氏能得到幸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霍去病的缘故。是霍去病在“十车肉事件”中的选择,让汉武帝看到了自己的忠心,这才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除此之外,霍去病还考虑到战术问题。受卫青影响,在战争中,霍去病往往用的都是“闪电战”战术。闪电战,即以最快的速度,打入敌军内部,再从内部,逐一击破敌军。这一战术,虽然效果奇佳,但是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能有任何累赘。一旦队伍中出现累赘,影响的将不是一两个将士的性命,而是整支部队的成败。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霍去病要肉不要名声的决定,是其高情商的一种表现。丢了名声的霍去病,不仅没遭到汉武帝的厌恶,反倒得到了更多的欣赏。那么,汉武帝霍去病,到底有多好?

霍去病19岁,汉武帝专门给他定制了一个新的重号将军号“骠骑“将军。

后来,霍去病屡立战功,汉武帝赏无再赏,若是让霍去病晋升,那就和卫青平级,但是卫青是当朝的大将军,一山不能容二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索性设立了“大司马”一职,同时命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让霍去病享受与卫青同样的待遇。

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24岁,便病逝。他的去世,让汉武帝极为心痛,不仅赐予其汉武朝唯一的双谥,更命军阵送葬,以体现霍去病生前的战功。

有后人评价,汉武帝之所以对霍去病额外欣赏,主要还是因为霍去病对其有利用价值,倘若霍去病能够活到卫青的年龄,汉武帝未必不会像忌惮卫青一样,对霍去病产生各种猜疑。

无论汉武帝霍去病的好,是建立在利用价值上,还是真心真意欣赏这个铁骨铮铮的将军,都无法抹去霍去病在世时的忠心赤胆。

对于这样的人才,为人帝君,怎能不爱?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