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诸葛亮积劳成疾而死,身为一国丞相,为何事必躬亲?

诸葛亮积劳成疾而死,身为一国丞相,为何事必躬亲?

来源:历史知识网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蜀军再次从斜谷杀出。《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济,使以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也就是说,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他已经解决了粮道问题,不会再因为粮食缺乏而退兵。而《三国志·明帝传》中记载司马懿出兵之前,曹睿给他定的策略是坚守不出,等待诸葛亮退兵。如果按照双方如此的部署,诸葛亮大军自给自足,而魏国却在不停的消耗全国资源,蜀国的中原大业看起来指日可待了。

然而在双方对峙了100多天后,年仅54岁的诸葛亮却去世了,蜀军不得不选择撤退。对于诸葛亮的死因,《魏晋春秋》里记载了一件事,即双方对垒之时,诸葛亮屡次派使者给司马懿送战书,有送了女人衣服,想要激怒司马懿。而司马懿看到蜀国的使者之后,并不问他战事,而是问诸葛亮的起居饮食等小事。使者回答司马懿

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自览焉;所啖食不过数升。(起得早,睡得晚,20以上的惩罚都要亲自掌管,所持的饭甚少。)

司马懿听了之后说,诸葛亮死定了,这样子下去,哪能长久呢?

诸葛亮还大两岁的司马懿,从蜀国丞相事必躬亲、食量较少方面预测到了诸葛亮不久于人世,从而坚定了防守的策略,决心无论对方怎么挑衅都坚守不出,终于把对方熬死了。诸葛亮的死是令人惋惜的,千年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论何人何时吟及,都不免喟然叹息。

身为蜀国丞相,诸葛亮几乎做了所有的事情,他生前联东吴,西南平诸部蛮落,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发明了孔明灯,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国内兴桑麻,与东吴、魏国展开商贸,充实国库。吏治清明,涌现了很多才华横溢的文官。说起诸葛亮的军事才华,也是得到了对手的认可,东晋王朝曾追授诸葛亮武兴王,以彰显其在军事方面的才华。

然而诸葛亮死后,北伐大计就只能停滞。大将魏延本来在刘备时期就被任命为汉中太守,是独当一面的人物,魏延本来希望诸葛亮死后能够接手兵权,讲第六次北伐完成。可是诸葛亮临终前却安排费祎杨仪等人退兵。按照魏延的说法,这是“因为一个人的事情,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客观的讲,诸葛亮死后,军队就不能够维持原来的运转,这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然而作为智慧的化身,圣明烛照千年,诸葛亮为什么没有能够提前安排好自己百年大事,为蜀国军队培养一个足够替代自己的人才呢?

其实在培养接班人这方面,诸葛亮并不是没有用心。他曾经给过手下裁军独当一面的锻炼机会,第一次北伐期间,安排马谡守街亭,结果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被张颌击败,断送了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前程,而马谡本身已经是诸葛亮当时能够选择的优秀苗子了。

诸葛亮后来找到了姜维,并评价姜维此人长于军事。可惜的是姜维虽然是个将才,却不是个帅才,严重缺乏战略眼光,北伐频繁而无依据。纵观诸葛亮北伐期间,虽然也多次退兵,却从来没有让蜀军遭到重大损失,而姜维却多次损兵折将,严重消耗了国力,甚至最后也因为他的冒失而丢掉了成都。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诸葛亮临终前也不可能把军国大事托付给他。正如裴松之所言,姜维乃天水匹夫,得之于魏国没有丝毫损失。

而至于魏延更不可能成为接班人,首先从魏延后来的表现看,他的忠诚度值得怀疑,其次魏延居功自傲,不得人心,一旦继承诸葛亮遗志,蜀国恐怕先从内部分裂了。

由此可见,诸葛亮事必躬亲并不是没有想到培养人才,而是确实缺乏先天材料,培养不出合适的人才。

如果我们看后三国时期那些独当一面的将领,司马懿钟会邓艾等等,都是靠自己先天成长起来的,而不是靠强者明君、圣主或者贤能的丞相培养出来的。古往今来,帅才可遇而不可求,几乎没有一个名帅是被前任刻意培养出来的。尤其是马谡的事情发生之后,不仅人才没有培养出来,反而给蜀国眼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眼前的危机和未来的可能性面前,诸葛亮选择事必躬亲,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一个长使,一个将军,或者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实施上诸葛亮也确实给蜀国留下了费祎蒋琬这样的人才。但能够承担北伐大业,一统三国的继承者可遇不可求。面对不可测的未来,做好当下也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