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汉王朝:汉武帝时期悲壮的民族英雄

大汉王朝:汉武帝时期悲壮的民族英雄

来源:历史知识网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武帝征战匈奴时期,有功勋卓著的大将军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也有降将李广利和赵破奴,还有被视为民族英雄,被后人纪念的李广李陵

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今天就走进李广李陵的这段历史,一起来看一看,为什么李广李陵汉武帝时期没有得到封赏,却能够名垂青史。

李广是战国末期秦国将军李信的后代,李信当年号称20万大军就可以打败楚国,后来被项燕打败,秦始皇又换王翦为帅,才平定楚国,统一六国。可以说李信秦始皇统一六国也立有一定的功劳,可能正是因为祖先如此,飞将军李广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

李广汉文帝时期,就因数次击退匈奴而成名,李广精通射术,随汉文帝外出打猎总能射杀猛兽,汉文帝曾经感慨说: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如果生在高祖时期,封万户侯不在话下。汉景帝时期,李广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立有战功,名扬天下。但不巧的是,当时的梁王刘武李广为梁国的将军,汉景帝就没有额外封赏李广。后来李广一直在北方的边境任职,抵御匈奴。

汉武帝时期,李广终于迎来了可以立功的机会,汉武帝第一次迎战匈奴,李广作为四路大军之一,从雁门关出击,阻击匈奴。没想到匈奴人马众多,匈奴的单于一直都知道李广的才能,下令要活捉李广,匈奴骑兵依仗人数优势击败汉军,活捉了李广,把他放在两匹马中间的网上,李广躺在网上,走了十多里,心生一计,先是装作投降,不再挣扎,然后偷偷看到旁边有一个匈奴骑兵骑着是匹好马,李广突然跳上匈奴骑兵身后,把那名士兵打下马,策马向南跑了数十里,数百名匈奴骑兵追击李广李广用夺来的匈奴骑兵的弓箭射杀追兵,终于得以逃脱,和部下会合,回到大汉境内。

当时的四路大军,只有卫青凯旋而归,其他两路也都战败,只有李广被活捉后又逃脱,因此回到汉朝,朝廷把李广交给官吏处置。官吏认为李广损失重大,又被敌人活捉,应当斩首,经过众将求情,才把李广赎为庶人。

第二年,匈奴集结大军再次侵犯边境,攻入辽西,打败了韩安国,汉武帝召见李广并任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在右北平郡抵御匈奴,奇计百出,让匈奴吃了不少苦头,匈奴都称呼他为“飞将军”,躲着李广,数年不敢入侵。

几年后,汉武帝决定主动出击匈奴,任命李广为将军,跟随卫青出战,只可惜李广的运气不好,不是迷路就是全军覆没,始终没有战功,也就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直到汉武帝发动规模最大的漠北之战,这是李广最后一次能够立功受赏的机会,李广卫青出征,卫青本想把精锐部队交给霍去病,让霍去病直捣匈奴王庭,彻底消灭匈奴,自己则用较弱的士兵去追击匈奴在外的势力,结果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

卫青准备殊死一搏,活捉匈奴单于,当时李广的职务是前将军,负责和匈奴正面交战,但卫青觉得李广年事已高,加上运气实在不好,就把李广调到自己的右后方,随时支援自己追击匈奴,让自己的心腹公孙敖负责正面交锋。

李广心中气恼,不辞而别,领兵从东路出发,因为军队没有向导,经常迷路,本该紧跟在卫青大军身后,结果和卫青大军渐行渐远。卫青和匈奴单于主力交战,单于逃跑,卫青没能活捉单于,只好收兵回撤,南行走过了沙漠才遇到迷路的李广军队,卫青派人送来干粮和酒水,并询问李广迷路的情况,李广默然不语。说自己会到大将军卫青的幕府请罪,就打发走了使者,使者走后,李广对部下感慨道:“我从少年起和匈奴作战七十多次,今天有幸随大将军出征,终于有机会和单于主力交战,可是大将军把我的部队调到侧翼迂回包抄,偏偏又迷路,难道真的是天意吗?我已经六十多岁,不想再受那些审讯官吏的污辱。”说完拔刀自刎。

可叹飞将军李广,不仅生不逢时,更是时运不济,既然大汉有了卫青,可能真的难有李广容身之处,这恐怕就是天意。但是客观地讲,李广确实智勇双全,但统军方面,军令不严,部将大多涣散,遇到匈奴小股力量,可以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以少胜多,以百胜千,但遇到匈奴大兵团作战,最好成绩也只是伤亡相当,甚至全军覆没,之所以李广被后世广泛熟知,应该是因为李广身上太多鲜明的反差和他悲壮的人生,更具有艺术价值吧。

李陵,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是李广的孙子,和李广一样精通射术,在酒泉和张掖教授将士射术,仁爱谦让,深受士兵们的爱戴和拥护。汉武帝认为李陵李广的风范,对李陵也很赏识,但都只让李陵负责一些输送军粮,迎接军队的工作。李陵心中虽有远大的抱负,却无处施展。

公元前99年,卫青霍去病相继离世,当时汉朝能够和匈奴作战的将领已经不多,汉武帝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又召见李陵,想让他为大军运送粮草。

李陵汉向武帝叩头请求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力可缚虎,射术精湛的猛士,希望能自成一军独当一面,请不要让我们只做李广利将军的运输队。”

汉武帝说“:你是耻于做下属吧!李广利将军已经带走了所有骑兵,没有马匹能够拨给你。”

李陵答道:“不需要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

汉武帝李陵的勇气感动就同意李陵的请求了,并让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又传诏李陵:“九月发兵,从险要的庶虏鄣出塞,到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以观敌情,如无所见,则沿着赵破奴走过的路线休整,将情况用快马回朝报告。”

李陵收到诏书后,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天,到浚稽山扎营。将所经过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手下骑兵回朝禀报。汉武帝得知李陵领兵有方,非常高兴。

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主力,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李陵军驻扎在两山之间,用大车环绕作为营垒,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前排持戟盾,后排用弓弩,下令全军:“听到击鼓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扑向汉军营垒。

李陵击鼓迎战,千弩齐发,匈奴兵应声而倒,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斩杀匈奴数千人。单于大为震惊,召集八万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向南且战且走,几天后被困在一个山谷中。连日苦战,很多士卒中箭受伤,仍然坚持战斗。

李陵身先士卒,英勇过人,第二天和匈奴再战,又斩杀匈奴三千多人。再向东南方向突围,沿着故龙城道撤退,走了四五天,被大片沼泽芦苇挡住。

李陵下令将士放火烧出一块空地躲避匈奴,得以自救。又退到一座山下,匈奴单于已经在南面山头上,命骑兵向李陵发起攻击。

李陵的步兵在树林间与匈奴骑兵拼杀,又杀了匈奴兵数千人,并用连驽射向匈奴单于,单于下山逃走。李陵捕获一名匈奴俘虏,俘虏供出:“单于认为李陵是精锐部队,人数很少,后面一定有援军,要赶在李陵的援军赶到之前在山谷再度猛攻,”

李陵此时的处境更加凶险,匈奴骑兵发动猛攻,汉军战斗一整天,匈奴死伤二千余人。无法取胜,准备撤走。而李陵军中有一个军侯,投降匈奴。对单于说:“李陵没有后援,并且箭矢已经用尽。”单于大喜,命令骑兵合力攻打汉军,边打边喊:“李陵快降!”李陵军处在山谷底下,匈奴军在山坡上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

李陵军队还剩三千多士兵,或赤手空拳,或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武器也只剩下短刀。单于切断了汉军的退路,黄昏后,李陵换上便衣独步出营,拦住左右说“:不要跟着我,让我一个人去杀掉单于!”过了很久,李陵才回来,叹息说:“兵败如此,惟求一死!”部下劝说李陵先投降匈奴,之后再想办法逃回去,皇帝是不会怪罪李陵

李陵说“:我不战死,不为壮士。”于是要部下把珍宝埋藏在地下。含恨道:“再有几十支箭,我们就可以逃跑了,可现在没有武器再战,天一亮就只有束手待擒。不如各自散去,还可能有人逃回去报告陛下。”于是又命令将士们每人拿上两升干粮,一大块冰,约定在边塞遮虏鄣会合。准备在半夜击鼓突围。

李陵上马,十多名壮士和他一起冲出。匈奴数千骑兵紧追其后,李陵叹道:“我全军覆没,没有脸面去见陛下”于是下马投降。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关内的仅四百余人。李陵兵败之处离边塞只有百余里,边塞把情况报告了朝廷,汉武帝李陵应该已经战死,就把他母亲和妻子召来,要相面的人来看,却说他们脸无死丧之色。后来得知李陵已降匈奴,汉武帝大怒,文武百官都骂李陵不忠不孝,没有气节。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说:“李陵是个孝子,对士卒讲信义,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他长期以来养成了国士之风。今天的一次战败,就被群臣口诛笔伐,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领兵才五千人,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匈奴,他转战千里,箭尽道穷,战士们赤手空拳,顶着敌人的箭雨仍殊死搏斗奋勇杀敌,能让部下以死效命,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如今李陵虽然战败,但他杀死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投降保全性命,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

汉武帝并不认同司马迁的观点,认为司马迁李陵说情是为了贬低统兵在外的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打入牢狱,施以腐刑。

很久以后,汉武帝才悔悟,李陵是没有救援才导致战败投降,派使者慰问并赏赐了李陵的残部。李陵在匈奴一年后,汉武帝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回李陵。但公孙敖无功而返,对汉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汉武帝听到后大怒,将李陵的母亲、兄弟和妻子统统处决。族人也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累及家族为耻。

有汉使到匈奴,李陵问使者:“我为汉朝领步卒五千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救援而战败投降,有什么对不起汉朝的地方,竟杀我全家?”使者说:“陛下听说李将军在为匈奴练兵。”李陵说;“那是李绪,不是我。李绪是塞外都尉,驻守奚侯城,匈奴来攻不敌就投降了。”

李陵恨李绪为匈奴练兵导致自己全家被诛,派人暗杀了李绪。

匈奴的单于很看重李陵,把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成了掌权的贵族。

直到汉武帝驾崩,汉昭帝即位,才派李陵过去的好友任立政等三人去匈奴招李陵归汉。

他们虽见到了李陵,但不能私下讲话,便用目光向李陵示意,暗示他可以回汉朝去了。李陵沉默不语,任立政小声说说:“少卿,你受苦了。请少卿回故乡去,富贵不用担心。”李陵小声对任立政说:“少公,我回去容易,只怕再次蒙受耻辱。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我既然已经投降匈奴,就不能再回到汉朝,让自己再次蒙羞了。”

李陵最后也没有返回汉朝,在匈奴居住了二十多年,一直到公元前74年病逝。

这就是李家三代人在汉武帝时期的表现,后世对这两位民族英雄有太多的歌颂和评价,我只想说:

李广负气自尽,恨不能决战匈奴,冲动妄为,一生迷途。

李陵不自量力,怪汉廷无人增援,忠孝难行,埋骨匈奴。

汉武帝长年征战匈奴,出现了不少降将,也出现了很多守节的英雄人物,但他们的命运都是悲壮的,然而长年累月的战争,纵使有再厚的家底也挥霍殆尽,到汉武帝后期,对战争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打完匈奴,汉武帝又有什么伟大抱负?下一篇一起聊一聊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