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都是先封王再背叛,两个韩信不一样的下场 刘邦:不足惜!

都是先封王再背叛,两个韩信不一样的下场 刘邦:不足惜!

来源:历史知识网

汉高祖刘邦争夺天下得到两个韩信助自己打江山,并先后将两人封王。但是,这两个韩信却又相继谋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项梁定陶战死后,刘邦带军队进攻阳城时,命令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地盘,得到六国时韩襄王的庶出孙子韩信刘邦项羽封为汉王时,韩信刘邦进入汉中。这个韩信就是后来被汉高祖立为韩王的韩信,并不是后来的淮阴侯韩信。从时间上来看,韩王信早于淮阴侯韩信几年亲近汉高祖。所以,此韩信非彼韩信。韩王信于高祖五年春天,被汉高祖正式封为韩王,封地在颍川。等到了第二年,高祖认为韩王信勇武,将其封地移到太原以北防御匈奴,建都晋阳。哪知就是高祖的这一决定,最终导致韩信背叛汉室与匈奴联合攻打汉朝,兵败后又彻底投降匈奴的后果。至后来陈豨兵变,韩王信趁火打劫意图与陈豨里应外合,被汉大将柴将军所杀。

淮阴侯韩信,淮阴人。当初做平民时不务正业,四处讨吃喝。因被认为品行不行,不但不能被推选做官,而且还受过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追随项梁反秦,不被重视。项梁死后,项羽任命韩信做郎中。屡次向项羽献计,项羽无一采纳。权衡之后,韩信逃楚投汉。但在汉犯罪,即将被杀之时,韩信向藤公大喊自己是壮士。藤公因此上报,韩信获免。即使如此,仍然未受重用。萧何知其才能,屡次向高祖推荐,韩信只得到治粟都尉微职。韩信气愤之余,逃离汉军。萧何爱才心切,月下追回韩信

萧何力荐之下,韩信刘邦任命为大将军,开始自己纵横驰骋的戎马生涯。汉王四年,韩信平定整个齐国,便上书刘邦,欲自立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在荥阳被楚军围困,情势异常紧急。刘邦见书大怒,张良陈平暗中提醒。刘邦醒悟后大笑,干脆正式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被封齐王大悦,出兵解了荥阳之围。韩信在齐称王,有齐国谋士蒯通鼓动韩信反叛汉王自立江山,与汉、楚呈三足鼎立之势,而后谋取天下。韩信感受汉王恩厚重泽不为所动,蒯通仰天长叹,预言韩信功高盖主必遭祸殃。劝罢韩信无果,蒯通离开韩信装疯卖傻做了巫师。

韩信刘邦会师垓下,杀项羽、亡楚国。本以大功告成之际,汉王突然夺取齐王信兵权,将其封为楚王。然而韩信楚王没做多久,又因为楚国降将钟离眛之故,刘邦欲治韩信反叛之罪。因查无实据,赦免韩信并被降封淮阴侯。终于,大将陈豨在巨鹿反叛,韩信与其商定自己做内应被家臣告发吕后。结果,高祖亲自平息陈豨反叛时,宫室则有萧何献计吕后,将韩信骗致进宫。终于在长乐宫钟室杀韩信,为刘邦清除了心头大患。

至此,被汉高祖分别封王的两个韩信都先后反叛,而后又是相继被杀。综合二韩信被杀的都因反叛之罪,而不同之处在于韩王信后代自匈奴归汉依旧享有爵位。而淮阴侯韩信却被诛灭三族,无有后人存世。难怪淮阴侯临终前悔恨交加骂自己: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这不是天意吗?

细究二王反叛的原因,其实都因刘邦疑心而起。先说韩王信,迁都马邑后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因派使者与匈奴谈判被刘邦怀疑,两次派使者调查情况。韩信被逼害怕,终于举兵逃亡匈奴。再说淮阴侯,当初追随刘邦是为实现满腔抱负,因才能出众、功高盖主而被刘邦严加提防、处处疑心。但当年蒯通力劝韩信自立为王争夺天下,韩信依然一腔热血、满怀忠心不为所动。假如当初韩信自立,与汉、楚形成三足鼎立争夺天下之势,最后江山归属实难预料。错就错在韩信自认功高而居功自傲,忠心天地可鉴却无人知晓。直到兵权渐弱、爵位渐低,方醒悟当初蒯通预言似有迫近之势,于是妄想借助陈豨之力扭转天意。如此幼稚想法怎能与当年叱咤风云的大将军韬略相提并论?说好听话是被逼无奈,说贬低话,这不是狗急跳墙么?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最大祸首非刘邦莫属。

其次,二王被杀自身原因。韩王信,王孙贵族之气不减。追楚叛楚降汉,复叛汉降楚,再背楚归汉,可谓反复无常、有奶便是娘之辈。即使如此,汉王依然将其作为六国王室后裔给予优待。但是作为曾经也是战国七雄的后辈,一定自然不会甘居人下,其祖先的功业似乎想在自己手中复兴。但,实不想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些所谓的六国王族所经历的不幸岂是甘居人下就能做注解的?然而,时代与环境的变化,促使了那些遗老遗少的野心萌发。岂不知乱世之中,英明的皇帝才是天下的救世主。那些还妄想割据诸侯、自立为王的时代已经在大势已去的环境下不复存在。可惜,韩王信看不出天下大势,其自身反叛直至被杀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

淮阴侯韩信,本一介布衣贱民,却因才华出众封侯拜将。韩信其人,功高盖主而又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即使忠心可鉴,因情商缘故,皇上并不认可。从韩信上书代理齐王的举动来看,在刘邦危难之中出现这样的状况,即使你韩信忠心耿耿,但是在当时环境之下,这种做法似乎有些拥兵自重,要挟刘邦之意。如此,刘邦怎能认为你是忠心而不是脑后长了反骨?而且,正是由于韩信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到关键时刻无人解救。后来韩信认为自己与周勃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当初樊哙尊敬韩信,受韩信拜访跪迎拜送。韩信出门竟自嘲他这辈子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是耻辱。由此可见,韩信后来的心态早已经不是当初受辱胯下、立志大业的布衣贱民的韩信了。

所以说,人之疯狂是灭亡的前奏。韩信最后落得如此结局,可能真像他临死前感慨的那样,这难道不是天意么?但是站在刘邦的角度看,难道不认为他们都该杀吗?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