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为何非要杀掉这2人?事后看还是刘备更高明

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为何非要杀掉这2人?事后看还是刘备更高明

来源:历史知识网

三国刘备,一向以仁义为本的他,在坐拥西川后开了杀戒,竟然连蜀汉2号诸葛亮的面子都不给,刘备他是怎么了?

一、刘曹煮酒论英雄

说道刘备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个人、曹操,煮酒论英雄咔嚓论出一颗雷的两位主人公,刘备装傻充愣躲过一劫,曹操不成想那个在酒桌上被雷吓得打颤的人,日后竟然真成了自己的心腹大患,曹老板觉得自己被欺骗了,让人用傻子的身份给骗了,何等大辱简直是奇耻,

曹老板扣牙磨爪、怒火中烧,大喊一声:发兵!

公元215年,曹军马嘶长鸣气卷山河,曹操带着司马懿刘晔领军就奔向刘备。其中有个倒霉蛋叫张鲁,他镇守在汉中,汉中可以说是曹与刘之间的一道缓冲墙,

曹老板急迫地想和刘备碰面比划上几回合,就大手一挥:拆了!

张鲁在汉中城墙上看见已经红了眼的曹操就被吓破了胆,张鲁曹操:你是真打不?曹老板说:打死。就这样,张鲁投降了,汉中归了曹操

汉中归曹的消息如脱弦箭一样很快就传到了西川,刘备大为震惊,汉中与西川如唇与齿,没有了这道缓冲墙,西川似大开门户着面对曹操。刘皇叔堂前急得团团转:

曹操要来了,曹操要来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了一辈子仗,这份家业还没享受,难道就要被拿走了吗?

刘备在西川惴惴不安,这时帐下二臣法正黄权进言:被动等着挨打,不如主动出击,趁着曹操还没选好黄道吉日,咱们先弄弄他如何?

刘皇叔采纳了法正黄权的建议,决定虎口拔牙从曹操手里把汉中夺回来,要将西川的屏障重新立起来。但军事非儿戏,何况这一仗关乎整个西川的命运,不仅军事要做准备工作,心理上的辅导也不能少。

二、怒杀张裕

刘备四处‘寻仙问卦’,终于找到一位素有仙人之称名叫张裕的人,据说他精通以天象变化附会人事,预言吉凶,总之传得可神可神的了。刘皇叔扔下两铜板:你给我算,攻取汉中是吉是凶,是能取下还是取不下。

张裕直言:攻取汉中,不利。

刘皇叔本来是找心理安慰的,谁知道这小子不往好了说,皇叔哼哼一声:我打了一辈子仗,我能信你这话?发兵!

刘备毅然进军汉中,虽然汉中之战损失不小,最终还是以胜利告终。但还没等刘皇叔高兴,张裕那小子说话了:

在庚子年(公元220年),天子将不姓刘,国号也不再是汉(曹丕篡汉)。

刘备勃然大怒,即命人将其拿下,表示:之前你说我不能发兵取汉中,否则不利,如今汉中已被我拿下,你又在这妖言惑众发表违迕之言,新账旧账一起算,杀了!

这时蜀汉2号诸葛亮听闻此消息,慌忙赶到刘备前连忙劝阻:

张裕不是一般人,他的影响力太大了,杀了恐怕会乱人心,何况他还有仙人之称。

刘皇叔表示很不高兴:什么仙人救人的,我打了一辈子,我会怕仙人?

就这样,刘备少见得没听诸葛亮的劝阻杀了张裕。

三、预言成真

张裕死了还没多久,他的预言成真了,公元220年,曹老板儿子曹丕汉献帝从龙椅上揪了起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至此400年大汉王朝彻底结束,曹丕正是称帝。

汉朝完了,蜀汉大臣便纷纷上奏,其中包括诸葛亮,要刘备在西川称帝。其实这个时候如果刘备不称帝,将在天下没有立足之地,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汉献帝已经被曹丕封为山阳公了,如果西川还尊汉献帝为大哥的话,那么就等同于西川属于曹丕的,曾经的大哥,如今已经被对手收做小弟了。

大哥靠不住,只能看自己,刘备必须称帝。

皇叔扶梁柱而哭汉献帝之不幸,表示:我为大汉打了一辈子仗,难道真的要自己做皇帝...

皇叔话还没说完,下面有个叫雍茂的人表示刘备不能称帝,这样做是不对的。

四、雍茂阻拦称帝也被杀

刘备当然很生气,你至少要让我把话说完,何况还轮不到你不同意。随之找个茬口,就要把雍茂杀了。诸葛亮来劝阻,表示这个关键时候,不适合开杀戒。

刘备第二次掘了诸葛亮的面子,将雍茂杀了。

言归正传,刘备为什么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杀了张裕和雍茂,先说张裕,诸葛亮考虑的是杀了张裕后,他的影响力会给蜀汉带来不良后果。而刘备非杀不可的原因也是考虑到张裕过大的影响力,留着恐怕生祸,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再说雍茂,诸葛亮觉得在称帝时杀掉一个呼喊反对口号的人,恐怕会搞坏刘备的仁义之名。而刘备杀雍茂的原因在于杀鸡儆猴,因为他知道自己不称帝,西川将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五、总结

可以说刘备诸葛亮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诸葛亮寻求的是眼巴前,而刘备是从长远看事行事,所以说事后来看,还是刘备更高明,不是刘备变了,应该说是任务变了,刘备已经不是皇叔,他是一位真正的帝王了。

对于刘备的手段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