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儿子和侄子救一个,怎么选?他的选择诞生一个成语,如今家喻户晓

儿子和侄子救一个,怎么选?他的选择诞生一个成语,如今家喻户晓

来源:历史知识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在生和义的选择中,有的人会选择生,也有的人会选择义。但选项换成自己的儿子,和同样至亲的侄子时,又该怎么选呢?

邓攸,南北朝时期晋国人,他从小就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在7岁的时候家里的顶梁柱父亲便去世了,不久后母亲和祖母也相继随之而去,留下了弟弟与他相依为命。尽管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邓攸依旧坚持守丧九年,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好在祖上有赐官,而孝名远扬的邓攸受到了镇军将军贾混得相助,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还将他推举为了太子洗马、东海王司马越参军。

邓攸成家后和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后来弟弟也成了家。可不幸的是,弟弟很早便过世了,只留下了一个小孩,名字叫遗民。弟弟将儿子托付给了邓攸,可是永嘉八年时,战乱发生了,匈奴人入侵首都,抢夺牛马,杀戮百姓。

邓攸带着妻子儿子和侄儿遗民,逃往他乡。可是因为赶路比较的急,失误很快就吃完了,带着两个孩子行动又不便,匈奴人徐徐逼近,如果不放下一个孩子的话,恐怕都有危险。

在儿子还是侄子中做选择,邓攸的选择是侄子。他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死得早,只留下了遗民,如果带着两个孩子逃命,大家都会死,不如舍弃我们自己的孩子,带着遗民跑吧。”

妻子听后自然是不肯,在墙角哭。邓攸安慰道:“不要哭了,我们还年轻,日后一定还会有孩子的。”妻子这才听从了他的话。

《世说新语》记载:“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

他们把儿子弃之路边,随后开始向南奔逃,过了泗水,却被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率领的大军追至。石勒正欲杀邓攸,只见邓攸跪在了地上请求石勒只杀他夫妻二人,保全侄儿性命,以存亡弟一脉生机。

邓攸随后讲诉了南逃时将亲儿子弃之不顾的事情,石勒虽久经沙场,刀口舔血多年。但听闻此事,依旧不免感动落泪。他不仅放过了三人,还随手采下路旁的菖蒲和艾枝,插于三人身上,随即下令:“若遇身插菖蒲艾枝者,乃仁义之人,不准滥杀!”

有了石勒的军令,邓攸和妻子侄子才顺利地逃到了东晋首都建康城,晋元帝司马睿在听说了邓攸的故事也大为感动,封了邓攸做官。不过邓攸妻子却因为伤心过度,大病了一场,往后居然丧失了生育能力,邓攸也没有再纳妾,从此绝后了。后来邓攸的事迹还演变成为了一个成语,就叫做“弃儿保侄”,隐喻邓攸舍己救侄的大义精神。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